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利于强化华语学习
南洋大学是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大学,是东南亚华文教育的一面旗帜, 不仅在新加坡的华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东南亚广大华人中,也有广泛深刻的影响。南洋大学曾经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很大,在南洋大学的影响下,东南亚不少高校都加强了华语的教学,纷纷设立了中文系,对兴办高等教育特别是华文教育起了先导影响。如后来在1961年成立的新加坡义安学院也有中文系。1962年分家后的新加坡大学和马来亚大学(吉隆坡)亦有中文系。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的成立。1992年,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的成立,和马来西亚华社倡议设立独立大学,虽不成功,但最后即成功地开办了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和韩江学院,这些都可以说是受到创办南洋大学的影响。
南洋大学是新加坡学习华语的一面旗帜,只要恢复南洋大学的校名,对学习华语就是一种最大的鼓励,面对新加坡英语的强势和逐渐的弱化华语教育,天天说华语的重要性,十个标语口号也不如一个恢复南洋大学校名的行动,只要恢复南洋大学的校名,人们会联想到华文的重要性的。当然,恢复南洋大学的学校名称,并不等于要恢复原来的华语教学的形式,新加坡许多华语学校现在都改为英语教学了,连中国一些高校也采用英语教学,所以学校恢复名称后,仍然可以保留英语教学的形式不变。
四、有利于密切中新关系和办学国际化。
南洋大学曾经是新加坡华文化的旗帜,她与中国的联系十分密切,改名后的南洋理工大学也继承了南大的优良传统,与中国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如兴办的“市长班”,“孔子学院”,"中华文化研究会"等等,都体现了与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新关系是老一代领导人邓小平和李光耀亲手缔造的,一直十分友好 。如此时能够恢复南洋大学的校名,不但会加强新加坡华语教育和华文化影响,受到广大的新加坡华人的欢迎,无疑也是会受到中国的欢迎,可以加深中新两国之间的联系,南大不但可以办“市长班”,而且可以可以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和交流。
蓬勃的国际关系网及国际合作项目,已成了南洋理工大学与全球紧密相系的重要标志。 迄今南大已经与40多个国家超过300家学府机构建立了联系网,主要的国际合作项目包括:新加坡-史丹福伙伴关系,新加坡-麻省理工联盟、康奈尔-南洋酒店管理学院,新加坡-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学联盟,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盛顿大学及乔治亚理工学院合办的全球教育计划,除此之外,南大与其他学府联办的合作项目不胜枚举,足迹遍布美国、中国、印度、日本和欧洲等地。 南洋大学曾经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还有一万多在世界各地的南大校友,有很多美好的历史记忆等等,恢复南洋大学的校名,更有利于学校开展国际合作。

五、有利于全面了解李光耀。
当年关闭南洋大学,就争议很大,有人认为李光耀作为一个华人总理,英文至上,打击华校压制华文学习,关闭南洋大学等等。另外,还一些人还是以为南洋大学是李光耀关闭的,李光耀是“国父”,他做的事情不能反对,所以现在一些人不敢提恢复南洋大学的事,生怕“得罪”了李光耀。 其实,有些人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李光耀一直奉行的是“双语政策”,既强调英文,也强调华文,英文是强国之路,华文是立国之本,新加坡的华人,必须弘扬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但是新加坡绝不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
关闭南洋大学不仅仅是华文学习的问题,还存在政治和就业等问题,而且,当时关闭南洋大学也不是李光耀一个人的意见,而是当时新加坡政府的共识。时过境迁,人们只看到李光耀决定关闭南洋大学的一面,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也同意恢复南洋大学,认为恢复旧名不是问题,所以人们的种种担心都是多余的。
关闭南洋大学后,李光耀也进行了反思,当英文成为教学语言后,华文和中华文化会不会渐渐没落?他说:“随着这些改变的逐步落实,我却开始担心我们在逐渐失去华校的一些可贵的东西。
我希望能保留华校的优点:秉承中华传统、价值观和文化,向学生灌输纪律观念、自信心、道德和社会价值观。我们必须把这些美德传给新的双语学校的学生,否则,最终会导致学生丧失自己的文化。”
李光耀说过:“一些南洋大学的校友要求恢复南洋大学,这已经不再是什么大不了的课题了,要是南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毕业生都有相同的意愿,恢复旧名绝对不成问题。”(见《李光耀回忆录》p176)只要南洋大学的名称一恢复,那么,所有因为关闭南洋大学而对李光耀产生的种种误解,都会烟消云散了。
日前,笔者走访了南洋理工大学一些人,他们认为,一些老人对南洋大学有感情,他们希望恢复南洋大学,但是学校里这些人越来越少,说话分量也越来越轻,他们说了不算。学校里的一些外籍人和年轻人,与南洋大学没有关系也没有感情,特别是南洋理工大学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年轻大学的第一名,这个成绩是新大学取得的,恢复旧名后,南洋大学算不算年轻大学就打个问号了,他们关心恢复旧名后,学校的历史延长了,就不能算世界年轻大学了。
二来政府对南洋理工大学的投入也很大,这些与老的南洋大学都没有关系。所以对恢复南洋大学的名称还有不同看法,一时还难以取得共识。李光耀虽然说过:“一些南洋大学的校友要求恢复南洋大学,这已经不再是什么大不了的课题了,要是南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毕业生都有相同的意愿,恢复旧名绝对不成问题。”(见《李光耀回忆录》p176)
但是,要做到南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毕业生都有相同的意愿,现在的政府和学校的校长也要都有相同的意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屈原曾经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恢复南洋大学的道路同样是漫长的。
作者简介
田柏强 原中国安徽工人日报高级记者 现旅居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