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在瑞士圣加仑举行的第54届圣加仑研讨会上发表重要演讲,分享新加坡在国防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凝聚力建设上的独特经验,并重申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及科技创新对全球格局的深远意义。

以下内容为新加坡眼根据英文资料翻译整理:
我很高兴来到瑞士圣加仑参加此次论坛。我们与圣加仑研讨会有着特殊的关系。我首次被任命为副总理时就来过圣加仑,我想这将是我以副总理身份进行的最后一次正式访问。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资深领导者出席本次活动。能有你们在场,我们倍感荣幸。我们在这里齐聚了新加坡的资深领导者以及未来的领导者。我还要感谢圣加仑研讨会团队和经济发展局共同组织了此次活动,同时也要感谢国家青年成就奖委员会,正是你们的推动,促成了众多合作。感谢大家为此付出的努力。
本次晚宴的主题是小国的力量。让我简要介绍一下新加坡的历史,以及我们作为一个小国应对挑战的方式。新加坡曾是英国殖民地,这改变了新加坡的发展轨迹。从一个寂静的渔村,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作为大英帝国的一部分,它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贸易中心。
1965年我们独立时,面临着三大挑战,我们必须加以克服。其一是国防问题。当时我们没有军队,于是启动了新加坡武装部队(SAF),并实行义务兵役制,要求所有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从一开始就要服长达两年半的国民兵役。如今我们将其缩短至两年。我们有常备军人,但人数相对较少。更主要的部分其实是征兵和国民兵役,男性公民每年需报到参加几周的训练,直至40岁。
另一个相关问题是国家安全。所以我们采取了威慑与外交并行的策略。在威慑方面,我们的想法是,新加坡是否值得成为攻击目标?因此,时任国防部长提出,新加坡应成为 “带毒的小虾”—— 即如果你试图吃掉一只带毒的小虾,你也会遭殃。与此同时,外交发挥了重要作用 —— 我们加入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这就是我们国防与外交的双重政策,在全球明确自身角色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个重大挑战是经济发展。新加坡曾是英国军事的重要基地。当英国决定从苏伊士撤军时,我们面临着大规模失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发展经济,以及如何取代海军基地、造船厂等产业。于是,英国的海军业务转向了造船业,而造船业成为了受推动的产业之一。经济发展局(EDB)也应运而生,旨在吸引投资进入新加坡,进而为当地人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另一个例子是电子行业。在早期晶体管等电子元件发展阶段,一切都靠手工操作。如今,电子行业是我们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的建国领袖们非常务实,他们着眼未来而非过去。他们深知,为了进步,我们必须创造就业机会,迈向最先进的制造业和做事方式。
这就是我们吸引大量来自美国、欧洲、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投资的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曾是英国殖民地,二战期间还被日本侵略过。但李光耀先生及其团队引领人们着眼未来。所以我认为我们发展产业的方式,创造就业机会,引进最佳技术,展望未来,而非回顾过去,这一做法非常宝贵。但如今遗憾的是,很多国家只看过去,说:“哦,看,你过去曾亏待过我,所以我们不再是朋友了。” 我认为这是一大退步。
第三个挑战是社会凝聚力。因此,我们着手建设一个多种族、多元文化、多宗教的社会,直到今天,我们仍有严格的法律禁止发表关于种族和宗教的贬损言论。因为在独立初期,我们经历过种族骚乱,深知其痛苦。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关爱劳动者。李光耀先生在成为总理之前,曾担任工会中邮政工人的律师。他担任法律顾问,因为他认为人民行动党的原则是建设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他看到劳动者受到恶劣对待,被剥削。他说,不,我们要代表劳动者。
直到今天,三方合作仍是我们社会结构的关键部分。我们有企业界、工会,还有政府共同应对重大挑战 —— 无论是制定国家工资指导方针,说服劳动者变革的必要性,还是说服雇主给予劳动者公平报酬的必要性。政府投入大量资源留住劳动者,我们的工会在大约三年前成立了公平公司培训委员会,帮助劳动者重新学习技能并提升技能,以确保他们的技能在不断变化的经济中始终保持相关性,这样我们就能留住并吸引优质投资。
我认为这是新加坡在此期间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作为建设多种族、多宗教社会的一部分,李光耀先生决定我们必须使用一种通用语言,一种能将所有人联系起来的通用语。所以英语被选为通用语,成为每个人的共同语言。但他非常担心我们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价值观、没有根基的社会,所以要求每个群体都学习第二种语言,即他们的母语,因为有大量证据表明,语言不仅关乎交流,也是价值观的传播载体。
