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美关系因为南海争端、贸易战等问题,日趋紧张。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
而近日,美国针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更是全面升级,不仅要求本国企业禁用华为5G技术,甚至公开号召盟友们共同“抵制”华为。
现在更是将“制裁魔爪”从制造业伸向了中国互联网企业。从美国总统特朗普强制TikTok出售于美国公司,到昨天签署对微信禁令。
特朗普在当地时间8月6日晚颁布行政命令,称45天后(即9月20日起)禁止美国居民与微信海外版WeChat及它们的母公司腾讯进行任何生意往来,在45天后仍与腾讯开展业务的公司都将受到该命令的制裁。
微信被美国封禁,源于TikTok的附属禁令。特朗普在命令中解释:“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我采取了行动来应对一个移动应用程序TikTok带来的威胁。现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应对另一个移动应用程序(微信)构成的类似威胁。”
中美之间“新冷战”的态势可谓愈演愈烈,新加坡这边坐不住了!
01. 新加坡总理外长喊话:求别打了
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8月5日也参加阿斯彭安全论坛。新加坡与美国和中国都有着特别的关系。美国是新加坡最大的投资者,而中国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
在被问到是否担心日渐紧张的美中关系时,维文表示, 新加坡深感担忧。
在被问到如果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要求新加坡在美中之间选择一边他会如何作答时,维文说,他会告诉美国人,不要以二元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他说:
“我的看法是,不要用二元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而是真切地意识到我们已经过渡到多极世界。一定不能用二元的观点去看待事物,而是意识到分歧,解决分歧,不要忽略了更大的资产。”
维文说,对亚洲各国来说,最可怕的两件事是:中美之间会爆发冲突;美国放弃亚洲。
他说,亚洲国家希望美中能够解决两国的战略分歧,在全球性的挑战,比如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方面进行合作。
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维文,“中国是否应该为没有控制好疫情扩撒而对世界有所亏欠。”
维文回应说,他不想参加“责备游戏”,并强调新冠疫情仍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与合作,而不是责备。
“没有政府完美地执行过抗疫战略。我们所有人都犯了错误。”总理李显龙对此表示赞同。李显龙上周表示,没有任何政府能够完全“完美”地应对病毒爆发。
但维文指出,中国在农历新年前的两天决定封锁中国武汉,以抑制新冠扩散,这是很多其他国家会犹豫、做不到的。而事实证明,虽然经济遭受打击,中国果断的举措是值得的。
维文说:“应该给予肯定的就该肯定。”
他也借此提醒各国,在疫情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之前就仓促地、鲁莽地重启经济是非常危险的决定,而且可能适得其反。
维文说,人们应该利用眼下这段时间为下一个大流行病做好准备,包括合作展开研发工作,因为这是唯一能让人们安全度过危机的方式。
“这是一个急切寻求多边主义的世界……我们不应纠结于过去的斗争或专注于追责,因为这些都是无济于事的,不会为未来的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他强调说:“危机结束后,还有时间要责备。但现在,我们需要专注于合作与协作。”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7月底在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发表演讲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李显龙希望美国下一任总统能首先稳定与中国的关系,因为亚洲区域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他同时也希望美国下一任国家领导人能确立获得两党共识、稳定且可预测的对外政策。
李显龙在回答提问时说,不论谁当选下一任美国总统,新加坡都希望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同时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能就美亚洲政策取得共识,确保美国与亚洲区域国家的关系稳定,而不会因两党交替执政而立场反复。
对于进入倒计时的美国总统大选,李显龙表示,希望美国下一任总统能首先稳定与中国的关系,因为亚洲区域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要求很高,但中美关系的稳定对美国也是重要的。”
在谈到与中国华为公司相关问题时,李显龙表示,新加坡在征集5G网络提案时没有排除华为成为供应商,本地新加坡电信业者虽然没有选择与华为合作,但毫无疑问,华为仍会参与未来新加坡的5G网络发展。
夹在中美之间的小国新加坡的处境越发左右为难,压力山大。总理和外长都坐不住了,纷纷发声希望中美不要再有进一步的摩擦。
新加坡是中国的近邻,和中国渊源深厚,往来密切。而新加坡和美国又有着长期的稳定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
在中美双方关系剑拔弩张的今天,新加坡会选边站吗?你觉得,新加坡在中美之间,会选择谁?
