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与财富管理枢纽,其人才引进政策始终是国际高净值家庭与投资者的关注焦点。自2025年1月1日起,EP申请者的最低月薪要求将从5,000新币上调至5,600新币,金融行业从5,500新币调整为为6,200新币,同时,薪资要求会随着申请者年龄上升而增加。此次调整不仅是新加坡人才战略的延续,更折射出其经济转型与全球化竞争背景下的深层逻辑。本文将从政策背景、EP政策核心变化及影响、续签要素三大维度,提供专业解读。
政策调整背景
新加坡EP制度的核心目标在于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同时平衡本地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此次薪酬门槛上调,是政府多维度考量的结果:
匹配新加坡经济结构升级需求
随着新加坡加速向数字经济、绿色金融和生物科技等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对顶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更高的薪资门槛旨在筛选出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够驱动创新的核心人才。人力部数据显示,2023年EP持有者中约超过三分之一任职于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领域,印证了政策与产业升级的高度协同。

图片来源:unsplash
强化本地就业市场保护机制
新加坡政府始终在“吸引外籍人才”与“保障本地员工权益”间寻求平衡。2024年第三季度居民失业率维持在2.6%低位,但部分行业(如IT、金融)仍存在外籍雇员与本地人薪酬倒挂现象。通过提高EP薪资标准,可间接推动企业优先聘用或培养本地人才,缓解结构性矛盾。
响应全球人才竞争趋势
全球范围内,英国、阿联酋、瑞士等国家已相继推出针对高端人才的快速签证计划,并设置差异化薪资门槛。新加坡此次调整,既是对标国际标准,也是巩固其“亚洲人才枢纽”地位的主动出击。
2025年EP的核心变化与直接影响
基础薪资门槛分层上调
通用行业:最低月薪从5,000新元增至5,600新元(涨幅12%);
金融行业:最低月薪从5,500新元提至6,200新元(涨幅约12.7%)。
注:申请者的年龄越大,收入门槛越高。具体薪资设定可根据人力部的EP/SP申请自我评估工具(Self-Assessment Tool)结果作为参考。

图片来源:www.mom.gov.sg
对申请者的影响
新申请者:需重新评估薪酬方案是否符合门槛,金融从业者面临更高挑战;
续签者:此项政策对于更新准证者,2026年起生效;
家属准证:主申请人薪资不达标,将直接影响家属签证获批概率。
EP续签要素
财务健康状况审核:新加坡人力部(MOM)将重点审查公司的财务状况,包括营业额、利润和现金流等,以确保公司具有长期稳定运营的能力。
薪资合规性:除了满足最低月薪要求外,企业还需提供真实、合理的薪资证明。虚假薪资信息将严重影响续签结果。
公司运营的真实性:企业需要提供客户合同、市场活动记录和运营数据等证明材料,以证明在新加坡的实际商业运营。
本地经济贡献:虽然雇佣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不是强制要求 ,但聘用本地员工将显著提升续签的成功率。同时,企业的纳税情况也是评估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行业一致性与业务发展规划:在EP续签过程中,新加坡人力部(MOM)会检查公司现有业务是否与最初申请EP时申报的行业一致。若公司业务发生重大变化,需提前向MOM提交转型的详细说明。

图片来源:unsplash
政策收紧下的长期机遇
新加坡EP门槛的提升,本质是其从“人才引进”向“精英引进”转型的标志。尽管短期申请成本增加,但更高素质的人才流入将进一步提升新加坡的全球竞争力,为家族财富的稳健增值提供更优质的商业生态与法治环境。建议企业及个人:
尽早启动2025年EP规划,预留至少1-2个月材料准备与审核周期;
与专业相关人员协作,定制合规且可持续的申请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