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82岁英国空军携女儿来新寻找60年前住过的屋子,惊喜地发现一切如初

2023年04月14日   •   2万次阅读

David Line(左一)和女儿Andrea(右一)与当年房东的女儿黄懿(右二)及女婿陈方(左二)在屋子前合影。(受访者提供)

作者 侯佩瑜

加坡在1965年独立时,曾要求自英殖民时期就驻守在新加坡的军队(尤其是英国皇家空军)继续留守一段时间,好让新加坡武装部队有时间建立起来。

当时,留守在新加坡的英军有3万人,而且有数万名新加坡人直接受雇为英军工作。

新加坡政府当时估计,英军基地对新加坡经济的贡献巨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

1968年英国为了减少防务开支,宣布该军队必须撤离新加坡。英军于是在1968年至1976年期间分批撤离,结束了自1819年就驻扎在新加坡的152年历史。

建国后出世的新加坡人,最多只能在课本上读过这一段历史,但难以产生任何共鸣,毕竟与自己扯不上任何关系。

其实,这群曾经派驻在新加坡的英国老兵,特别珍重这一段他乡之情。

有些几十年后回到狮城寻找当年照顾过他们的女佣,有些老兵则重游那些年在他们记忆深处留下深深烙印的地方。

不过,最打动红蚂蚁的却是以下这个故事。

现年83岁的英国老伯伯David Line,在1960年代是一名英国皇家空军人员,20来岁时,他被派驻到新加坡,带着妻子在位于武吉知马的福尔道(Fir Avenue)租下一栋独立平房,住上了好几年。

David Line当年在福尔道的独立平房留影。(David Line提供)

1965年,David和妻子在位于东陵的英军医院(现为亚历山大医院)迎来了他们的独生女Andrea。

Andrea和妈妈在新加坡的留影。(David Line提供)

一家三口在Andrea十八个月大时,才搬回英国。 令人惋惜的是,David的妻子回国两年后,就因白血病而病逝,离世时才27岁。

因此,福尔道的这栋独立平房对David来说别具意义,是他和妻子共度短暂但宝贵时光的住所,也是爱女的第一个家。

去年8月,David带着现年58岁的爱女Andrea到狮城旅游,目的是寻访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曾住过的房子。

最难能可贵的是,时过境迁,父女俩不仅还能找到房子,那栋房子还与60年前几乎一模一样,仿佛被时间尘封了,而且当年房东的家人还住在那里。

(受访者提供)

房东的女儿黄懿(68岁,退休人士)接受红蚂蚁专访时说,已故的母亲徐全贞(享年97岁)在上世纪60年代把房子先后出租给至少两名英军和日本人。

黄懿解释说,母亲当年是一名单亲妈妈,在医院当护士长的她身兼父职、勤俭节约,在黄懿10岁时就买下了这栋房子,将收到的租金用来供房子。

母女俩当年则在摩绵路(Moulmein Road)一栋战前老房子里租下一个房间暂住,直至黄懿读中学后才搬回这栋房子。

徐全贞(演讲者)曾在妇孺诊疗所当护士。(受访者提供)

黄懿描述和David父女俩初次见面的一幕时说:

“8月29日当天,David父女俩原本只打算看一眼房子,在门前留下一朵红玫瑰就继续行程,没想到巧遇刚好回家的我们,还惊喜地发现我就是房东的女儿,让他能亲自送上玫瑰花,让他激动又欣慰。”

她说,David告诉她,他们乘坐的车子转进福尔道时,眼前尽是一栋栋现代的摩登豪宅。在他以为找不回以前住过的房子而感伤时,那栋60年前住过的老房子就出现在他眼前,而且还与记忆中的样子契合。

黄懿解释说,这60年来,他们只是重新铺过屋顶的砖瓦,并没有给房子做过其他整修。

近几年,一家人原本要重新装修房子,不过母亲在2018年跌倒后,身子每况日下,她忙于照顾母亲,就将装修一事暂时搁下。没想到这么一来,反倒让David有了重拾回忆的机会,似乎冥冥中自有安排。

David的来访也让她领悟到,原来没有拆掉重建或经过大事装修的“老洋房”也有它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红蚂蚁制图)

当年的铁门和正门也一模一样,但铁门有重新上过漆。(红蚂蚁制图)

黄懿说,言谈中,David还能清楚地讲出妈妈的英文全名。

他形容妈妈是一个亲切和善的女士,还提起当年妈妈如何接待他们夫妇俩到自己家中。想必妈妈一定给他们一家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才让David惦记到如今。

“可惜的是,妈妈在去年7月25日过世,他8月29日才来,租客房东两人擦身而过,始终没能见上面。”

David告诉黄懿,其实他一直都想带女儿重回狮城,但始终没机会。直到女婿在2021年过世后,他再次提起这个计划,沉浸在丧夫之痛的女儿才有了盼头。

David的这趟狮城故地重游,也到访了克兰芝阵亡战士公坟(Kranji War Memorial),给埋葬在那里的无名士兵的坟墓上献上玫瑰悼念。

为纪念二战期间在马来亚与印度尼西亚壮烈牺牲的2万4000名英盟军将士,英政府在克兰芝建立阵亡战士公坟。(海峡时报)

女儿替妈妈延续这份异国情谊

黄懿分享说:“母亲在世时,也曾有另外一名英军的女儿来我们家寻找当年的住所,但我们只是停留在一面之缘,也没有深谈。”

但David很不一样。 非常念旧的他回英国后,仍然和黄懿保持信件和邮件联系,去年见面后至今的这8个月里,两人已经信件来往三次以及发电邮很多次。

黄懿和David发邮件通信。(红蚂蚁摄)

David除了把当年在新加坡和住所的照片寄给黄懿留念,在复活节也送上贺卡,以及分享他和房东妈妈的往事等。

信中,David还提及,女儿Andrea初次踏足新加坡后,就对此地着迷了,逢人就提起新加坡的大小事,介绍新加坡的美丽和文化等。Andrea也决定要在她60岁(两年后)那年,带孩子和孙子再次畅游狮城。

见面回国一周后,David就立马写信给黄懿,还附上了当年在新加坡和住所的留影。(红蚂蚁摄)

黄懿说,难得有这么念情的一位房客,还带来了这么温馨的一段往事。她会继续和他保持联系,替妈妈延续这段异国情谊。

“和David初次见面时,妈妈刚离世一个月,当时我仍然非常思念妈妈。父女俩从英国远道而来找房子,让我们得知了这段往事,也认识了这些新朋友,仿佛这一切,都是妈妈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