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1: Get Ready For Unlimited Data | Plans
我自己辦理的是 Zero1 的 9.9 新幣 / 月無限流量套餐
詳情請參考官網:https://zero1.sg/
新加坡交通指南
新加坡主要交通出行方式:地鐵(MRT)、輕軌(LRT)、巴士(Bus)和德士(Taxi)。
其中地鐵(MRT)是新加坡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也是日常最佳的出行方式。根據官方 2017 年 1 月份提供的最新信息顯示,全島共設有 142 個車站,目前主要的運營線中,南北運營線以 「NS」 紅線標明,東西運營線以 「EW」 綠線標明,東北運營線以 「NE」 紫線標明,環線以 「CC」 黃線標明,市區運營線以 「DT」 藍線。

新加坡地鐵圖
https://www.lta.gov.sg/content/ltaweb/en/public-transport/mrt-and-lrt-trains/train-system-map.html
https://exploresg.com/ditie/
新加坡地鐵和巴士車 (站) 內規定
不可吃喝、吸菸、攜帶榴槤、大聲喧譁和帶寵物
Bus 不報站、上下車需要刷卡
溫馨提示
地鐵和巴士上冷氣很足,建議攜帶薄外套
在 20 分鐘內,地鐵和巴士之間轉換,車資有優惠
在地鐵或者商場等使用扶梯時,左側是站立側,右側是快速通道
新加坡房屋指南
組屋 (HDB)
新加坡的 「組屋」,全稱為組合房屋。由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不以盈利為目的承擔建築的樓房,為大部分新加坡人(80%)的住所。
組屋一般分為三房式、四房式和五房式。三房式指一廳兩房,使用面積約 60 平方米;四房式是一廳三房,使用面積約 90 平方米;五房式是兩廳三房,使用面積大致在 110 平方米。
組屋的區分都是按照地區名 + 數字,例如:PasirRis Block 186(巴西立大牌 186)、YishunBlock 210(義順大牌 210)等。
屋內客廳,廚房,衛生間都是公用設施,一般會配備冰箱,洗衣機,空調或者風扇。
租房費用(一般情況下):
新型組屋 (近 10 年內建成的) 相對條件會好很多 (平均價格 S$1000-1200 / 間)
單人單間:500-1000 新幣
二人間:350-550 新幣 / 人
四人間:270-350 新幣 / 人
小貼士
新加坡政府規定租住的房子必須要能在建屋局上註冊。正常情況下,註冊要求至少住 6 個月。如果不能註冊,就是不合法的房屋。
如果退租,一定要提前一月聲明,以防押金不退。
仔細看合同,仔細看合同,仔細看合同。
私人公寓 (Condo)
公寓,常見兩房式或三房式,相當於國內的高檔成熟社區,內有免費游泳池、健身房,BBQ 等公共設施,住宿環境相對較好,價格也相對高一些;大部分的 condo 房間都有主人房與非主人房之分,主人房有自己獨立的洗手間和相對寬敞的臥室,當然價格也比非主人房高 200-300 / 月 (非主人房平均價格
S$1,000-1,500 / 間 / 月)
排屋 (Terrace)
獨門不獨棟的聯排別墅,此類出租房源相對較少,住宿環境、價格與房子位置、條件有相當大的關係。
獨棟別墅 (Landedproperty)
少見於房間出租。
租房
如果英語不是太差,不推薦獅城 BBS 或者微博租房,如果你有認識的新加坡房產中介自然是最佳選擇
Property Guru - http://www.propertyguru.com.sg/
新加坡本地發布平台,房源多。使用下來感覺 Property Guru 信息發布是最多的,信息篩選條件多,容易搜索到希望的房源。多為中介發布,有中介費。
Nestia - https://www.nestia.com/
新加坡本地發布平台,功能強。Nestia 上的房源也比較多,但感覺不如 Property Guru。不過 Nestia 可以以某一建築(公司地址)為中心從遠及近的搜索房源。找步行距離的房源就很合適了。另外自帶的導航也不錯。所以我是 Property Guru 和 Nestia 結合使用。
99.co - https://www.99.co/
新加坡本地發布平台,平台新。和上面兩個相比算是一個比較新的平台,數據沒有 Property Guru 多但是針對房屋本身的介紹更加詳細,房源信息相對真實。
在新加坡租房,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430961
在新加坡買房與中國有何不同?
