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多元:新加坡街景

2023年07月10日   •   3933次閱讀

關於新加坡的多元景象,在打開酒店窗簾的一瞬間就開始了其綿長的故事。

對面也是一家酒店,十幾層的高樓,頂層的一半由五個三角屋頂構成,形狀從小到大,上下排列。三角頂套用中國傳統的宮廷建築風格,飛檐翹腳,屋檐顏色用的是綠色,遠看過去像是爬滿了青藤,又像是羅漢松樹枝狀,因在高空,更恰是幾片綠雲在空中。頂層的另一半是方格子樓層,也是依次拾梯而上,而在另一側則是一個半圓形狀加方塊閣樓形式的屋頂。如果說前一半是中式風格,那麼後一半則難說是什麼風格,但放在一起看,應是一種雜糅風格。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不是一種隨意的拼湊。無論從哪兒看,你看到的都是一種既獨立又相配的景象。多元的融合在這裡是一種無言但確鑿的存在。

酒店周邊多是高樓,大多是住宅區。如同在國內一樣,都有一個門房守衛。不同的是,這裡的高樓陽台多呈開放型,無一封閉陽台。陽台寬敞,抬頭仰望可見一些陽台里有大盆綠色植物。高樓的頂端多有露台,綠色也布滿大半個空間,像是空中花園。想起從機場到酒店的路上,馬路牙邊皆是鮮花和綠色小樹,她們大概充當了這個國家最好客的迎賓群眾的角色。高樓的風格迥異,絕不是那種直通通的火柴盒狀或炮樓型,且用材講究,大多樓的外狀看上去有金屬感,陽光下或者是陰影下,閃爍著幽幽的光亮。清晨,馬路上少有人行走。在一些建築工地上,有一些來得早的工人席地而坐,面前鋪下一塊土布,上面是幾個飯盒,或者乾脆就是米飯攤開在布上,用手攪拌一下,抓上一撮,送入口裡。他們多是印巴工人,而工頭則可能是華裔。「中建南洋置業有限公司」的招牌赫然在目。他們是這個城市國家的打工仔。咖喱飯與金屬感的大樓在這裡形成了一種神秘的關係,早晨的馬路上時常可以看見一些皮卡一樣的車,有一個四面空敞的車棚,可以讓清晨的涼風給坐著車裡的打工者們帶來一些舒適。汽車駛進工地,車上的人默默下車,帶上頭盔,消失在高樓中間。

看新加坡是從唐人街開始的。這並不是有意的安排,只是出於對這個地方的好奇,結果證明確是一個好的出發點。牛車水大廈的英文是China Town Complex。大廈並不是怎樣的高大雄偉,但比起那些街邊的店鋪來也算是高過一籌了。

如同西方國家的唐人街一樣,這裡也是店鋪林立,櫛比鱗次。飯館酒肆日用品旅遊紀念章當地特產華人傳統物產洋洋皆有,小店鋪的廣告牌色彩鮮艷,似乎要與售賣的東西爭個高低。最惹人注目的是那些建築樣式,一律的騎樓風格,上面是兩層,下面是廊坊,店鋪開在一樓裡間。騎樓原在中國華南一帶非常普遍,但究其歷史,則應該是英國人的發明。他們當年來到印度時,炎熱天氣迫使其想出了一個遮擋陽光的辦法,在屋子前面築起帶頂的門廊,各家門廊連在一起可以同行。後傳到華南,門廊後面的屋子開起了店鋪,上面一層或兩層為住房,這也是台灣地區通行的街鋪建築風格。

牛車水的騎樓有不少頗顯西洋風格,上面兩層有柱廊修飾,類似小型的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來得有點早,街上遊人並不多,不過,有一些吃早茶的店鋪外面已經坐上了顧客,慢悠悠地喝起了茶。在幾條街里穿行閒逛,不經意間,抬頭看見前面的牆面上有一壁畫,一店老闆倒茶水,從一把巨大無比的茶壺中流出的茶水汩汩,流到兩隻懸在空中的也是巨大的茶杯中,底下另一側,有一人從窗戶里探出半個身子,手臂抬起向上,似要和上面的老闆打招呼。壁畫占據了大半個牆面,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烈,仿佛一出大戲正在半壁牆上開演。環顧四周,發現更多的壁畫出現在更多的牆面上,一整面牆上展開的是一家缸瓦鋪的店景,仿佛一抬腿就能邁進這家店裡。另一面牆上展現的是隔壁鄰家太太正做中飯的情景,灶台上的爐火燒的正旺,鍋里菜肴的香味早已經繞樑三匝,畫面上還有窗戶,完全逼真,仿佛還看得見窗戶裡面的東西,幾個凳子讓人感覺可以坐上去。隔壁鄰家的幾個孩子在床上講故事,一邊是坐在小桌台上縫補衣服的外婆。

