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3 月 23 日,一个特殊的日子悄然来临,距离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与世长辞,已经过去了整整 10 年。这 10 年的时光流转,并未冲淡新加坡人民对这位伟大领袖的深切怀念,反而让他的功绩和精神在岁月沉淀中愈发熠熠生辉。
在这个特殊的节点,新加坡各界纷纷以自己的方式缅怀李光耀,回顾他为国家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01 各界缅怀,深情追思
黄循财总理在脸书发文,字里行间满是对李光耀的敬意与怀念:“最近连绵的雨天,仿佛唤起了人们对 10 年前那个沉重时刻的记忆。那时,新加坡人在阴沉的天幕下,怀着悲痛的心情,一同送别他们敬爱的建国总理。”

黄总理强调,在我国迈向建国 60 周年、开启新篇章之际,缅怀李光耀固然重要,但更要以实际行动承继他的精神。
因为今日的新加坡,正是李光耀一手擘画的愿景化为现实的成果 —— 洁净绿化、生机勃发,赢得世界敬仰。新加坡的故事还在续写,我们应携手努力,创造美好未来,不负他打下的根基。
李光耀的长子、国务资政李显龙,同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脸书发文缅怀父亲。
他深情地说,新加坡人铭记李光耀为国家的付出,而对他和家人来说,李光耀不仅是父亲或祖父,更是心中最重要的人。

李显龙希望,大家能不负父亲的期望,永远让他为新加坡感到骄傲。这份情感,不仅是家庭的眷恋,更体现了对父亲为国家奉献一生的敬重与传承的决心。
尚达曼总统在脸书贴文中指出,新加坡这个小国得以生存并不断向世界迈进,靠的是李光耀,靠的是他所带领的团队,靠的是他始终坚持每一代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领导者,也有属于自己的理想与愿景。
他认为,缅怀李光耀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想象更美好的未来,并努力让它成真,继续努力让新加坡成为一个能成就每个国人、激发潜能、振奋人心的地方。
副总理王瑞杰曾担任李光耀的首席私人秘书,他也在脸书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他坦言从李光耀身上学到很多,如果不是李光耀的激励、劝说,甚至是 “规劝”,他可能不会踏入政坛。
王瑞杰强调,李光耀的付出从根本上塑造了今天的新加坡,为国家的未来奠定了良好基础。他呼吁大家在这一天,向李光耀和建国团队表达谢意,并在他们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为子孙后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乃至为所有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也发文感怀李光耀。他引述美国学者贝洛斯的研究称,1968 年新加坡大选后,反对党几近瓦解,行动党中委会多数成员对此感到忧虑。当时,行动党曾认真探讨从党内较左倾且不主张共产主义的党员中,培养一个 “忠诚的反对党”。
毕丹星认为,李光耀在一党独大的年代,主动考虑 “设立” 一个反对党,凸显了他对政治平衡的重视。毕丹星表示,工人党将在来届大选中努力争取选票,成为一个负责任、忠诚的反对党。他最敬佩李光耀在刚刚脱离殖民统治、种族紧张的年代,坚持推动多元种族社会,认为这一坚持不仅值得尊敬,更应成为所有政党的共同追求。
02 李光耀先生的卓越贡献
回顾李光耀的一生,他为新加坡做出的贡献可谓是全方位且影响深远。1959 年,新加坡在李光耀的带领下取得了自治地位,此后,他便开启了对新加坡的精心雕琢。

在政治上,他致力于打造高效廉洁的政府。他深知,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离不开一个公正、有执行力的政治核心。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制度建设和对腐败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新加坡政府在短时间内树立了极高的公信力,为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推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领域,李光耀展现出了卓越的远见卓识。他敏锐地洞察到新加坡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小国,不能走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发展道路。于是,他大力发展制造业,吸引外资,尤其是电子、化工等产业纷纷在新加坡落地生根。
同时,他积极推动新加坡的金融服务业,将新加坡打造成为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通过建设裕廊工业园区等一系列举措,新加坡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岛国,迅速崛起为富裕发达的现代化国家。

在社会建设方面,李光耀始终将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他大力推动住房建设,实施 “居者有其屋” 计划。在他的领导下,新加坡政府大规模兴建组屋,让绝大多数新加坡人都拥有了自己的住房,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稳定了社会结构。在教育上,他重视精英教育与全民教育的结合,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为新加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种族关系方面,李光耀的贡献尤为突出。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多个族群共同生活。
在建国初期,种族矛盾时有发生。李光耀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倡导多元种族和谐共处。他通过制定一系列公平公正的政策,促进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发展,让新加坡成为了世界上种族和谐的典范国家。
2015 年 3 月 23 日,李光耀因严重肺炎辞世,享年 91 岁。在七天治丧期间,超过 165 万人到总统府及民众俱乐部和社区组织致哀,或亲临国会大厦李光耀停柩处致敬。3 月 29 日国葬仪式,移灵路线途经多个重要地标和组屋区,全程 15.4 公里。尽管下着倾盆大雨,成千上万民众仍冒雨夹道送别。这足以见得新加坡人民对他的爱戴与敬重。
10 年过去了,李光耀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新加坡这片土地上。如今,新加坡各界人士通过不同的方式缅怀他,传承他的精神。相信在这份精神的指引下,新加坡将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书写辉煌,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以实际行动向这位伟大的建国总理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