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些痛苦的调整,父母和孩子可能已经习惯了COVID 19的生活

2022年01月18日   •   5130次阅读

新加坡:当餐饮限制意味着只有两个人可以坐在一张桌子旁时,这对家庭来说尤其困难。

我从没想过我会错过杂乱无章,半混乱的家庭聚餐。

虽然总是可以在家吃饭,但有些日子我们只想吃一些我们最喜欢的拉面。因此,当我和丈夫带孩子出去吃饭时,我们在非高峰时段这样做,结果总是留下一个孩子。五个根本不能成对。

这个规则有很多额外的明智执行者,这无济于事:将家庭分成两半,尽可能分开,当我们都翻上同一辆车回家时。

儿童不得不应对学校限制

值得庆幸的是,限制已经放松,我们现在可以坐在一起享用美食。但回顾我们不得不与这种病毒共存的两年,我不太相信所有儿童的生活是如何改变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口罩、消毒和安全距离是必需的。

关于教师在课程转移到网上时如何受到重创,人们已经谈论了很多。但孩子们也不得不忍受同学们在Zoom上成为封闭的面孔,上学日变成了一个模糊的在线活动,这要求他们弄清楚事情,并转向成为数字故障排除者和助教的父母。

他们去了几个星期,没有亲自见到他们的朋友。断路器的新颖性让位于2020年的辞职和2021年的缓慢沉闷的"我们在那里吗?"的脚步拖拖。

我问儿子#1关于他曾经一起出去玩的同学。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这位同学坐在班级的另一端,在不同的课间休息时间里,所以整整一年,他们几乎不互相说两句话。"她就像一个同学,但我猜是一个陌生人,"他用轻微的少年肩膀抽搐说,这与其说是年龄有关,不如说是他勉强接受这种"新常态"。

教师是无形边界的严格执行者,这似乎是一种悲剧性的喜剧式的表现,表明需要尊重个人空间。每个星期天,家长聊天组都需要更新课间休息时间是打包游戏还是在食堂。

没有人能完全跟踪,特别是如果一个人在学校有多个孩子。此外,请仅以安全距离且彼此之间最少的口头交流的方式玩游戏。不要唱歌,大喊大叫或朝别人的方向呼吸。

儿子2号因为玩接球而惹上了麻烦,"但我们甚至没有碰对方,我们玩了'不说话'的版本,"这位九岁的孩子抗议道。

还有一些孩子以体育运动为生,无法与朋友一起打一场篮球或足球比赛。

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四岁的孩子除了他的婴儿和幼儿时代之外,从未参加过一个成熟的派对。他甚至从来不知道没有面具的学校,从来没有和一大群同学一起无拘无束地在操场上,也从来没有参加过一场大型的学校音乐会。我想这群人不会错过他们甚至不知道的东西。

孩子们的适应能力惊人 - 这一点很清楚。他们不需要提醒戴口罩或保持安全距离。

然而,有些事情他们可能无法轻易适应 - 强制和长期的社会孤立。在全球范围内,188个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封锁,影响了超过15亿儿童和青少年。

据《日本时报》报道,"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为遏制大流行而采取的隔离措施减少了建立重要的社会情感同伴关系的机会。

精神卫生大流行

大流行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发表在JAMA Pediatrics上的一项分析指出,在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疾病显著增加。焦虑,担忧,抑郁,疲劳,这些在成年人和儿童中都是真实的。

与空间中的任何儿童教育者或心理健康从业者交谈,他们会告诉你我们的孩子正在挣扎 - 他们只是不像成年人那样用语言表达出来。

赫辛格报告(Herchinger Report)直截了当地指出,"在大流行期间,任何与小孩一起工作或为小孩的父母都很明显(a)最年轻的公民对国家的困难有多么深刻的感受。

哈佛大学国家发育中儿童科学委员会早在2005年就发表了一份白皮书,该白皮书显示,儿童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暴露于反复的持续压力源中,可以引起持久的影响,甚至导致大脑结构和身体调节压力的能力发生变化。

儿童基金会报告说,世界上99%的儿童生活在某种形式的与大流行病有关的行动限制之下。60%的人生活在完全或部分封锁的国家。可以说,从学校关闭到安全距离政策更新的旋转门,生活一直具有破坏性。

而且事情不太可能很快好转。"新冠病毒所做的是...加剧了很多人的情况,以至于现在比以前更多地暴露于童年逆境,而且一开始就已经很高了,"米尔斯学院心理学教授伊丽莎白·巴亨说。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