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1: Get Ready For Unlimited Data | Plans
我自己办理的是 Zero1 的 9.9 新币 / 月无限流量套餐
详情请参考官网:https://zero1.sg/
新加坡交通指南
新加坡主要交通出行方式:地铁(MRT)、轻轨(LRT)、巴士(Bus)和德士(Taxi)。
其中地铁(MRT)是新加坡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也是日常最佳的出行方式。根据官方 2017 年 1 月份提供的最新信息显示,全岛共设有 142 个车站,目前主要的运营线中,南北运营线以 “NS” 红线标明,东西运营线以 “EW” 绿线标明,东北运营线以 “NE” 紫线标明,环线以 “CC” 黄线标明,市区运营线以 “DT” 蓝线。

新加坡地铁图
https://www.lta.gov.sg/content/ltaweb/en/public-transport/mrt-and-lrt-trains/train-system-map.html
https://exploresg.com/ditie/
新加坡地铁和巴士车 (站) 内规定
不可吃喝、吸烟、携带榴梿、大声喧哗和带宠物
Bus 不报站、上下车需要刷卡
温馨提示
地铁和巴士上冷气很足,建议携带薄外套
在 20 分钟内,地铁和巴士之间转换,车资有优惠
在地铁或者商场等使用扶梯时,左侧是站立侧,右侧是快速通道
新加坡房屋指南
组屋 (HDB)
新加坡的 “组屋”,全称为组合房屋。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HDB)不以盈利为目的承担建筑的楼房,为大部分新加坡人(80%)的住所。
组屋一般分为三房式、四房式和五房式。三房式指一厅两房,使用面积约 60 平方米;四房式是一厅三房,使用面积约 90 平方米;五房式是两厅三房,使用面积大致在 110 平方米。
组屋的区分都是按照地区名 + 数字,例如:PasirRis Block 186(巴西立大牌 186)、YishunBlock 210(义顺大牌 210)等。
屋内客厅,厨房,卫生间都是公用设施,一般会配备冰箱,洗衣机,空调或者风扇。
租房费用(一般情况下):
新型组屋 (近 10 年内建成的) 相对条件会好很多 (平均价格 S$1000-1200 / 间)
单人单间:500-1000 新币
二人间:350-550 新币 / 人
四人间:270-350 新币 / 人
小贴士
新加坡政府规定租住的房子必须要能在建屋局上注册。正常情况下,注册要求至少住 6 个月。如果不能注册,就是不合法的房屋。
如果退租,一定要提前一月声明,以防押金不退。
仔细看合同,仔细看合同,仔细看合同。
私人公寓 (Condo)
公寓,常见两房式或三房式,相当于国内的高档成熟社区,内有免费游泳池、健身房,BBQ 等公共设施,住宿环境相对较好,价格也相对高一些;大部分的 condo 房间都有主人房与非主人房之分,主人房有自己独立的洗手间和相对宽敞的卧室,当然价格也比非主人房高 200-300 / 月 (非主人房平均价格
S$1,000-1,500 / 间 / 月)
排屋 (Terrace)
独门不独栋的联排别墅,此类出租房源相对较少,住宿环境、价格与房子位置、条件有相当大的关系。
独栋别墅 (Landedproperty)
少见于房间出租。
租房
如果英语不是太差,不推荐狮城 BBS 或者微博租房,如果你有认识的新加坡房产中介自然是最佳选择
Property Guru - http://www.propertyguru.com.sg/
新加坡本地发布平台,房源多。使用下来感觉 Property Guru 信息发布是最多的,信息筛选条件多,容易搜索到希望的房源。多为中介发布,有中介费。
Nestia - https://www.nestia.com/
新加坡本地发布平台,功能强。Nestia 上的房源也比较多,但感觉不如 Property Guru。不过 Nestia 可以以某一建筑(公司地址)为中心从远及近的搜索房源。找步行距离的房源就很合适了。另外自带的导航也不错。所以我是 Property Guru 和 Nestia 结合使用。
99.co - https://www.99.co/
新加坡本地发布平台,平台新。和上面两个相比算是一个比较新的平台,数据没有 Property Guru 多但是针对房屋本身的介绍更加详细,房源信息相对真实。
在新加坡租房,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430961
在新加坡买房与中国有何不同?
