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之前就因为限糖
上了微博 热搜
最近!新加坡又双叒叕
对糖下手了
光是限糖还不行
这次是“挂裱”

你这几天去超市,7-11有没有发现
饮料的包装上
出现了上面这个标签?
真是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原来美禄冰以为比较健康的饮料
其实含糖量含脂量挺高
虽然是酸奶饮料
但评级竟然是D

我以为你是维C的C~
结果你是糖多的C!
优酸乳的等级也是D

Yakult普通的是D等级
所以买益生菌饮料记得选择
Less Sugar

这款果汁意外也是D

普通的Meiji牛奶是C
这种creamy的就是D了!

还有每天一杯的咖啡
Kopi Siew Dei(少糖)竟然是D!

Kopi O也是C......

想要少糖?
那要认准Kopi O kosong!
其他都不行~

天哪,感觉有点意外!
那比较少糖的选择有哪些呢?
这款巧克力奶是B
下面这款牛奶也是比较少糖的

想要喝到优等生A
那就要认准“不!加!糖!”

这标签的效果是杠杠的
编辑部的小编们去买饮料的时候
会选择A和B
默默的放下C和D~
新加坡营养等级标签
新加坡从2022年12月30日起
所有在本地售卖的包装饮料
都要贴上营养等级标签
方便大家选择较健康饮品

饮料们准备好了
考试开始了!
当局规定每100毫升中含糖量
超过5克的包装饮料
强制要求打上C等级标签


含糖量超过10克的饮料
就是D等级
C和D就是糖多的意思
糖多了有啥危害呢?
肥胖、糖尿病、老的快
有可能就都来了

so新加坡这波操作
还是要给个大大的赞
这样我们就能更容易的分辨
哪些饮料不太健康
就可以不喝或者少喝!
这比自己看热量表靠谱多了
奶茶“瑟瑟发抖”
而且下一步,就对奶茶出手啦!
这才是C和D预警啊哈哈哈
鲜榨果汁、泡泡茶和
现泡饮料的业者及咖啡店
计划从今年底开始
售卖都需要在线上和线下餐牌上
标识饮料的营养等级标签

(以后再也没法自欺欺人了)
新加坡也将会禁止业者为那些
含糖量和饱和脂肪含量高的
现泡饮料打广告
但是这可愁坏了卖咖啡的安哥
要知道在新加坡点咖啡
有!多!复!杂!

这要怎么区分呢???
咱们拭目以待吧......
其实,为了新加坡为了国民健康
已经做了很多!
全球1st 禁止高糖饮料广告
2019年,新加坡成为全球1st禁止大众传媒,为高糖饮料打广告的国家。
从此之后,朋友从国外来新加坡出差,喝了可乐都表示:怪怪的。
因为在新加坡快餐店和超市买的可乐,都是less sugar减过糖的。可乐可能不那么好喝了,但是人却会健康很多!


▵没得选,不是少糖就是0糖
当时还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中国小伙伴热议!

也难怪新加坡“出手”,糖尿病已经成为新加坡的“健康杀手”,本地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在发达国家中,排名2nd! 9名新加坡人当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 而且,大家摄取糖分的主要来源,就是高糖饮料。平凡无奇一小口,等于干了一杯糖~

当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马来西亚乳业、F&N食品、Pokka、Yeo Hiap Seng这7家饮料制造商马上自愿承诺(满满求生欲),旗下饮料含糖量降至12%甚至更低。

为了健康,向盐“宣战”
为什么新加坡对盐出手?主要是——大家吃的太咸了!

新加坡向盐“宣战”:国民每日盐摄取量超过建议水平的60%
本地人平均每日摄取3600毫克的钠,相当于近两勺的盐。比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每日量,高出近一倍。直接结果是什么?
本地高血压发病率过去10年间,直接飙高15%!中风、心脏病、高血压,都来了!
这不,全国减钠运动,来啦~新加坡展开数年运动,目标是在5年内把每人每日的钠摄取量减少15%!掐指一算,每天少吃1/4勺盐!
主要的措施有,鼓励低钠盐代替普通食盐,推出较为健康的K-salt,也会给小贩中心业者提供津贴,减少低钠盐带来的高成本压力。

禁止反式脂肪
小编刷抖音,看到了一个视频——千万别给孩子吃这些了,有反式脂肪!
里面讲到,人工反式脂肪已经被世卫“拉黑”,在人体里很难代谢,比青春痘还顽固?!你还往家里买??? 可能导致肥胖!记忆力下降!甚至变笨?!

▵来源:抖音
吓得我赶紧查资料,给娃排雷!
冲泡奶茶、3合一速溶咖啡、泡面、饼干、蛋糕,都可能存在反式脂肪......

我是一顿操作猛如虎,翻找资料、笔记记了一本子。去新加坡超市一实际操作发现—— 没!有! 原来,新加坡早就对本地反式脂肪的管理,下了重锤!

从2021年6月起,新加坡加工食品中不允许再含有部分氢化油。 所有在新加坡售卖的食品成分,包括脂肪、油和包装食品,都不得含有部分氢化油(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s)。
做的有多绝?
◉ 食品制造商得确保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部分氢化油;
◉ 零售商和进口商也要确保他们销售的食品中不含这类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