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硅谷银行和Signature银行的倒闭,毫无疑问,会是今年全球金融领域的大事件,然而,它所带来的影响和波及的范围,相信还会更大。那么我们简单聊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银行的倒闭,什么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及会对新加坡的带来什么影响。
第一,美联储持续加息
自2022年以来,美联储一直在不断加息,来应对通货膨胀压力,美联储加息直接带来的后果是高利率,不少依托贷款或募资来存活的初创企业,融资成本就大大增加,所以他们开始从银行提取资金,来满足日常的流动性资金需求。随着现款提取的增多,这就要求硅谷银行要有足够多的现金储备,来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
第二,亏损出售债券组合
大家都知道,银行多是靠客户的存款来投资赚钱的,包括硅谷银行在内的许多美国银行,都将客户的大量存款买入长期国债或其他政府债券。然而,随着持续加息,这些债券在二级市场上的价值已经下降,因为新发行的债券的收益率,要比加息之前发行的债券高。

为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硅谷银行尝试赎回已投资的债券,先是出售了一个210亿美元的债券组合,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国债,而该组合的平均收益率为1.79%,远远低于目前3.9%收益率的10年期国债,那么这笔交易,就直接造成了18亿美元的损失。
硅谷银行非但没有通过赎回债券的方式筹集到资金,反而陷入了更大的亏损和资金缺口,也就意味着,硅谷银行需要另想办法来筹集更多资金,来填补越来越大的亏空。
第三,出售股票崩盘
硅谷银行随后宣布,将出售22.5亿美元的普通股和优先可转换股票,来填补其资金缺口,然而股价当天收盘时直接下跌60%,因为投资者对硅谷银行已失去信心,进而越来越多的客户从硅谷银行撤出资金。对硅谷银行来说,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后,硅谷银行宣布集资失败。第二天,也有努力在做最后的集资尝试,比如出售公司等等,但就在当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宣布,硅谷银行已被关闭,并被其接管。就这样,在全美位列第16位的硅谷银行,就在短短的几天内,正式倒闭。

硅谷银行的倒闭,激起了美国和全球银行业股票的波动,包括新加坡在内,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随后发布声明,向公众承诺,新加坡当地的银行系统仍然是健全和有弹性的,银行资本充足,流动性状况健康,并有稳定和多样化的资金基础作支撑。
尽管如此,相信不少人还会有些担忧,那么硅谷银行倒闭事件会对新加坡带来哪些影响呢?
一些专家表示,包括硅谷银行在内的美国银行的关闭,可能会促使美联储在未来在加息方面更加谨慎,也有人预计,可能会降息25个基点,来调控银行业目前面临的风险和危机,如果这样的话,新加坡的银行利息,相应也会有一定下调。
对新加坡来说,最直接的影响是,与硅谷银行和其它银行有业务往来的美国企业,可能面临筹集资金来继续维持运营的压力,如果这些公司在新加坡有业务或客户,这可能会对新加坡产生影响。另外,和硅谷银行合作的风险投资公司,也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表示,它将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合作,评估硅谷银行和Signature银行倒闭可能对新加坡的初创企业和那些在美国有业务的企业,所带来的任何潜在影响,目前从收到的反馈来看,影响都是有限的。

星展银行表示,其贷款账目受益于利率上升,而其债务证券或固定收益证券组合的到期日相对较短。与长期债券相比,短期债券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较低,这意味着如果利率上升,与长期债券相比,投资组合中的短期债券的价值不太可能大幅下降。
(文章整理自Straits Ti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