现在,让我谈谈本次晚宴的主题,即小国的力量。我将分享新加坡在过去60年取得成功的原因。首先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观,新加坡坚信共同人性的价值观,坚信我们与世界各地的人们有许多共同之处,文明的进步正是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强大的意愿去反对欺凌,反对压迫。认识到每个民族都有权存在、独立,成为主权国家,不被殖民,不被大国胁迫,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我们坚信全球多边体系。我们坚信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当然,还有联合国。
所以我认为第一个方面是重视这种共同人性。这种共同人性的一部分是,我们寻求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和人民合作,这样我们各国和社会就能共同进步。1991年,新加坡与另外14个国家共同创立了小国论坛,这些国家人口都不到1000万。如今,小国论坛已发展到108个国家,包括瑞士、新西兰和许多其他国家。联合国有193个成员国,还有两个观察员国,即梵蒂冈和巴勒斯坦。所以,小国在联合国成员国中占多数。因此,小国并非毫无影响力,如果我们团结起来,就能有所作为。
由于贸易额是我们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贸易对新加坡至关重要。所以我们的前贸易部长杨荣文在启动多哈回合谈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启动后,我们很快意识到事情并不顺利。全球规则极其难以协商,因为各方利益分歧极大,但我们需要坚持多边主义。
所以新加坡试图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我们的第一个自贸协定是与另一个小国新西兰签订的,之后与日本、中国、美国等国家,以及最近与欧盟签订了自贸协定。新加坡和瑞士也是《反假冒贸易协定》(ACTA)的签署国。所以,我认为我们做得很好。
如今,新加坡已签署28个自贸协定,包括与太平洋联盟(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秘鲁)的自贸协定,该协定于本周生效。所以我相信自由贸易有益,因为我认为贸易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李光耀先生坚信新加坡需要对世界有用且有意义。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如果新加坡从全球版图上消失,会有人在意吗?任何人还会觉得新加坡对世界有用吗?答案在很多方面都是 “不”,那我们就会陷入困境。所以,新加坡必须保持有用和有意义,我希望我们能做到。
第三点是,作为小国,你会因市场小、人才库有限而面临巨大劣势。但问题是,已有1300家瑞士公司在新加坡开展业务,这些公司在吸引跨国公司方面非常有用。我坚信,在新加坡的1300家瑞士公司,没有一家是只向600万人口的市场销售产品。相反,我认为许多公司和跨国公司将新加坡用作拓展区域市场的基地,新加坡是它们值得信赖的可靠基地。因为我认为,新加坡和其他区域经济体通过开放贸易和投资实现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机会。我认为这在各个经济体中都是相同的故事 —— 拥抱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使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且做得很好,我希望我们能继续这样做,而且很多国家也会认识到自由贸易的价值。
新加坡所做的另一件事是确保法治得以实施。法律协议的价值以及自贸协定的价值在于,我们有28个自贸协定,美国对新加坡的关税将会很高,因为我们所有邻国都受到了严重冲击。贸易战之类的事情会波及我们,所以我们都必须重新思考,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比如瑞士和新加坡,携手共进。
最后,我个人也是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主席。我需要为科学、技术和创新做宣传。我坚信这些将在很大程度上重塑全球经济。我最近在北京,看到了那里展示的技术。中国人在科学技术方面投入巨大,我认为我们不要进一步分化技术链很重要。
所以我认为小国也有其美妙之处,我们可以更好地协调。你们在新加坡看到的工作,包括经济发展局的工作,不是一个政府机构的单打独斗,而是整个政府,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因为我们需要做出的许多艰难变革需要社会支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与人民的关系很重要。
所以我认为对我们来说,建立社会契约很重要。事实上,总理黄循财最近的竞选活动主题是 “前进吧,新加坡” —— 即在全球化、贸易战等挑战面前,我们如何推动新加坡向前发展。所以我希望这能让大家对新加坡的发展历程有一点了解。
最后,我想说我们与瑞士有着深厚的情谊。我们都坚信多边主义。瑞士的中立性已成为全球体系的宝贵组成部分,这反过来又使你们能够发展私人银行业、资产管理业和其他主要产业。我们在很多方面有共同之处,我期待圣加仑今年11月来新加坡,正式庆祝我们参与这个研讨会 25 周年。
非常感谢大家。
XBQ丨编辑
HQ丨编审
新加坡总理公署丨来源
新加坡总理公署丨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