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从独立到国际领先,三部曲让世人刮目相看

2022年11月28日   •   2394次阅读

在今年的7月15日我曾经写过一篇《新加坡是如何独立的?》″问答"文章,讲述了新加坡生存的艰难历程。自1965年8月9日被逐出马来西牙的新加坡,被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新加坡共和国。短短的五六十年时间,是怎样从一个一穷二白、既缺土地又仅有区区200万人口的弹丸之国发展成为如今的500多万人口之国际大都市呢?事实求是地讲,首任总理李光耀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要说没有他就没有新加坡的今天是丝毫不带夸张的。

新加坡模式己被世界许多国家效仿,它之所以能够崛起,可概括为生存、发展和升级三部曲,才促使其步入世界各民族之林。

一、生存。

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的咽喉之处,得天独厚的有利地形使它很早以前就成为贸易中转站。但是这种以出卖苦力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中转产业利润微薄,从表面上看贸易和金融异常繁荣,岂不知这是为他人做嫁衣,大部分钱都被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赚去。

欧美的商品先运到新加坡仓库存储,当东亚或东南亚的国家需要某些商品时,商家再从新加坡的仓储调货送去。实际上新加坡充当着一个仓储中心和搬运工的角色。新加坡人唯有如此就业也才能生存下去,即便这样当时的失业率还高达14%。

前总理李光耀工作照

身为总理的李光耀决定摆脱这种艰难困境,不扭转单一的转口贸易经济,新加坡是没有出路的。他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善于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利用欧美产业转移的机会,把他们准备往外转移的落后产能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导入到新加坡,为新加坡发展制造业创造机会。先是发展蚊香、假发、纺织业、成衣业等污染大、产业附加值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又结合具体情况决定实施极度开放自己,与世界各地广泛建立联糸,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提高关税发展本国工业。

正当此时,新加坡天赐良机,适逢越南战争爆发,新加坡把梓宜港提供给美国当作海军基地,让美国海军可以快速穿过马六甲海峡,这样不仅给新加坡带来了大量的订单,作为回报美国又为新加坡提供了安全上的保障。

与此同时,1962年开始建设裕廊工业园区,要知道这一园区的规模占到了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达10万亩之大。主导产业是造船、修船、石化、机械工程、一般制造业和现代物流等,为适应这些行业的快速上马,从国家层面又展开了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学习,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到1970年,不仅其失业率降至4%,又积累了一定的财富。

二,快速发展。

通过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新加坡拥有了第一桶金之后,总理李光耀审时度势,以此为契机,决定向大规模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1972年,引进印度塔塔公司和本国合作,扩大机械制造业;1973年引进国际相机制造领域里的权威企业——德国禄来公司,发展光机产业;1975年引进荷兰飞利浦公司发展电子产业……众所周知,70年代是电子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而新加坡又不失时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从1960年到1984年,新加坡的GDP增速达9%,从此获得了亚洲四小龙的美称。

为补充经济发展的后劲,国家从管理层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机制:

新加坡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大国平衡"原则;政府部门基本什么都管,小到上厕所要冲水等都有法律规定。重要的是刑法严厉,说一不二,轻罪重罚是基本操作。所以新加坡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犯罪率非常低。

新加坡华人虽然占据大多数,但还有马来人、印度人、欧亚混血等族群,为适应国际需要,他们选择了英语作为新的第一语言,保留其他民族语言作为第二语言。因为他们必须依赖于全球市场,使用英语既能和全世界对话,有利于吸引全世界的人来新加坡投资,又能让新加坡人到全世界去投资。

为弥补因低生育率而导致的人口数量不足、平衡种族结构和发展高新产业,新加坡又采取大规模引进高素质移民国策,从20世纪70年代,就不断提出吸引优质劳动力计划。最重要一点就是"居者有其屋"的实施,让新加坡的拥房率高达90%。它实行"组屋为主,私宅为辅"的住房供给结构,在新加坡只要踏实工作,基本上就可以买到屋子,组屋的首付只要总房款的十分之一,首付、房货均可以用公积金来还,利率也不到2%。

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新加坡开始重点发展造船、炼油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与此同时又带动了电脑、信息技术、金融和贸易产业发展,并逐步向精密制造等高科技领域迈进。

三,产业升级。

优厚的教育环境、极度开放的营商环境、低税收政策和公平的法律保障等系列举措为新加坡的宜居和经济崛起提供了有力条件。1980~1990年新加坡进入了资本密集型时代。

1984年,开始建设两大科学园,依托多所大学输送人才,重点发展生物科技、机器人和微电子等,其中半导体、微电子和芯片制造/测试封装等获得空前的发展,这些都是附加值较高的精密产业,虽然它投入较大,但是回报率很高,所以给新加坡同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以此又促使金融业迎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他们开始用赚来的钱投资世界,跨入了用钱生钱的资本扩张时代。

从1990年开始,新加坡开始朝科技密集型方向发展,大力投资教育,培养高端人才,尤其是研发人才,布局新兴产业。例如将若干岛屿合并为裕廊岛,壮大裕廊工业园区,把它打造成了世界级的石油化工中心,并在科技园重点布局环保设备、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等。如今更是成为亚州金融中心及加密货币、web3的全球大本营。

由于在新加坡不用担心其官员吃拿卡要,这里又是全球最受欢迎的仲裁地之一,所以许多跨国企业愿意到这里投资办厂、设置区域总部。在新加坡的GDP中,跨国公司占据了40%。2021年新加坡国内产值总值达5333.5亿新元(约合3876.9亿美元),同比增长7.6%,人均GDp7.28万美元,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五,领先于美国。

有人说,新加坡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功,那是它的地理位置占尽优势,老实说,不可否认其中的运气成分,但是,更为主要的是人为因素,没有国家领导的先见之明,不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纵然有再好的地理优势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充其量是水中花、镜中月,正如鹅卵石给其再高温度依然孵化不出小鸡是一个道理。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才是新加坡能迅速崛起的根本所在。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550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8037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