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娃進名校~
作為一個華人為主的國家,新加坡非常看重下一代的教育。雖然教育部每年都呼籲『每間學校都是好學校』,但家長們的強烈名校傾向,在小學入學報名的時候還是表現得非常明顯。 簡單概括地來說,新加坡有沒有學區房概念? 一個字回答:有!

住家在小學一公里範圍內的孩子,優先入學。政府還專門做了相關網站,開放給公眾查詢學校一公里覆蓋的範圍。

為了把娃送進名校,本地家長們拼不拼? 一個字回答:拼!

家長們各出奇招,令人眼花繚亂:加入校友會,做社區義工,反覆搬家,加入福建會館,把娃送到爺爺奶奶家…… 甚至有家庭謊報住址,為了進名校上了法庭的。

辦法雖然五花八門,但很多對移民家庭不適用。想要孩子順利進入心儀的名校,對於第一代新移民家庭來說,最有效的兩條措施,是下面這兩條:
取得公民身份
住在學校一公里範圍
新加坡教育部規定,公民孩子報名政府小學,享有絕對優先權。這點很明確,不用多談。

今天我們重點談談的,是住在名校一公里範圍這一條。 蘿蔔的買家客戶里,特別是三四十歲這個年齡段、屬於社會中堅力量的家庭,有很多客戶是專門奔著名校學區來的。 從這幾年的跟蹤反饋來看,大多數家庭得償所願,孩子順利進入了心儀的學校。

但也出現了一些抽籤沒進的扼腕情況。

孩子是公民,住在一公里,抽籤沒進,基本出現在知名度高、歷史悠久、一公里居民眾多的名校。 我們舉個例子——南華小學(Nan Hua Primary School)。

歷史悠久——建校近百年。意味著有眾多的校友。 知名度高——大名鼎鼎的福建會館下屬小學之一。 一公里內居民眾多——學校位於金文泰成熟住宅區,周圍密密麻麻都是組屋和私宅。 2019年度的小一報名結束後,南華小學的抽籤錄取比例,達到了驚人的5:1. 96個孩子爭取20個抽籤名額,五個人里進一個!

南華小學這樣的名校入學,就屬於Hard模式。 把房子買在學校一公里範圍,只靠抽籤一條路進,投入很多,風險很大。類似情況的,還有傳統大熱學校樂賽小學,南僑小學,以及最近幾年報名人數大增的南洋小學等等。
這麼多的頂尖好學校,因為報名抽籤難度大,就直接放棄? 別急。放棄不是中國人的優秀傳統。

鎖定了心儀的學校,除了直接買房以外,還有個變通的辦法,那就是——先租後買。
新加坡小學入學,看的只是家庭住址。無論房子是租的還是買的,都可以。學校一視同仁。
唯一的要求,是學生入學登記時的住家地址,需要居住30個月。

鎖定了心儀的學校後,完全可以先簽下租約,用租房地址申請名校學額。 租約具體年限可以和屋主談,可以直接簽30個月,也可以簽2年+6個月延長選項,或者1年租約+18個月延長選項。 總之,只要租賃雙方同意,都可以商量。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針對已經擁有房產的家庭。 房子本身很好,屋主不想賣房。 但問題是孩子就要上學了,房子附近沒有好學區。 這樣的家庭,可以選擇保留房產出租的同時,在心儀的好學校附近租房。也就是以租養租。 保留房產的同時,換個好學區,給孩子一個高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