无论在中国还是新加坡买房前后都记得关注下政策上的变化,新加坡买房的流程很简单,首付 = 房屋价格 + 税 + 中介费 - 贷款额度。

面积
说到面积,首先让中国买家摸不着头脑的,就是面积单位的换算。中国买家习惯用平方米(也称平方米)计算面积,来新加坡选购房子时听到的都是平方英尺,往往脑子得转一圈才知道个大概。1 平方米约等于 10.8 平方英尺。100 平方米就是 1080 平方英尺。
除了计算单位不同,“面积” 一词在两地公寓市场上的定义也不一样。在中国,面积指的是建筑面积;新加坡算的是实用面积。建筑面积的算法比较繁琐。简单来讲,是根据各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求得各套房屋分摊所得的共有建筑分摊面积,比如门口的面积、楼梯等,都按比例算进每一个单位的建筑面积。
所以,同一个公寓单位,其建筑面积一定会大于实用面积,通常后者比前者少 20%左右。在中国买一个 “100 平方米” 的单位,和在新加坡买一个 “1080 平方英尺”(相当于 100 平方米)相比,后者明显感觉宽敞一点,就是这个道理。
地契
中国的房产地契通常是 70 年左右,而新加坡的则有 99 年、999 年和永久地契之分。新加坡的房产因为地契年限长,颇受外籍人士青睐。其中,永久地契的房产一般要比 99 年地契的贵 20%。尽管如此,永久地契一直很抢手,也深受中国买家欢迎,因为买家看准这块市场的保值与增值。
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因为新加坡的地皮比较少,想要建新楼必须拆掉现有的建筑。不像中国地皮比较多,还有可开发的地段。新加坡永久地契的地段价值比较高,所以如果进行集体出售、或是被政府征用的话,永久地契房地产的房主会可得到较高的补偿。
物以稀为贵,永久地契房产越是少见,也就越炙手可热。此外,永久地契对中国买家还有另一大吸引力,那就是永久地契满足了 “总觉得要给后代留下点什么” 的传统华人心愿。所以说,新加坡房产能如此吸引外国买家,与地契久脱不了关系。
贷款
在新加坡首次购房的买家,可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房贷比率顶限为 80%,外籍人士一般则最高 70%。在中国,外国人一般不能向本土中国银行贷款,只能通过外资银行或中国银行境外支行。
原本新加坡和中国在房贷比率顶限方面有很大差别。不过两国都不断调整房贷比率顶限,因此两国的房贷比率顶限差别已缩小。
税收
在新加坡,如果在一定期限里卖掉公寓,卖家需要上缴印花税。在 2011 年 1 月 14 日过后买房的购屋者,只要在四年内卖房屋都需要支付卖方印花税,第一、二、三和四年卖掉房产的税率分别是 16%、12%、8%和 4%。此后就不必上缴卖家印花税。
在中国,除了印花税外,还需要上缴增值税。为了给中国房地产市场降温,中国政府在 2013 年实施 20%的房地产买卖增值税。所谓增值税,就是对卖家卖房所得的利润征收的税。譬如,150 万人民币买的房子在几年后以 200 万人民币卖掉,卖家所赚得的 50 万就将需要以一定的比率交税。
车位
在中国购买中高档住宅,需要另外购买车位。而在新加坡,买家不需要另付车位费,发展商一般会为每个新单位赠送一个车位。可不能小瞧这个车位费。近年来,车位费在中国节节攀升,动辄十几、二十万人民币,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新加坡私人公寓不收车位费,而是将停车场的修建和维护等费用,包括在每月的项目管理费之中。管理费除了车库,还包括游泳池、健身房等设施,每月一般是几百元新元。如果每月的管理费是 300 元新元(约 1400 元人民币),一年就是 1 万 7000 元人民币,15 年刚好是 25 万 5000 元人民币。总体来讲,这要比中国的车位 “划算” 得多。
新加坡医疗指南
新加坡是一个热带国家,从国内刚过去有可能因水土不服引起的伤风、感冒、皮肤敏感或蚊虫叮咬等。出行之前可以带一些三九胃泰、牛黄解毒等日常药品之类的药品,防范于未然是最好的。
看医生:在新加坡持有工作签证,所在的公司会按照新加坡劳工部规定给每位员工会购买医疗保险或者费用报销。
医疗保险:一般是三种模式
直接去合作门诊,提供公司信息,看病不用自己拿钱。
直接去合作门诊,提供公司信息,看病前给门诊 5 新币(每个公司不一样),其它的费用不用自己拿。
直接去合作门诊,自己先付产生的费用,然后去公司报销。意外伤害险等(视公司合同规定)。
公立和私立医疗服务
中国人在新加坡看病就好比外国人在中国看病一样不是很方便,价格不便宜,小病也有可能看成大病
新加坡的医疗服务体系以优质高效著称,选择面广,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私人诊所遍布全国,随处可见;不仅为全新加坡的公民,永久居民,外籍工作人士提供服务,同时周边国家的高端人群,包括东南亚、亚洲、欧洲、中东阿拉伯等国家的病患都会将新加坡的国际医疗服务作为他们的首选。
新加坡的公立医疗机构和私立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基础医疗门诊 80% 由私立医疗机构 / 家庭医生诊所提供,另外 20% 则是由政府综合诊疗所提供;而综合医疗,包括各类科室的住院,专科和 24 小时急诊主要由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占 80% 的比例,剩下的 20% 由私立医疗机构提供。由于政府的有效规划和管控,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公立医疗机构就诊一般都需要提前预约,候诊时间较长,也不能自由选择医生。由于那里的医生要面对更多的患者,为每个患者服务的时间相对较短;而私立医疗机构由于患者相对较少,不需要预约,候诊时间较短,还可以自己选择医生,医生也能与患者作更多的交流,提供更细致的服务,收费就相应高一些。
一些新加坡的公立医院也为自费病人提供高端医疗服务,设有针对性的部门和项目,如体检,会诊,专科治疗等。基础的检查和服务,公立医院比私立医院收费较低;对于外籍人士和高端的服务项目,公立和私立医院的收费差异不大。
8 家新加坡著名的公立和私立医院
货币兑换和汇款
如果时间宽裕,推荐走新加坡工商银行渠道
新加坡实行货币开放政策,货币兑换中心随处可见,尤其是在牛车水 (China Town) 附近。如有汇款需求到国内,可以先去牛车水汇款 (珍珠坊二楼),方便快捷。等周围熟悉后,推荐去淡宾尼 (Tampines) 汇款到国内,汇率会比其它地方高一些。具体的地方,在地图搜索 Tampines Money Exchange Center。
小贴士:汇款中心一般可以汇到中国邮政、中国农业、中国交通、中国招商和中国银行等。第一次汇钱到国内,当填写汇款单据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对方银行卡是在 省 市 ** 银行支行开户的 (很重要)。
法律法规
新加坡向来是给世人展示优美环境,井然秩序,舒适安全的名片,然而这些美好的展现离不开新加坡法律制度的约束和规范。Singaporeis a “fine” country 完整的诠释了这两方面。所以在新加坡生活,你需要注意以下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