

語言如此,在文化上也是一樣。從鬧市區的新門廣場拐幾個彎就能來到阿拉伯街,這裡的一條副街叫巴格達街。如同牛車水,這裡的房子也是小樓齊排,大多是二層樓,街道更加狹窄,房子的顏色也更加多彩,各種冷飲店、咖啡店、小吃店、小包包店、伊斯蘭文化土產店、阿拉伯特色飯店,應有盡有。導遊把我們帶到一家蛋糕店,好客的店主給每一個人一份綠色蛋糕,一口咬下去,甜的讓你掉下牙齒。須捧上蛋糕走上一陣才能想辦法消耗之。新加坡曾是東南亞地區穆斯林朝拜者的集聚地,他們在這裡彙集,然後坐船去麥加。朝拜旅程(hijj)的參加者往往在這個區域集中,久而久之形成了此地的街市。一家賣冰奶茶的店主給我們表演倒茶功夫,茶壺從他的頭的一則傾下,茶水一瀉而下,另一隻手從腰部伸出,接著茶水。這讓人想起了四川蓋碗茶的倒茶功夫。來這裡的人熙熙攘攘,有不少穆斯林,在我們喝茶的當刻,街口的蘇丹清真寺響起了肅穆的樂聲,提醒到了做禱告的時候。這裡是步行街,也是文化保護區。文化與市場的結合讓文化更有了發揮的餘地。在市中心的讚美廣場(Chijmes Hall),有一座天主教教堂,原為天主教聖嬰女修院及宿舍,修道院使用了一百多年,現在則是一個多用途的禮堂,裡面可以開音樂會、戲劇表演和舉辦婚禮。白色教堂給人異常聖潔的感覺,中間的塔樓和尖頂,凸顯了哥德式建築的風格,宗教與世俗活動相安無事,這恰恰是多元化得以存在的一種最重要的條件。
走進新加坡便是走入多元,體驗多元的途徑更是五彩繽紛,最要緊的是讓自己的眼睛變得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