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听新加坡的新闻,经常听到有些政府官员被称为“XX医生”,这是怎么回事?莫不是翻译出了问题?
英语里doctor既是医生又是博士的意思,而博士在西方都是非常受尊敬的,很多人的抬头博士永远放最前。
而且,这些政府官员,他们真的是拥有医生背景呢!
那为什么以前从事医学,后来又成为了新加坡政府高官呢?
在新加坡,医生是备受尊敬的职业。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能成为医生往往意味着具备优秀的学术能力、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民众对医生高度信任,这种信任和尊重也会延伸到他们从政之后。因此即使他们担任政府官员,人们仍习惯以 “医生” 来称呼。
新加坡政府也有邀请社会各行业精英从政的传统。
政府认为,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可以为政府决策和治理带来多元化的视角和专业知识。
医生作为专业人士中的佼佼者,具备严谨的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复杂情况的心理素质等,这些特质对于政府管理和决策工作非常有价值。
例如,外交部长维文医生曾是著名的眼科医生,还担任过新加坡中央医院的 CEO;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是优秀的外科医生,曾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等任职。
他们在医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后投身政治领域,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贡献力量。
从医的经历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和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等。这些能力和素质在政府管理工作中同样至关重要。
医生在职业生涯中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这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在面对复杂的病情和紧急情况时,医生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责任,这也锻炼了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而且,医生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使他们在制定政策时更能考虑到民众的福祉和需求。
再附加一个栗子的个人想法,医生在新加坡的收入不菲,有些自己开诊所的医生收入甚至比从政还要高。如果一位高收入的医生愿意放弃现在的高额职业收入而从政,说明他/她一定是想为民众做些什么,或者是为了理想才放弃现在的工作。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给大家分享一下一些新加坡知名医生从政的案例
外交部长维文医生:
维文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拥有医学学位。他曾是著名的眼科医生,还担任过新加坡中央医院的 CEO。他在外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代表新加坡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参与各项事务和谈判,对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有着重要影响力。
国防部长黄永宏医生:
黄永宏于 1987 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外科医学硕士学位,1990 年成为新加坡医学院院士。2001 年步入政坛,2011 年诗开始担任新加坡国防部长,并于 2015 年获得连任。他在国防事务和军事战略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领导能力。
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龙医生:
陈诗龙也是医生出身,后担任新加坡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在经济和贸易等领域参与政策制定和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卫生部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
他在医疗卫生领域有着专业背景和经验,在应对公共卫生事务、医疗政策制定以及协调相关部门工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疫情期间就新加坡的医疗情况发表相关声明并提出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