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拜登今年早些时候在《外交事务》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什么美国必须再次领导》的文章,在文中他详细阐述了掌握国际领导权对美国有利这一概念。
拜登写道:
“为了在未来赢得与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竞争,美国必须加强其创新优势,并联合世界各民主国家的经济力量,一道打击经济不端行为,减少不平等。”
然后拜登引入了一个特朗普式的对华经济强硬话题,并将其与他之前所说的国际领导权主题联系起来:
“美国确实需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如果中国得逞,它将继续掠夺美国和美国公司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中国还将继续通过补贴形式使国有企业获得不公平优势,并将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
以上的观点,可以反映出拜登上任后可能的整体对中国的态度和政策。

具体来看,在国家化合作方面:拜登知道,他与中国接触时的最称手工具将是美国与其他国家展开合作,这将结束特朗普“只顾美国”的做法。这表明他很有可能复活《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但前提是他需要在美国和亚洲先试探一番。
但是在处理台湾和中国南海问题方面,预计他的政策可能会继承特朗普,因为两党在维护传统利益方面有着广泛的共识。
目前尚不清楚的是拜登会不会取消特朗普施加的关税。任何有此想法的人都不大可能在选举结束前触碰这个话题。

还有,我们应看到中美关系的基调已有所改善。
特朗普喜欢公开批评其他政党,而拜登则倾向于以一种更为规范和有条理的方式行事。仅是语气缓和就已能为近期一些过热的言论降温,并为中美互动提供一个可能的机会。
以上几点意味着,如果拜登获胜,那中美双方也就获得了一个尝试改变关系的机会。
例如,中国可以“出于健康原因”释放被捕的两名加拿大人康明凯(MichaelKovrig)和麦可•斯帕弗(Michael Spavor),也可以遵循台湾加入世贸组织或亚太经合组织的先例支持台湾加入世卫组织。或者它可以实施一些削减关税的措施,间接地推动拜登投桃报李。

导致美中关系复杂化的问题很多,指望这些问题在下一届总统任期内全部得到解决是不现实的。但如果能采取一些积极措施,至少美中关系会变的更加稳定,而且我们不要忘记,两国关系的改善对美中两国都有利。
而对于新加坡来说,如果中美关系缓和,也是新加坡最乐于见到的画面。
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8月5日参加阿斯彭安全论坛,在在被问到是否担心日渐紧张的美中关系时,维文表示,新加坡深感担忧。
在被问到如果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要求新加坡在美中之间选择一边他会如何作答时,维文说,他会告诉美国人,不要以二元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7月底在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发表演讲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李显龙希望美国下一任总统能首先稳定与中国的关系,因为亚洲区域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他同时也希望美国下一任国家领导人能确立获得两党共识、稳定且可预测的对外政策。

李显龙在回答提问时说,不论谁当选下一任美国总统,新加坡都希望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同时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能就美亚洲政策取得共识,确保美国与亚洲区域国家的关系稳定,而不会因两党交替执政而立场反复。
如今,似乎国内、国际的舆论环境都在向着民主党候选人拜登。
拜登这次是否能够把握住机会,问鼎白宫?还是特朗普继续上演奇迹,获得连任?
值得全球瞩目的这一天,进入倒计时,SingPlus也将持续关注美国大选的最新情况。
资料来源:
1. 环球网:新加坡总理:希望下一任美国总统能稳定中美关系
2. 联合早报:国际特稿:美国总统“特朗普疲劳综合征”
3. VOV:大选后的美国东南亚政策
4. 观察者:雷文凯:换上拜登,中美关系会变好吗?
5. 知乎@埃里克 Eric:美国大选提前投票结果刚刚出炉!距离选举日剩六天,目前是谁领先?
6. 时代财智:倒数五天!美国大选后如何重塑全球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