這些壁畫活靈活現牛車水的生活場景,估計早已經成為此地的網紅打卡地。有趣的是,這裡不僅有牆面場景壁畫,更還有牆面裝飾畫,其特點是亦真亦假,真假不分。其實,這不能稱為畫,完全是裝飾,整個牆面塗有顏色,色彩鮮艷而溫和,牆面上畫有門窗,跟真的一樣。但是,這麼說也不對,因為那些門窗很可能都是真的,有些乾脆就是開著的。不過要是關上後,就好似畫上去的一樣。從一個街角拐出來,一不小心就看到了這些牆面,乍一看以為全是裝飾,再仔細瞧看,則發現有些門窗是開著的。這樣的裝飾,消滅了真假界線,還真是一種創造了。後來發現,這種牆面裝飾在這裡是一種「傳染病」,幾條街上的房子的外牆都是一樣的裝飾,五彩繽紛,讓這裡的騎樓多了一種豐彩,煞是好看。

就這樣目不轉睛地邊看邊走,不知不覺上了一個山崗。兩邊是繽紛色彩的小樓房,路邊種有高高的椰子樹,走不多遠,就可以發現,街邊還有一些橫向岔道,需拾階而上,樓房也依次增高,色彩也隨之變幻。映入眼帘的這一切讓人感覺是到了一個仙界。很是安靜,看到有街牌,上寫這裡是禁菸街區。再走幾步,看到一塊介紹牌子,我們來到了安詳山(Ann Sing Hill)。這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早年間英國殖民者、也是近代新加坡的開發者來福士(Stamford Raffles)。此公曾是英國掌控的原荷蘭東印度群島的總督(1811-1866),後來開發了新加坡國際轉運港。通過街牌介紹可以知道,曾幾何時(19世紀後期)這裡居住著不少華裔富人,他們在這裡建立俱樂部,舉辦舞龍舞獅活動,中國文化顯赫一時。讓人更感興趣的是關於華人,介紹文字用了兩個英文詞:Straits Chinese and Chinese。這說的是何種華人?

英國東印度公司於1826年在馬六甲(Malacca)、檳城(Penang)和新加坡建立殖民地,稱「海峽領地(Straits Settlement)」。在這個時期在這裡出生和生活的華人被稱為「海峽華人」 (Straits Chinese),後來者則是一般所知的華裔(Chinese)或「新客」(清末移民馬來群島的華人)。但這樣的解釋有點簡單化,因為所謂「海峽華人」中的一些人其實與更早來馬來群島的華人有一些關係。早在14世紀至17世紀時,就有一些華南與福建地區的中國人漂洋過海來到馬來群島,他們中有些人與當地土著聯姻,但同時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華夏文化。這些人被稱為「峇峇」(男性),「娘惹」(女性),從發音上溯源很可能與閩南人稱父親為「阿爸」,母親為「阿娘」有關。馬來人時常聽到華人間這樣的稱呼,久而久之,峇峇與娘惹就被用來指稱華人中的男性與女性。華人歷史在馬來群島源遠流長,而華人之間其實也有很多糾葛,後來的華人指責前代的華人不會說華語,丟棄華夏文化,即便是來自峇峇與娘惹中的一些華人也要凸顯自己的不同身份,這大概是「海峽華人」一說的由來。