02. 新加坡与中国:“相爱相杀”
新加坡是中国紧密相依的邻居,也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唯一以华人为主的多元种族国家。
自新加坡建国后,几十年来,新加坡没少与中国“相爱相杀”,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变化也经历了几个明显的阶段。
在李光耀执政期间,新中一直保持较为友好的关系,可以说是新中关系的“蜜月期”。
李光耀自1959年出任总理至2012年一共官式出访304次,到过8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十分之一的外访都是前往中国。
自1976年5月首次访华至2011年5月的最后一次访问,李光耀在35年间共访华33次。他是少有曾见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这五代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外国政要。
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外交生态环境,新加坡在处理内政、外交事务时,格外地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新加坡独立之初,中国领导人就提出希望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但是,当时中国受到了西方的封锁,再加上意识形态的不同,李光耀选择在政治上回避中国。
新中双方的第一次接触,是在1971年通过李光耀所称的“桌球外交”进行的。新加坡首次派桌球队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亚非桌球友谊赛。
接着,中国提出建议,拟于第二年派遣一支桌球队到新加坡进行友好访问,新加坡方面欣然同意。
新加坡外交务实而讲求原则,在李光耀第一次访华时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1976年5月,李光耀第一次访华。83岁高龄的毛泽东抱恙会见了李光耀,时任中国政府总理的华国锋与其进行了三轮会谈。李光耀明确表示,中国是亚洲的大国,新加坡不可能,也不会反对中国,中国越强大,对新加坡越有利。
新加坡与中国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与传统,许多观点也很相似,只是建交的时机还不成熟,但要努力发展经贸合作关系。
随后,在1978年,新中双方迎来历史性的时刻。1978年11月12日这一天,邓小平到访新加坡,李光耀亲自到机场接机。此后,两位领导人建立起很好的互信关系,也开启了新加坡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解之缘。
在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纪念大会上,特别感谢了10位外国人所做的贡献,其中一位就是新加坡已故总理李光耀。
有学者总结,李光耀曾助力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早在1978年,中国改革开发前夕,邓小平就曾去新加坡考察,从李光耀那获得启发,学习新加坡发展经济和治理国家的经验,并由此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上世纪90年代,李光耀退居二线,但仍然在推动新中的第二轮合作,即新加坡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建立了苏州工业园区,由此通过带动一个城市的发展,进一步拉动了长三角经济的飞速发展,开创了国家经济合作新模式。
在本世纪初,李光耀又推动了新中第三轮合作,建立了一种更加环保、更具生态意义的经济模式,即在天津建立了新加坡生态工业园区,将一种新的生态经济模式引入中国。
李光耀曾表示,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在李光耀去世后,中国领导人在发出的唁电中称呼,“李光耀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尽管李光耀在外交立场上与中国来往密切,但是在内政上长期推行“去中国化”,比如减少华文教育和华文学校等等。目的是为了塑造多元文化,培养国民做“新加坡”人的觉悟。
直到1990年,新加坡和中国才正式建交。
那一年也正是李光耀卸任新加坡总理的一年,他在卸任之际完成了和中国建交的夙愿。
“今年底我将卸任总理一职,希望今年10月访华,会见中国新一任领导人。我衷心希望在此之前,无论如何也要完成两国建交的历史使命。”
后来,李显龙在谈到和中国建交的时候,也再一次印证了李光耀对同中国保持审慎独立关系的态度:
“新加坡极其小心地避免做任何可能让自己被误认为是中国的爪牙的事情。为此,新加坡直到1990年才与中国建交,成为除文莱外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南亚国家。”
因此,李光耀时期的新中关系可以概括为既亲近又疏离,双方都在极强的外部压力下。小心拿捏分寸向着对方靠近。
2015年3月,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去世,新加坡正式进入了“后李光耀时代”。
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2016年8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南海问题”海牙仲裁案出台后公开表示,仲裁庭的裁决对各国的主权声索做出了“强有力的定义(A strong statement)”。此言论被很多人认为倾向美国,对中国不友好。
同年8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访问美国期间,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称赞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这种做法再次让人感觉新加坡亲美疏中。
2016年9月,新加坡驻中国大使罗家良和《环球时报》就新加坡在不结盟运动首脑会上提南海仲裁一事大打口水战。
2016年11月,新加坡武装部队的九辆泰莱斯(Terrex)轮式装甲运兵车在香港过境时被扣留。此事引发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一场小型外交风波。2017年1月,在经过外交交涉后香港放行新加坡装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