無論在中國還是新加坡買房前後都記得關注下政策上的變化,新加坡買房的流程很簡單,首付 = 房屋價格 + 稅 + 中介費 - 貸款額度。

面積
說到面積,首先讓中國買家摸不著頭腦的,就是面積單位的換算。中國買家習慣用平方米(也稱平方公尺)計算面積,來新加坡選購房子時聽到的都是平方英尺,往往腦子得轉一圈才知道個大概。1 平方米約等於 10.8 平方英尺。100 平方米就是 1080 平方英尺。
除了計算單位不同,「面積」 一詞在兩地公寓市場上的定義也不一樣。在中國,面積指的是建築面積;新加坡算的是實用面積。建築面積的算法比較繁瑣。簡單來講,是根據各套房屋的套內建築面積,求得各套房屋分攤所得的共有建築分攤面積,比如門口的面積、樓梯等,都按比例算進每一個單位的建築面積。
所以,同一個公寓單位,其建築面積一定會大於實用面積,通常後者比前者少 20%左右。在中國買一個 「100 平方米」 的單位,和在新加坡買一個 「1080 平方英尺」(相當於 100 平方米)相比,後者明顯感覺寬敞一點,就是這個道理。
地契
中國的房產地契通常是 70 年左右,而新加坡的則有 99 年、999 年和永久地契之分。新加坡的房產因為地契年限長,頗受外籍人士青睞。其中,永久地契的房產一般要比 99 年地契的貴 20%。儘管如此,永久地契一直很搶手,也深受中國買家歡迎,因為買家看準這塊市場的保值與增值。
這其中很大程度上因為新加坡的地皮比較少,想要建新樓必須拆掉現有的建築。不像中國地皮比較多,還有可開發的地段。新加坡永久地契的地段價值比較高,所以如果進行集體出售、或是被政府徵用的話,永久地契房地產的房主會可得到較高的補償。
物以稀為貴,永久地契房產越是少見,也就越炙手可熱。此外,永久地契對中國買家還有另一大吸引力,那就是永久地契滿足了 「總覺得要給後代留下點什麼」 的傳統華人心愿。所以說,新加坡房產能如此吸引外國買家,與地契久脫不了關係。
貸款
在新加坡首次購房的買家,可向金融機構貸款的房貸比率頂限為 80%,外籍人士一般則最高 70%。在中國,外國人一般不能向本土中國銀行貸款,只能通過外資銀行或中國銀行境外支行。
原本新加坡和中國在房貸比率頂限方面有很大差別。不過兩國都不斷調整房貸比率頂限,因此兩國的房貸比率頂限差別已縮小。
稅收
在新加坡,如果在一定期限里賣掉公寓,賣家需要上繳印花稅。在 2011 年 1 月 14 日過後買房的購屋者,只要在四年內賣房屋都需要支付賣方印花稅,第一、二、三和四年賣掉房產的稅率分別是 16%、12%、8%和 4%。此後就不必上繳賣家印花稅。
在中國,除了印花稅外,還需要上繳增值稅。為了給中國房地產市場降溫,中國政府在 2013 年實施 20%的房地產買賣增值稅。所謂增值稅,就是對賣家賣房所得的利潤徵收的稅。譬如,150 萬人民幣買的房子在幾年後以 200 萬人民幣賣掉,賣家所賺得的 50 萬就將需要以一定的比率交稅。
車位
在中國購買中高檔住宅,需要另外購買車位。而在新加坡,買家不需要另付車位費,發展商一般會為每個新單位贈送一個車位。可不能小瞧這個車位費。近年來,車位費在中國節節攀升,動輒十幾、二十萬人民幣,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新加坡私人公寓不收車位費,而是將停車場的修建和維護等費用,包括在每月的項目管理費之中。管理費除了車庫,還包括游泳池、健身房等設施,每月一般是幾百元新元。如果每月的管理費是 300 元新元(約 1400 元人民幣),一年就是 1 萬 7000 元人民幣,15 年剛好是 25 萬 5000 元人民幣。總體來講,這要比中國的車位 「划算」 得多。
