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之后,生活条件艰苦、居住密集的外籍劳工往往更无力直面病毒的侵害。

专注移民权利的机构migration-rights.org负责人瓦尼·萨拉斯瓦特近日表示,疫情暴露了外籍劳工一直处于不平等的境况中:
“疫情之前,他们面临的问题可能是种族歧视、薪酬与劳动不对等、居住环境糟糕等困难;疫情大流行下,外籍劳工难以回家、难以保持社交距离,陷入‘新冠困境’。”
对于外籍劳工来说,疫情只是把他们几十年来的待遇在特殊场景下放大了一次。
不仅如此,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疲软,预计还将更长久地影响着低技能劳工群体脆弱的生存状况。
据联合国新闻网站6月19日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天发布的有关新冠病毒大流行和劳工世界的政策简报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使劳工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数亿工作岗位已经流失,疫情造成的大量失业和收入损失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侵蚀社会融合,破坏国家和地区稳定。
时间进入6月后,许多国家新冠疫情出现拐点,政府开始放松封锁政策。居家隔离、经济停摆几周后,民众得以部分回归“正常生活”。“外劳经济”似乎也可以随之迎来一线曙光。
然而,各国的科学家都曾预测,疫情可能卷土重来,我们或不得不面临病毒的第二波暴发。
解封后,地区间、国际间的劳工流动能否恢复、如何恢复?恢复速度会有多快?夏收、秋收近在咫尺,劳动力在哪里?人员聚集意味着病毒传播风险,如何保障他们的安全?这些问题都不会凭空消失。

全球化国际分工曾为发达经济体送去了跨国廉价劳动力,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外劳大国面对的防疫难题,暴露了“外劳经济”昂贵的另一面。外籍劳工廉价、人多的优势反而转变为劣势,当地政府反而需要思考这些“优势”所带来的风险以及隔离与治疗成本。
这一新现实可能会促使各国政府重新考虑大量引入外劳的有效性。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7日社论一方面强调善待外劳有益社会整体,另一方面也提出需要反思本地经济过度依赖外来劳动力的问题,凸显出经济转型的重要性。
国家输出劳工去异地谋生,接收外劳国家则通过廉价劳动力提高当地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形成双赢的局面。然而,疫情让这种平时相对“皆大欢喜”的分工安排出现了无法忽视的弊端。
不过,疫情对全球化与外劳经济的损害究竟有多大仍有待观察,经济转型也无法一日完成。对企业而言,全球化意味着资本与人口的自由流动,而这能大幅降低成本。
“只要他们足够便宜,社会中有足够多的本地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外籍劳工流将会源源不断地出现。”
migration-rights.org负责人瓦尼·萨拉斯瓦特预测道。

在新加坡打拼的“异乡人”是最脆弱的一个群体,在大的灾难面前,他们几乎毫无抵御风险的能力,没有出路,而退路只有回到家乡。
而此次新加坡疫情中受冲击最大的客工群体,更是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留不下来,回不了家。尽管政府有针对企业的补贴政策,但补贴是否落实到工人身上,仍是未知数。
希望雇主和政府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帮助,共同度过这个难关。不要让他们成为疫情最大的牺牲品。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资料来源:
1. 新华网:淡马锡:在华投资组合总额已达约4030亿元人民币
2. Sharetisfy:投资神话:淡马锡的中国故事
3. 第一财经:淡马锡投资中国科技企业的逻辑
4. 观察者:新加坡巧用淡马锡分享中国发展,马来就不懂
5. 澎湃:淡马锡中国区总裁吴亦兵:未来五年在中国重点关注六大行业
6. 早报:淡马锡加注投资 中国有望成最大市场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