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有多卷?实话难听,不到中国的3%

2024年08月10日   •   5130次阅读

冷门歌手孙燕姿又上热搜了,这次是因为要辅导六年级的小孩参加PSLE而被迫推迟营业。PSLE是新加坡的小升初,由于新加坡特有的分流制度,小升初特别重要。热门评论里大家纷纷提到,PSLE一考定终身,堪比中国高考。

真的吗?把PSLE比作高考,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可以的,但就残酷程度而言,这两者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推而广之,不少新移民家长(以及旅游博主和留学机构),喜欢说新加坡教育比中国还卷。这完全是家长们在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里迷失了自我之后得出的结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真实数据视而不见。

内卷这个词,在通俗意义上,是指很多人争夺有限的资源,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军备竞赛。具体到教育制度,要衡量有多卷,我们只需要看两个指标,有多少人以及有多少资源。后者除以前者,就是卷的具体量化。

先说中国大陆的情况。虽然每年中国大陆高校的录取人数已经突破千万,但大家也知道,不是每个大学都是好大学。清华北大每年招生合计不足一万人,所谓C9合起来招生人数大概是四万。

今年参加高考大多是2006-2008年出生的,当时每年出生人口都是1600万左右。如果我们认为C9是优质教育资源,那么一个2007年出生的中国大陆人,获得优质资源的概率就是4/1600=0.25%,每400人有一个人可以上C9。

当然,C9是个可疑的概念,除了清华、北大、上交、复旦和中科大没有什么争议之外,可能至少还有15个大学号称自己是中国大陆前十。把范围放宽,前二十的大学招生人数在10万左右,再除以分母,比例大概是0.7%。

如果把所有985大学,共39所全部算上,那么总招生人数大概是21万。获得优质资源的概率是1.5%。也就是说,一个中国人在同龄人中学业排名前1.5%,大概率也只能去一个985高校的冷门专业。现在的冷门专业是什么不太清楚,我们当年的冷门专业包括但不限于给排水工程、社会学、环境工程等等。

再说说新加坡。在比较两地的竞争激烈程度时,一个不太好定义的东西是大学之间如何对标?假如按照流行的排行榜(比如QS),大陆都没有一个大学的排名可以比得上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当然,排行榜争议很多,参考意义并不大,真按排行榜这文章没法写了。

我个人认为,整体来说,新国立、南洋理工(NTU)和新加坡管理大学(SMU)这三所,来对标中国大陆的前二十,应该是比较恰当的。这是一个讨论问题的假设,不一定正确。

本地三大公立每年招多少人呢?NUS每年大约招7500本科生,NTU大约是6000人,而SMU,大约是2500人,合共16000人,其中大约10%是国际学生,除开后大概是14500本地学额。

上大学的这批人,大概是2005年前后出生的。新加坡男性要服兵役,加之有一些是工作后再读大学的,要从入学年份推断出生年份比较复杂。这里取2003年的出生人数作为参考(前后那几年出生人数变化也不大),当年总共出生37485人,其中公民32294人。考虑到新加坡是移民国家(后续还有一些人转为公民),这里我们取37485为分母会更接近真实情况。14500/37485=38.6%。也就是说,一个 2003 年左右出生的新加坡人,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概率是38.6%,而中国大陆大约是0.7%,难度相差50倍。

按照新加坡教育部的统计,应届生考上本地大学的比例大约是42%,如果考虑工作后回炉深造的,这个比例是50%。这和上面我粗略的计算基本接近,主要的差异,是新加坡其实有六所公立大学。除了上面三所,还有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和新加坡理工大学(SIT),以及主要提供非全日制学位的新加坡社科大学(SUSS)。SUTD每年只收生几百人,SIT大概是3000人,SUSS主要是给工作人士的,这里先不讨论。

SUTD和SIT虽然在国际上名气不大,但是毕业生工资并不低。SUTD毕业生去年的起薪中位数达4800新币,这个数字并不比NUS的工程学院低,也远高于所有学校合起来的中位数4313;而SIT也有近一半的专业毕业生起薪中位数超过4000,软件工程专业起薪中位数高达5400。因此,优质教育资源,其实是要比38.6%高不少的。

如果要再往上比较,新加坡传统上最热门的专业是医学和法律,本地有两个法学院(SUSS主要是非全日制教育,这里先不考虑),两个医学院,每年合共收生约800人。考虑到成绩最好的那些学生有不小的概率出国,可能只要考到前1200名就可以学医或者读法律了,对应的比例是3%。如果再考虑近几年的就业新贵计算机科学,那么每年这三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可达2000人。基本上,只要成绩在前5%,在新加坡读一个最好的专业是没有问题的。