新加坡醫療指南
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國家,從國內剛過去有可能因水土不服引起的傷風、感冒、皮膚敏感或蚊蟲叮咬等。出行之前可以帶一些三九胃泰、牛黃解毒等日常藥品之類的藥品,防範於未然是最好的。
看醫生:在新加坡持有工作簽證,所在的公司會按照新加坡勞工部規定給每位員工會購買醫療保險或者費用報銷。
醫療保險:一般是三種模式
直接去合作門診,提供公司信息,看病不用自己拿錢。
直接去合作門診,提供公司信息,看病前給門診 5 新幣(每個公司不一樣),其它的費用不用自己拿。
直接去合作門診,自己先付產生的費用,然後去公司報銷。意外傷害險等(視公司合同規定)。
公立和私立醫療服務
中國人在新加坡看病就好比外國人在中國看病一樣不是很方便,價格不便宜,小病也有可能看成大病
新加坡的醫療服務體系以優質高效著稱,選擇面廣,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私人診所遍布全國,隨處可見;不僅為全新加坡的公民,永久居民,外籍工作人士提供服務,同時周邊國家的高端人群,包括東南亞、亞洲、歐洲、中東阿拉伯等國家的病患都會將新加坡的國際醫療服務作為他們的首選。
新加坡的公立醫療機構和私立醫療機構在整個醫療系統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基礎醫療門診 80% 由私立醫療機構 / 家庭醫生診所提供,另外 20% 則是由政府綜合診療所提供;而綜合醫療,包括各類科室的住院,專科和 24 小時急診主要由公立醫療機構提供,占 80% 的比例,剩下的 20% 由私立醫療機構提供。由於政府的有效規劃和管控,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在公立醫療機構就診一般都需要提前預約,候診時間較長,也不能自由選擇醫生。由於那裡的醫生要面對更多的患者,為每個患者服務的時間相對較短;而私立醫療機構由於患者相對較少,不需要預約,候診時間較短,還可以自己選擇醫生,醫生也能與患者作更多的交流,提供更細緻的服務,收費就相應高一些。
一些新加坡的公立醫院也為自費病人提供高端醫療服務,設有針對性的部門和項目,如體檢,會診,專科治療等。基礎的檢查和服務,公立醫院比私立醫院收費較低;對於外籍人士和高端的服務項目,公立和私立醫院的收費差異不大。
8 家新加坡著名的公立和私立醫院
貨幣兌換和匯款
如果時間寬裕,推薦走新加坡工商銀行渠道
新加坡實行貨幣開放政策,貨幣兌換中心隨處可見,尤其是在牛車水 (China Town) 附近。如有匯款需求到國內,可以先去牛車水匯款 (珍珠坊二樓),方便快捷。等周圍熟悉後,推薦去淡賓尼 (Tampines) 匯款到國內,匯率會比其它地方高一些。具體的地方,在地圖搜索 Tampines Money Exchange Center。
小貼士:匯款中心一般可以匯到中國郵政、中國農業、中國交通、中國招商和中國銀行等。第一次匯錢到國內,當填寫匯款單據的時候一定要知道對方銀行卡是在 省 市 ** 銀行支行開戶的 (很重要)。
法律法規
新加坡向來是給世人展示優美環境,井然秩序,舒適安全的名片,然而這些美好的展現離不開新加坡法律制度的約束和規範。Singaporeis a 「fine」 country 完整的詮釋了這兩方面。所以在新加坡生活,你需要注意以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