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之前就因為限糖
上了微博 熱搜
最近!新加坡又雙叒叕
對糖下手了
光是限糖還不行
這次是「掛裱」

你這幾天去超市,7-11有沒有發現
飲料的包裝上
出現了上面這個標籤?
真是不看不知道
一看嚇一跳
原來美祿冰以為比較健康的飲料
其實含糖量含脂量挺高
雖然是酸奶飲料
但評級竟然是D

我以為你是維C的C~
結果你是糖多的C!
優酸乳的等級也是D

Yakult普通的是D等級
所以買益生菌飲料記得選擇
Less Sugar

這款果汁意外也是D

普通的Meiji牛奶是C
這種creamy的就是D了!

還有每天一杯的咖啡
Kopi Siew Dei(少糖)竟然是D!

Kopi O也是C......

想要少糖?
那要認準Kopi O kosong!
其他都不行~

天哪,感覺有點意外!
那比較少糖的選擇有哪些呢?
這款巧克力奶是B
下面這款牛奶也是比較少糖的

想要喝到優等生A
那就要認準「不!加!糖!」

這標籤的效果是槓槓的
編輯部的小編們去買飲料的時候
會選擇A和B
默默的放下C和D~
新加坡營養等級標籤
新加坡從2022年12月30日起
所有在本地售賣的包裝飲料
都要貼上營養等級標籤
方便大家選擇較健康飲品

飲料們準備好了
考試開始了!
當局規定每100毫升中含糖量
超過5克的包裝飲料
強制要求打上C等級標籤


含糖量超過10克的飲料
就是D等級
C和D就是糖多的意思
糖多了有啥危害呢?
肥胖、糖尿病、老的快
有可能就都來了

so新加坡這波操作
還是要給個大大的贊
這樣我們就能更容易的分辨
哪些飲料不太健康
就可以不喝或者少喝!
這比自己看熱量表靠譜多了
奶茶「瑟瑟發抖」
而且下一步,就對奶茶出手啦!
這才是C和D預警啊哈哈哈
鮮榨果汁、泡泡茶和
現泡飲料的業者及咖啡店
計劃從今年底開始
售賣都需要在線上和線下餐牌上
標識飲料的營養等級標籤

(以後再也沒法自欺欺人了)
新加坡也將會禁止業者為那些
含糖量和飽和脂肪含量高的
現泡飲料打廣告
但是這可愁壞了賣咖啡的安哥
要知道在新加坡點咖啡
有!多!復!雜!

這要怎麼區分呢???
咱們拭目以待吧......
其實,為了新加坡為了國民健康
已經做了很多!
全球1st 禁止高糖飲料廣告
2019年,新加坡成為全球1st禁止大眾傳媒,為高糖飲料打廣告的國家。
從此之後,朋友從國外來新加坡出差,喝了可樂都表示:怪怪的。
因為在新加坡快餐店和超市買的可樂,都是less sugar減過糖的。可樂可能不那麼好喝了,但是人卻會健康很多!


▵沒得選,不是少糖就是0糖
當時還上了微博熱搜!引發中國小夥伴熱議!

也難怪新加坡「出手」,糖尿病已經成為新加坡的「健康殺手」,本地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在已開發國家中,排名2nd! 9名新加坡人當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 而且,大家攝取糖分的主要來源,就是高糖飲料。平凡無奇一小口,等於乾了一杯糖~

當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馬來西亞乳業、F&N食品、Pokka、Yeo Hiap Seng這7家飲料製造商馬上自願承諾(滿滿求生欲),旗下飲料含糖量降至12%甚至更低。

為了健康,向鹽「宣戰」
為什麼新加坡對鹽出手?主要是——大家吃的太咸了!

新加坡向鹽「宣戰」:國民每日鹽攝取量超過建議水平的60%
本地人平均每日攝取3600毫克的鈉,相當於近兩勺的鹽。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日量,高出近一倍。直接結果是什麼?
本地高血壓發病率過去10年間,直接飆高15%!中風、心臟病、高血壓,都來了!
這不,全國減鈉運動,來啦~新加坡展開數年運動,目標是在5年內把每人每日的鈉攝取量減少15%!掐指一算,每天少吃1/4勺鹽!
主要的措施有,鼓勵低鈉鹽代替普通食鹽,推出較為健康的K-salt,也會給小販中心業者提供津貼,減少低鈉鹽帶來的高成本壓力。

禁止反式脂肪
小編刷抖音,看到了一個視頻——千萬別給孩子吃這些了,有反式脂肪!
裡面講到,人工反式脂肪已經被世衛「拉黑」,在人體里很難代謝,比青春痘還頑固?!你還往家裡買??? 可能導致肥胖!記憶力下降!甚至變笨?!

▵來源:抖音
嚇得我趕緊查資料,給娃排雷!
沖泡奶茶、3合一速溶咖啡、泡麵、餅乾、蛋糕,都可能存在反式脂肪......

我是一頓操作猛如虎,翻找資料、筆記記了一本子。去新加坡超市一實際操作發現—— 沒!有! 原來,新加坡早就對本地反式脂肪的管理,下了重錘!

從2021年6月起,新加坡加工食品中不允許再含有部分氫化油。 所有在新加坡售賣的食品成分,包括脂肪、油和包裝食品,都不得含有部分氫化油(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s)。
做的有多絕?
◉ 食品製造商得確保生產過程中沒有使用部分氫化油;
◉ 零售商和進口商也要確保他們銷售的食品中不含這類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