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地区文化多元,其中不乏资深藏家,而源源不断涌现的新藏家也为这一地区艺术市场的后续蓬勃发展打下了基础。

克里丝汀 · 艾珠( Christine Ay Tjoe) 《小苍蝇及其他翅膀》
2013年作 布面油画 165.3m×150.5cm
2017年香港富艺斯拍卖 成交价:1172 万港元
《收藏·拍卖》:继香港、首尔之后,新加坡会成为下一个市场交易中心吗?
马颖子:其实我们不需要把各个国家、地区分得那么明显,因为亚洲区市场很广阔,应该有很多不同的艺术中心点,这是一个正常的生态。只不过刚好现在这个阶段,首尔和新加坡都有了自己的国际艺术博览会品牌,就有了更多关注度和话题点。
新加坡当代艺术的受众增长迅速,对很多关注东南亚地区市场的藏家、行业人士而言,新加坡确实是首选。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的天然枢纽和文化中心,拥有卓越的基础设施、社会政治环境稳定、支持文化艺术的政策制度等促进了新加坡文化多样性的共存。财富管理公司、家族理财办公室和高净值人士越来越多地转移到新加坡,很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藏家都暂住在新加坡。据相关市场报告显示,2012—2022年间,香港百万富翁(美元)人数下降了27%,而新加坡百万富翁人数增长了40%,其也超越香港成为全球第五位拥有最多百万富翁的地区。未来10年内,新加坡很有可能超过澳大利亚,成为亚洲成年人中百万富翁比例最高的国家。此外,越来越多大型公共艺术节目选择落地新加坡,同时还有私人藏家、美术馆、博物馆、自发性团队组织等力量在同步推动市场,相继带动当地的活跃度。但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条件,大部分东南亚国家政府虽然都有对于艺术的扶持政策,但程度不一,自然收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纳堤·尤塔瑞《国王》 2011年作
款识:Natee Utarit 2011 《King》 (画背)
油彩 画布 200x320cm
成交价:275万港元
《收藏·拍卖》:除了大家熟知的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其他东南亚国家艺术生态和市场发展如何?
马颖子:我们一路都有关注这几个国家的市场变化,并保持与各国藏家的沟通联系。其实,这几个国家的藏家在香港的拍卖市场很活跃。我经常会和东南亚不同的客人见面,以泰国为例,其艺术市场正蓬勃发展,每一次去泰国都能给我非常多的惊喜。泰国有很多年轻收藏家,对富艺斯提供的作品很有兴趣,除了买手表、珠宝,也在逐步转移目标购买艺术品。他们的收藏眼光都很国际化,但当地的艺术文化生态发展还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们经常会在不同的国家看拍卖、购藏作品。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收藏拍卖杂志,感谢授权看南洋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