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清洁玻璃的保洁人员
随着新加坡人的收入一路攀升,人们渐渐开始依赖于四面八方涌来的廉价劳动力,来替他们保持城市干净。所以环境局局长陆胜烈表示,“新加坡不是一座干净的城市,而是一座被打扫干净的城市”。
对比其他国际大都市,新加坡的保洁员人数看起来多得有点过剩。单是向国家环境局注册的就有5.6万名,还不包括数以千计的独立合约承包商的雇员。
一些繁华街区如乌节路,每小时保洁一遍,每个月清洗人行道一次。大学的走廊,每几个小时就有保洁员巡逻查看地面。

人流量大的乌节路,保洁更加频繁细致/unsplash
因为清洁工人数量太多,部分新加坡人开始感觉保持清洁不是自己的分内事情,应该给钱让别人做。
现在,不少人在美食广场吃完饭把托盘留在桌子上,转身就走。新一代的学生们也学会了这个坏习惯,觉得在饭堂的剩饭会有人收拾。
在小区里面也一样,由于每天会有两次保洁门口走廊的服务,如果发现门外的草坪被弄脏,居民第一时间不是想到问问邻居怎么回事,而且直接投诉大楼保洁员。

社区卫生基本依赖保洁/unsplash
东岸公园每天凌晨4点,开着电车的清洁人员默默捡走前一晚人们吃剩的食物、纸袋、酒瓶。公园方为保洁员建立了应急群聊,只要收到垃圾投诉就要求随叫随到。还有其他旅游景点内,新增的智能垃圾桶,装满垃圾时就能自动发出警报。
单是一个公园,每天就产生高达1000袋垃圾和落叶,在永远不会满的垃圾箱后面是10个小时的辛劳工作。

干净的外表下,是辛劳工作 这只是有酬劳动的人们,大大小小的环保组织拉动义工和社区的俱乐部,休息天在住宅区翻找垃圾。200多名义工曾在北部的卡迪社区里翻找了半天,也就捡了几个烟头、一些桌子上乱丢的纸巾。
因为社区已经被清理得很干净了,没有一个义工能捡到满袋的垃圾。保洁员加上热心市民的努力,许多新加坡人放松了坚持多年的好习惯。
新加坡干净的体质,并不是出于自觉的洁癖,甚至高额罚款也阻止不了垃圾虫们乱抛垃圾。根据环境局的数字,一年累计有约3万张乱扔垃圾的罚单,每天都能抓到88个存有侥幸心理的“垃圾虫”。

干净需从心开始/unsplash
于是,环保局又考虑着重新推出——“没有保洁员的一天”大扫除活动,希望居民重新拿起打扫工具,体会一下从前全靠自己动手的日子。
表面上,这座罚款城市,还算是美好的城市(Fine city)。但似乎在独特的经济条件和气氛里塑造出来的城市面具,还是挡不住隐藏的原始情绪。看来想要把自觉保持整洁干净刻入城市的性格,必须从心开始洁癖。
参考资料:
蒂姆·麦当劳,新加坡环保绿化先进:亚洲“最干净城市”一尘不染的成本与收益,2018-11-28 关键评论网,新加坡这50年做了什么,能成为世上最清洁国家?, 2019-07-03 莎拉·基廷,这是世界上最争强好胜的国家吗?,2018-04-04 FarisMustafa,Singapore's endless pursuit of cleanliness,2021-04-09 SweetSingapore,Why is Singapore so Clean?,2019-10-10 DJULIAMONTANA DE VEYRA,Singapore: Laws To Know Before You Go,2021-10-22
本文经“九行”授权发布
九行 |《新周刊》旗下的新锐旅游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