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国会以0票反对的残酷结局,将新加坡驱踢出马来西亚

2020年12月19日   •   9063次阅读

新加坡,一个新兴的城市国家,它身上的标签有许多,花园城市,交通便利,出口加工业发达等等,种种标签吸引著无数外来人员移民于此地。

这个全世界最难拿到绿卡的国家,实在让人很难想像,曾经的新加坡人,连吃饱饭喝足水都是奢侈之事。

可就是这样一个国土面积不及香港的弹丸小国,却在新马被迫分家后摇身一变,转依赖为驾驭,成为亚洲四小龙,创造奇迹的独立建国史。

荒岛求生

公元12-13世纪,一个被称为淡马锡的海城小岛,在海洋的浪潮中,迎来了第一个商埠时代,它就是新加坡。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之间,新加坡位于这条黄金水道中最核心的地带。

新航路开辟后,在经济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下,资本主义挖掘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位于优越位置的新加坡,也毫无疑问地成为列强争夺战的战利品,进行着殖民统治。到了20世纪初,在列强资本贸易下,新加坡从遍布沼泽的荒岛,变为全世界第七大港口。

二战结束后,在战争胜利的鼓舞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浪潮。

尽管新加坡难逃英国殖民地的命运,战后的新加坡也已经与战前大不相同,意识到靠人不如靠己的新加坡人,终于在1963年9月,脱离了英国的统治,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靠人民团结一心换来的独立自治,为何却随即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说到底,此时的新加坡,在脱离了殖民地的身份后,荒岛的窘境岌岌可危,不可忽视。

这个弹丸之地,既没有主权完整的独流大河,也缺乏体量足够的湖泊供应生活生产。国土地形的崎岖狭小,使得这个每年降水极其丰富的热带雨林,雨水都无法收集和利用,只能白白流走。

这样看来,没有自然资源的新加坡,将希望寄托于马来西亚的行为也不乏为正确的做法了。

然而两年后,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却逼着新加坡独立,靠山崩塌。

新马合并后,由于治国方针的歧义,新加坡与中央政府终于发生了矛盾。1963年12月,两地政府第一次公开堆积已久的矛盾,经济、政治矛盾的接踵而至更是加剧了双边分家的进程。

1964年9月,"马来人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马来族为保证自身统治,试图将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驱逐出去,抹平这一系列冲突与矛盾。

于是,1965年8月9日,执政联盟在国会开展紧急会议,以0票反对的残酷结局,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

从此,新马分家。失去唯一靠山的新加坡,面对严峻的生存压力,前景似乎一片黯淡。但令马来西亚没想到的是,正是在危机感的驱使下,新加坡人民在逆境中寻找突破口,逆流而上,驾驭起海洋之路。

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海运,都必经马六甲海峡。在国际形势下,为了更好避免反倾销、反补贴、贸易战等情况,转口贸易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绝佳方法。

于是,政府因地制宜,以中间商的身份,作为贸易双方的中转站,开始了"转口贸易"。

但是,毗邻马六甲海峡的不只是新加坡,为何只有它在众多港口中脱颖而出呢?

港口的吞吐量往往是其港口是否繁荣的重要因素。

马六甲海峡西岸,礁石林立,遍地的沼泽和浅滩使得港口勉强满足小型船只的停靠,发展十分有限。

相反,海峡东侧的航道港宽水深,吃水线深达20米的巨轮都可以顺利通航,入港停靠。最重要的是,作为自由港的新加坡,转船无须手续和纳税。于是,新加坡借助这一优势,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物流中转港。

同时,它吸引来了世界跨国公司,解决了就业岗位缺失的问题。光是衍生出的外资银行,就已经填补了几十万空缺的工作岗位。这样一来,东西两岸的利弊更加凸显,西岸国家除了对新加坡投以羡慕的眼光,只剩下无能为力。

驾驭海洋后,危机感十足的新加坡并未止步于此,他们认识到,资源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无穷无尽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那迟早一天也会把这一切吃空。只有利用有限的价值创造更多价值,才是发展的良久之计。

因此,新加坡由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

没有一滴原油,那就利用自由港优势,发展为世界石油贸易枢纽和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国。

没有土地资源,那就填海造陆,扩大将近百分之二十五的国土面积。

没有水资源,那就建设海水淡化厂,设置雨水径流收集系统,研究再生水,转劣势为优势,实现供水自给自足。

除了国际贸易、加工业,新加坡以国际入境游客为目标群体,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国际竞争力,使旅游业是新加坡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聪明的新加坡靠着无与伦比的地理优势,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实现了多元化发展,成为世界其他港口的学习典范。

稳固人心尤为重

新加坡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对马六甲海峡的依托,更离不开优秀的领导人对人心的稳固。"新加坡是脆弱的",李光耀在这样的忧患意识下,逐一打破忧虑。

由于本国居民的文化教育程度很低,优秀顶尖人才十分罕见。新加坡重视教育,投入巨大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目前知识密集型经济提高人才基础。

李光耀重视人才的培养,也重视外来人才,甚至让外来人员心甘情愿定居。要做到心甘情愿,创造卓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人口总量少的新加坡,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

1965年,新加坡建国之初,人口只有188万。新加坡吸引国际优秀专业人才入籍新加坡,推出国外人才居住计划。在这种计划下,人才被吸引过来的同时,又为新加坡正式公民提供了补充源。

公民的素质提高,不仅需要学历的支撑,还得益于它高度的法制。

在新加坡,吃口香糖、随地吐痰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处罚提示在地铁、公交遍布醒目位置,随处可见。高昂的违法成本,带来的结果是新加坡人的极度守法。

由日常生活细节再延伸到工作层面,新加坡人很讲规矩,视廉洁为一种职业道德。工作效率高,重信誉,工作办事按照合同、法律及流程办事,令人省心。

政府层面的高瞻远瞩,以及在法律制定上的效率和严谨程度,稳固人心,扎牢新加坡的根基。

新加坡不是一天建成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

可能在有些人眼里,新加坡确实很小很闷,娱乐的地方仅剩千篇一律的商场或博物馆。人们的高素质,看上去可能只是被严苛法律遏制的。由于不少本地人没见过世面,看似高质量的生活其实和很多发达国家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新加坡,清楚地认知并发挥自己良好的地理优势,同时在遇到困难时,及时调整精准的把握市场机遇,一步步崛起。

一个小城,就是这样建成大国的。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3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8892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866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7695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182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4959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4617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4446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27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