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全球金融中心與財富管理樞紐,其人才引進政策始終是國際高凈值家庭與投資者的關注焦點。自2025年1月1日起,EP申請者的最低月薪要求將從5,000新幣上調至5,600新幣,金融行業從5,500新幣調整為為6,200新幣,同時,薪資要求會隨著申請者年齡上升而增加。此次調整不僅是新加坡人才戰略的延續,更折射出其經濟轉型與全球化競爭背景下的深層邏輯。本文將從政策背景、EP政策核心變化及影響、續簽要素三大維度,提供專業解讀。
政策調整背景
新加坡EP制度的核心目標在於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同時平衡本地勞動力市場的競爭。此次薪酬門檻上調,是政府多維度考量的結果:
匹配新加坡經濟結構升級需求
隨著新加坡加速向數字經濟、綠色金融和生物科技等高附加值產業轉型,對頂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更高的薪資門檻旨在篩選出具備國際競爭力、能夠驅動創新的核心人才。人力部數據顯示,2023年EP持有者中約超過三分之一任職於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領域,印證了政策與產業升級的高度協同。

圖片來源:unsplash
強化本地就業市場保護機制
新加坡政府始終在「吸引外籍人才」與「保障本地員工權益」間尋求平衡。2024年第三季度居民失業率維持在2.6%低位,但部分行業(如IT、金融)仍存在外籍雇員與本地人薪酬倒掛現象。通過提高EP薪資標準,可間接推動企業優先聘用或培養本地人才,緩解結構性矛盾。
響應全球人才競爭趨勢
全球範圍內,英國、阿聯、瑞士等國家已相繼推出針對高端人才的快速簽證計劃,並設置差異化薪資門檻。新加坡此次調整,既是對標國際標準,也是鞏固其「亞洲人才樞紐」地位的主動出擊。
2025年EP的核心變化與直接影響
基礎薪資門檻分層上調
通用行業:最低月薪從5,000新元增至5,600新元(漲幅12%);
金融行業:最低月薪從5,500新元提至6,200新元(漲幅約12.7%)。
註:申請者的年齡越大,收入門檻越高。具體薪資設定可根據人力部的EP/SP申請自我評估工具(Self-Assessment Tool)結果作為參考。

圖片來源:www.mom.gov.sg
對申請者的影響
新申請者:需重新評估薪酬方案是否符合門檻,金融從業者面臨更高挑戰;
續簽者:此項政策對於更新准證者,2026年起生效;
家屬准證:主申請人薪資不達標,將直接影響家屬簽證獲批機率。
EP續簽要素
財務健康狀況審核:新加坡人力部(MOM)將重點審查公司的財務狀況,包括營業額、利潤和現金流等,以確保公司具有長期穩定運營的能力。
薪資合規性:除了滿足最低月薪要求外,企業還需提供真實、合理的薪資證明。虛假薪資信息將嚴重影響續簽結果。
公司運營的真實性:企業需要提供客戶合同、市場活動記錄和運營數據等證明材料,以證明在新加坡的實際商業運營。
本地經濟貢獻:雖然僱傭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不是強制要求 ,但聘用本地員工將顯著提升續簽的成功率。同時,企業的納稅情況也是評估穩定性的重要因素。
行業一致性與業務發展規劃:在EP續簽過程中,新加坡人力部(MOM)會檢查公司現有業務是否與最初申請EP時申報的行業一致。若公司業務發生重大變化,需提前向MOM提交轉型的詳細說明。

圖片來源:unsplash
政策收緊下的長期機遇
新加坡EP門檻的提升,本質是其從「人才引進」向「精英引進」轉型的標誌。儘管短期申請成本增加,但更高素質的人才流入將進一步提升新加坡的全球競爭力,為家族財富的穩健增值提供更優質的商業生態與法治環境。建議企業及個人:
儘早啟動2025年EP規劃,預留至少1-2個月材料準備與審核周期;
與專業相關人員協作,定製合規且可持續的申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