走過安詳山,了解了一段歷史。華人與華裔的歷史在這裡變成了鮮活的當下,歷史的縫隙融入到了街道兩邊房屋的鮮艷色彩之中。這裡還存有一口井,講述了當年用牛車拉水沿街賣的情景,「牛車水」一詞便由此得名。這裡是唐人街的制高點,從這裡眺望過去,馬路那邊是此起彼伏的高樓大廈,與牛車水一帶的矮房小樓形成鮮明對照。就高樓的密集程度而言,頗有點紐約曼哈頓、芝加哥城中心與上海陸家嘴的感覺。同樣可以一比的是,這裡的樓群的建築風格,幾乎無一相似,除了那種金屬感的感覺以外,每一座樓似是要追求並塑造自己的風格,除了一些玻璃牆大樓外,更有形狀各一,甚至古怪奇特的,有半圓形狀的,有亦圓亦方的,有窗戶呈V形狀或雪花狀的,有外牆露出諸多空隙的,有形態如教堂似的。或者可以乾脆這樣說,在這裡你能夠看到現代化的新哥特建築。而緊挨在一起的這些建築,從某個角度看,則可以發現它們互相間構成了一種風景,一種多元化的風景!擁有這些建築的街道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絲絲街」(Cecil Street)。街道名字的漢譯在這裡也是一道風景,在牛車水,有一條街叫Temple Street,漢譯為「登婆街」,而靠近絲絲街的一條街Boon Tat,漢譯為「文達街」。這些

漢譯皆有文采,好像街道名稱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在等講述。

新加坡的建築本身其實就有很多故事,華裔建築大師貝律銘在這裡留下過他的一些傑作,從1976年的「華僑銀行大廈」(OCBC Center)到1986年的來福士國際中心(Raffles City),再到1990落成的「新門廣場」(Gateway)。最後一個尤其構思新穎,40度稜角,銳利得讓你看上去要尖叫,名副其實的「刀片樓」。這些個風格迥異的建築各自獨領風騷,但又能很好地融入周邊環境,給人繽紛五彩,和諧統一的感覺。走出絲絲大街,眼前突然又是另一番景象,一排排小樓緊挨在一起,一條吃食小街,街道口上是一家麥當勞,但若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一個民俗博物館,蓋因這個房子頗有點國內江南鄉間民居的模樣。麥當勞寓於民居內,這倒是一件新鮮事,不過,在這裡似乎一切都不會過分,更不會擰巴。中午時分,街上的人突然多了起來,大多是從那些寫字樓里出來的白領年輕人。他們穿過大街,走入高樓間的小弄堂里。那裡有大大小小的不同食閣。

一碗面,一份飯,四五元新幣就能打發,且能吃得很好。面里有新鮮的魚蝦,飯里有烤肉和燒鵝,能贏得一眾年輕白領的歡喜,這大概不只是關涉味蕾,也更是孔方兄在發揮作用。在這裡吃飯不收任何服務費和消費稅,在飯店裡吃飯,這兩樣一樣都不可少。你可以在小攤上,你也可以進出飯店,區別不小,在於你的選擇。多元在這裡是一種有物質感的存在。端上來一碗肉骨茶,其實不是茶,只是排骨湯,但就是這麼一份簡單的湯,也已經有了三代傳承的歷史,這裡面凝聚的傳統讓這份看上去簡單的菜肴有了諸多色彩,在還沒有動箸時,味蕾就已經在那裡蠢蠢欲動了。

新加坡華人占比百分之七八十,其他少數裔有馬來人、印度人、西方人等,這裡的國語是英語,華語,馬來語和泰米爾語。學校鼓勵來自不同種族的人學習各自種族的語言,但英語相比而言則更加通行,因為是所有人之間的交流語言。新加坡人說英語有自己的腔調,在ok 這個語詞後會加上一個「啦」的發音。去7/11店買一個手機卡,跟印度裔的店主交流須豎起耳朵聽半天,最後還是不得要領,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大概是三天後,尤其是在超市和小店逛上幾次後,聽力才能有所進步,但一個很可能的結果是你自己的英語也變得Singlish了(新加坡英語)。此番在南洋理工大學國家教育學院參加第十六屆世界英語短篇小說大會,大會組織者在開幕式上推出學生主演的節目,三個學生,用漢語、泰米爾語和英語演唱歌曲。泰米爾語如同漢語一樣有悠久的歷史,使用時間長達兩千年之久,也如同漢語中的文言文,古泰米爾語也在當今的語言中時常用到。參加會議的一位女作家用泰米爾語寫作,她在新加坡居住很久,其女兒是會議組織者,把她母親的小說翻譯成英語在新加坡出版。一個五百多萬人口的小國,語言多元,且能平等對待,而且都有市場支撐。這確實是一種奇蹟。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379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7695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