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种职业最紧缺 新加坡发布紧急招人令,全球范围内寻人才

2023年04月03日   •   3万次阅读

紧缺职业

在互补专才评估框架下,人力部公布了紧缺职业列表中的27种职业。

当中包括新型食品生物科技师,物理治疗师和碳交易员等。符合资格的就业准证申请者,将获得最高20分的加分,这也让企业在聘用这些人才时,有更明确的方向。

从今年9月开始申请或更新准证者须在互补专才评估框架的四个项目中,取得至少40分。这四个项目是:月薪是否够高、学历是否够高、企业雇员是否来自多元化的国家和地区,以及是否聘用足够的本地员工。

申请就业准证者除了要满足最低薪金门槛,也要透过新评估框架获得一定分数。外籍白领的学历,雇用他们的企业团队是否多元、有没有聘用本地员工,都是当局的审批标准。

名为互补专才评估框架(Complementarity Assessment Framework,简称COMPASS)的新计分制,不是要收紧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制度,也不是要让企业更难请人,目前的许多申请都能达到标准。

根据框架,符合当局标准的项目可以各获得10分,超过预期可得20分,未达标则没有分数。不同项目分数可以“互补”,也就是说,就算其中一项拿零分,只要分数能在其他项目补上,申请就不会被拒绝,不存在“一票否决”的情况。

另外,为了鼓励企业引进本地紧缺的人才以及进行创新或迈向全球化,符合条件的申请者能加分。

聘用少于25名白领员工的小企业,则会在“员工多元化程度”及“支持聘用本地人”这两个项目中自动各获得10分。换言之,只要他们聘请的外籍员工,固定月薪在同龄本地白领的65至90百分位之间(得10分),并拥有相当于大学学位的学历(得10分),就能满足40分的准证申请资格。

人力部公布互补专才评估框架的加分细节,分别是技能加分以及经济优先战略加分。农业科技是紧缺职业列表上的职业类别之一,申请者可在技能加分下获得额外最高20分。这家植物肉食品公司希望在新框架下,聘请两三名人造肉食品科学家,进一步推动本地业务。

27个职业涵盖六个行业,包括海事业、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和绿色经济等。

这些职业必须对本地的经济发展有着战略性的优势,能够缩小技能差距,长远下来也能培养更多本地人才。这项清单每三年会更新一次,接下来也会在必要时进行调整。

在经济优先战略加分的部分,雇主如果参与14个经济优先战略中的任何一个项目,或与全国职工总会携手设立企业培训委员会,可以另外获得额外10分。

互补专才评估框架

互补专才评估框架将从9月起实施,评估项目共有四个,包括薪金、学历,企业雇员是否来自多元化的国家和地区等。申请准证者必须累计至少40分,加分的部分则取决于紧缺职业列表上的职业等。

政府希望吸引能够提升创新能力的公司驻扎本地,以巩固我国与其他地区的国际联系,提升竞争力,并为国人制造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

人力部也强调,如果就业准证申请者在原本的四个评估项目无法得到足够分数,需靠职业加分跨过40分的门槛,当局会对申请者的资格进行额外的审查,比如了解对方的资历。这些人的工作也会同申请时的紧缺职业绑定,如果就业准证持有者调往新的岗位,准证资格就得重新评估。

雇主如果加入经济机构的战略经济计划,或与全国职工总会携手设立企业培训委员会,就可以获得10分加分,加分连续三年有效。战略经济计划的项目包括经济发展局的公司研究奖励计划(Research Incentive Scheme for Companies),以及企业发展局的企业腾飞计划(Scale-up SG)。

人力部也在网上公布“顶级学府”名单,其中包括列入QS世界百强的大学、享有盛誉的亚洲高校、本地自主大学,以及在具体领域获得业界高度认可的院校。毕业自这些学府的就业准证申请者,在“学历”项目下可以获得最高的20分。

紧缺职业清单由人力部和贸工部联手制定,过程参考了劳资政三方伙伴和行业机构的意见。清单每三年检讨一次,但当局每年也可能根据市场状况调整清单上的职业。

人力部发言人指出,清单上的职业对经济战略有着重要意义,本地目前缺乏相关领域的人才,这些行业也承诺要培养本地人才填补技能缺口。

人力部也强调,如果申请者须靠职业加分跨过40分门槛,当局会对申请者进行额外的审查,比如了解对方的资历。这些人也会同他们申请准证时的职业绑定,如果调往新岗位,准证资格就得重新评估。

“经济优先战略”加分连续三年有效,适用于获加分企业的每一名雇员。有关项目包括经济发展局的公司研究奖励计划,以及企业发展局的企业腾飞计划。

另三项改革包括缩短所有就业准证审批时间至10个工作日;在公平考量框架下刊登招聘广告天数从28天调回14天,而雇主聘请月薪至少2万2500元的就业准证持有者时,豁免在公平考量框架下刊登招聘广告;以及具备稀缺技能的科技专才且月薪至少1万零500元者,可获有效期长达五年的就业准证。

吸引人才

现在疫情趋缓,一些国家正在竭力争取人才,新加坡必须清楚表明立场,不能让投资者丝毫怀疑我国会不会保持开放。他说,人才是新加坡唯一的资源,在吸引人才方面得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

自独立以来,本地成功地吸引了不少跨国企业的投资。即使在疫情期间,不少科技巨头以及生物医药公司到此设厂或增加投资。企业的群集效应吸引外来顶尖人才,创造有利的条件。政治稳定、治安良好以及亲商与宜居的环境,也为吸引外国人才的计划增加吸引力。

另一方面,在控制冠病疫情方面,采取与病毒共存的策略。正当许多国家仍然实施边境管控以应对疫情之际,本地大致上已全面开放边境。全球供应链重新布局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凸显了新加坡作为交通、贸易、财富管理以及科技枢纽的地位。

有技能的专才希望寻找一个让他们和家人感觉安全和受欢迎,及可以大展拳脚的地方。企业则希望到有人才、政治和政策稳定的地方投资。新加坡必须把握这个机会,以夯实疫后新加坡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外来人才向来是敏感的政治课题,尤其是像新加坡这样的一个城市国家。作为国际都会,新加坡必须对外开放,吸引外来资金与人才。但作为国家,新加坡有必要确保外来人才的涌入与价值观,不会削弱国家的凝聚力。

就业准证持有人大多是专业人士,而新加坡的劳动人口中,有约60 %是属于PMET (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员与技师)。

据统计,在2020年的PMET的工作中,有22%属于就业准证持有人。科技发展迅速,不少PMET的工作遭淘汰,那些不幸失去工作的国人,可能会迁怒外来人才。

“顶级专才准证”的薪金门槛,订在月薪至少3万元,这相当于目前最顶尖5%的就业准证持有人的月薪。此外,个人化就业准证(允许就业准证持有者离职后在新加坡继续居留六个月寻找新工作)的薪金门槛,订在月薪至少2万2500元,这相当于目前最顶尖1 0%人才的月薪。换句话说,政府公布的新措施,对一般本土PMET的影响不大。

吸引外来人才,是要壮大本地的经济规模和提升经济结构,并为国人提供更优质的工作机会。它们有必要提防这些措施被滥用,并确保外来人才真正为本地贡献,包括协助培养本地人才,提升本地人的技能水平。

这将有助于提高国人对外来人才的接受度。与此同时,国人必须加速提升技能与竞争力,以壮大本地的人才库。新加坡要成为人才之都,本地人才不可缺席。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