拿这两三个专业来对标清华北大应该不过分吧?清华北大在全国的录取率不到1/1500,不到0.1%,难度是新加坡的30~50倍。即使只考虑占尽了政策优势的北京考生,清北的录取率仍然只有1%,仍然是新加坡的3-5倍。

在新加坡,只要成绩保持在同龄人的前25%,应该就可以考上本地大学还不错的专业(够不上计算机,但可能可以读读电子信息大类)。如果小孩目前在还过得去的小学,那么只要成绩保持在年级的中等偏上(30~40%),应该就差不多了。对于不想卷的家长,这可能是一个有意义的锚点。刻舟求剑地看,这个成绩这个专业,毕业的平均起薪,大约是4500新币。

最后简单说一说,既然新加坡的优质教育资源不难得到,但是为什么这个过程总是给人一种卷得特别不人道的印象? 类似的其实还有香港:香港妈妈有金句,要赢在子宫里。但其实香港八所公立大学的本地录取率并不太低(比新加坡略低,但也是比大陆容易一个数量级以上)。

这里面主要原因,当然是中产式育儿的囚徒困境:别人卷起来了,我要不要跟?但具体到新加坡,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也让这种过程看起来不太人道。比如以前小学四年级就开始搞分流。小升初之所以残酷,也是因为其成绩会直接决定学生进入哪一种源流:前10%进直通车、大约60%进入快捷源流(包括直通车),30%进入普通学术源流,剩下10%进入普通工艺源流。和中国相比,这种分流从中考提前到小升初,自然让这种军备竞赛也提前了。

当然,这些年新加坡的教育系统也在变化。从今年开始,小升初的分流已经取消,代之以按科目难度分班的方式。从理论上,小升初一考定终身的说法已经不太恰当。不同的求学路径之间,界限也在变得模糊。以前从理工学院要申到本地大学非常难(20%左右),现在这个比例已经提升到30%,这些年新增的大学学位,几乎全给了理工学院毕业生(而不是传统的初级学院毕业生)。在出生率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可能不久的未来,每个人都能上本地大学。

新币兑人民币又新高!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新加坡人首选出国目的地!
2025年07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刚刚,新加坡人又能再领300新币补贴!
2025年07月02日   •   3万次阅读
新加坡人等了十年!5分钟出国,中国制造
2025年07月02日   •   3万次阅读
“从中产到破产,只隔着一个新加坡?”——新移民中产家庭生存实录曝光!
2025年07月01日   •   2万次阅读
事关准证、汇款、出入境!7月,这些大事将影响全岛604万人
2025年07月03日   •   2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如果接到+65或者8开头的电话要注意了
2025年06月28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毫无个性,冷漠!旅游后大失所望”
2025年06月29日   •   2万次阅读
83岁蔡澜安葬新加坡!来看看他笔下的海南鸡饭和咖喱鱼头
2025年06月30日   •   2万次阅读
看看七年内,新加坡地铁是否通到你家门口?
2025年06月29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电信公司狂推“无国界”数据配套!不用激活e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撕掉"最贵"标签!新加坡的平价生存法则
2025年06月28日   •   1万次阅读
新柔地铁要来了!中马跨境火车正式进入退役倒计时
2025年06月30日   •   1万次阅读
你真的适合在新加坡生活吗?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2025年07月01日   •   1万次阅读
看惯了珍珠坊熟悉的黄绿色外墙 你喜欢它红艳艳的新装吗?
2025年07月01日   •   9747次阅读
新加坡5大数字银行!存款消费更划算~
2025年06月28日   •   9576次阅读
前夫抢人!她从杭州追到新加坡,只为夺回6岁的孩子......
2025年06月29日   •   9576次阅读
新加坡这么小,抵抗有什么用?挡得住吗?
2025年07月04日   •   9405次阅读
黄循财喊你领钱了,这些人最高可领800元
2025年07月03日   •   8550次阅读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为啥70%华人选印度人做官,文化舆论成推手
2025年06月30日   •   8379次阅读
新加坡巴士上丢东西怎么找回来?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7月03日   •   8208次阅读
从清北到牛津再到南洋理工博士,在新加坡送外卖的背后真相
2025年07月02日   •   7011次阅读
在新加坡购买彩票指南!手把手教你
2025年07月02日   •   6498次阅读
新加坡组屋区要开通无人巴士了!中国造,靠谱吗?司机怎么办?
2025年07月03日   •   6498次阅读
最新!新加坡储蓄券VS国库券VS定存!哪种方式收益最高?
2025年07月03日   •   632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