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宠可以抚慰人心,但是在新加坡养宠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哦~
1、弃养宠物触犯法律
半途弃养的情况也时有所闻,去年就有200多起遗弃宠物的事件。针对动物虐待或被遗弃的行为,当局从2017年至2021年的五年间,每年平均调查近1200起虐待动物事件,经过调查后,高达95%的事件其实并不属于虐待。
这些案件可能是宠物或社区动物引起的不愉快,又或者是宠物从高处坠落、动物打架或交通意外等。
至于动物与兽医事务组着手调查、疑似遗弃宠物的事件,从2017年的180起上升至2018年的225起和2019年的230起。疑似遗弃宠物的案件在2020年和2021年稍微下降,但仍分别有215起和225起。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动物和飞禽法令(Animals and Birds Act),没有妥善照顾宠物(包括遗弃宠物)一旦罪成,初犯者可被判罚款最高1万元、监禁最长12个月,或两者兼施。若虐待宠物或动物罪成,初犯者可被判罚款最高1万5000元、监禁最长18个月,或两者兼施。
根据动物与兽医事务组的文告,2017年来,当局共计向87人发出警告信,对113人处以罚款。另有40人被被提控后罚款,23人判处有期徒刑。

图片来源:网络
2、养宠物有规定
新加坡对在住宅中养宠物是有限制的,私宅和政府组屋在这方面的条例也不一样。
在政府组屋区,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住户只能饲养一只狗。根据建屋发展局规定,在组屋里饲养的狗儿体积不能太大,被批准的狗儿品种共有62个。
此外,组屋区不允许养猫。当局指出,把猫留在屋内一般上都不容易,如果让它们随意走动,可能在公共场所造成脱毛或撒尿的问题。它们的叫声也会对邻居造成困扰。
私宅对饲养宠物的条例似乎不像组屋那么严格,当局允许人们在私人场所饲养最多三只狗,也没有列明不能养猫。不过,私宅管理委员会一般上会决定区内允许养哪些宠物,以及它们可以在哪些范围走动。
在动物和飞禽法令(Animals and Birds Act)下,狗主必须向国家公园局属下的动物与兽医事务组(Animal & Veterinary Service,简称AVS)申请执照以及遵守当局的条例,否则会被罚款最高5000元。
他们必须遵守的条例包括让狗儿持有执照并植入芯片、在公共场所为它们系上狗绳,以及不能让它们随意走动。
不同私宅对宠物的限制有别。媒体几年前报道,位于基里尼路的Residences@Killiney规定只有体积小、能抱入怀中的宠物才能乘搭普通电梯,体积较大的狗必须搭运货电梯,引来一些居民的不满。
不少家庭尤其是家中有幼童的居民反映,大型犬进入电梯会造成安全隐忧。
此外,有些公寓规定宠物不允许进入儿童游乐场。不过,近年也有一些私宅看准爱宠物人士的市场,专为这些动物打造设施和提供服务。
若私宅内没有这类宠物设施,或可选择住靠近公园或海边的公寓。例如,位于东海岸一带的私宅如翠湾园(The Bayshore)和旭日湾(Costa del Sol)就相当受宠物主人的欢迎。
如果是租房子,则须注意一些屋主可能会要求租户出示狗儿接受绝育手术、受过训练或已注射疫苗等的证明。

图片来源:网络
3、饲养环境有要求
根据宠物饲主的动物福利准则(Code of Animal Welfare for Pet Owners),所有饲主须为宠物提供合理的居住环境、食物和水,并且确保宠物处于安全舒适、干净卫生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有足够的空间进食、休息或躲藏。
为防止猫儿从高处坠落,养猫者应在住房采取安装纱窗、防护门等措施,避免猫咪因好奇而跃出窗外坠亡。
一些仓鼠或兔子的饲养者往往因气味、空间限制、家人反对等因素,将宠物放置在住所外。宠物面对恶劣的天气、楼道的噪音、路人推车的撞击、或者食用路人投喂的食物均会危害宠物的健康。此外,不少饲主将未绝育的宠物进行配种繁育,进而发布广告售卖宠物幼崽,从中赚取利润。
为确保宠物的健康与福利,饲养并展示待出售的宠物须申请宠物店执照,饲养供商业出售的动物,须申请宠物农场执照。持执照者须遵守发牌条件并定期受检。
饲养宠物是终身承诺,主人必须对它负责,尤其是在新加坡还要遵守相关规定,大家在饲养宠物之前一定要谨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