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娃进名校~
作为一个华人为主的国家,新加坡非常看重下一代的教育。虽然教育部每年都呼吁‘每间学校都是好学校’,但家长们的强烈名校倾向,在小学入学报名的时候还是表现得非常明显。 简单概括地来说,新加坡有没有学区房概念? 一个字回答:有!

住家在小学一公里范围内的孩子,优先入学。政府还专门做了相关网站,开放给公众查询学校一公里覆蓋的范围。

为了把娃送进名校,本地家长们拼不拼? 一个字回答:拼!

家长们各出奇招,令人眼花缭乱:加入校友会,做社区义工,反复搬家,加入福建会馆,把娃送到爷爷奶奶家…… 甚至有家庭谎报住址,为了进名校上了法庭的。

办法虽然五花八门,但很多对移民家庭不适用。想要孩子顺利进入心仪的名校,对于第一代新移民家庭来说,最有效的两条措施,是下面这两条:
取得公民身份
住在学校一公里范围
新加坡教育部规定,公民孩子报名政府小学,享有绝对优先权。这点很明确,不用多谈。

今天我们重点谈谈的,是住在名校一公里范围这一条。 萝卜的买家客户里,特别是三四十岁这个年龄段、属于社会中坚力量的家庭,有很多客户是专门奔著名校学区来的。 从这几年的跟踪反馈来看,大多数家庭得偿所愿,孩子顺利进入了心仪的学校。

但也出现了一些抽签没进的扼腕情况。

孩子是公民,住在一公里,抽签没进,基本出现在知名度高、历史悠久、一公里居民众多的名校。 我们举个例子——南华小学(Nan Hua Primary School)。

历史悠久——建校近百年。意味着有众多的校友。 知名度高——大名鼎鼎的福建会馆下属小学之一。 一公里内居民众多——学校位于金文泰成熟住宅区,周围密密麻麻都是组屋和私宅。 2019年度的小一报名结束后,南华小学的抽签录取比例,达到了惊人的5:1. 96个孩子争取20个抽签名额,五个人里进一个!

南华小学这样的名校入学,就属于Hard模式。 把房子买在学校一公里范围,只靠抽签一条路进,投入很多,风险很大。类似情况的,还有传统大热学校乐赛小学,南侨小学,以及最近几年报名人数大增的南洋小学等等。
这么多的顶尖好学校,因为报名抽签难度大,就直接放弃? 别急。放弃不是中国人的优秀传统。

锁定了心仪的学校,除了直接买房以外,还有个变通的办法,那就是——先租后买。
新加坡小学入学,看的只是家庭住址。无论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都可以。学校一视同仁。
唯一的要求,是学生入学登记时的住家地址,需要居住30个月。

锁定了心仪的学校后,完全可以先签下租约,用租房地址申请名校学额。 租约具体年限可以和屋主谈,可以直接签30个月,也可以签2年+6个月延长选项,或者1年租约+18个月延长选项。 总之,只要租赁双方同意,都可以商量。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针对已经拥有房产的家庭。 房子本身很好,屋主不想卖房。 但问题是孩子就要上学了,房子附近没有好学区。 这样的家庭,可以选择保留房产出租的同时,在心仪的好学校附近租房。也就是以租养租。 保留房产的同时,换个好学区,给孩子一个高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