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城终老,你会选择哪个城市?”
今天跟几个网友在微信群里聊著天,有人突然发了这么一条消息。
对于已经习惯在新加坡生活的我们来说,一时间竟然有点回答不上来。

来源:ScandAsia
“以后会在哪里养老?” 这个问题很现实,但,对新加坡来说却有点矫情。
平时大家都来回奔波在新加坡地铁、街道、办公室或者工地,时间很紧也很赶,生活忙碌也好像想不到那么多。
有的是因为年轻,还在上升期,有希望拿到新加坡公民。但他也不敢打包票说这辈子就确定在新加坡了。

来源:经济时报
有的则是来新加坡快20年,现在年龄越来越大,当初想着来新加坡挣个钱,最后还是要回中国的。
可是20年过去,他还没回国。
在新加坡也仍旧只是拿着一张准证。再待下去吗?可是他又觉得......“一路越走越远,年龄大了,突然想回故乡。”

这话真的是戳心了。
貌似来新加坡的中国人,总有一刻是在留与不留,走与不走之间做挣扎。
01 来新14年,血检呈阳性 “还想留在新加坡,但落叶归根”
2020年很特殊。
新加坡10年以来第一次人口缩水就发生在今年。而受到影响走最多的一部分人,可能就是客工群体。
今天跟一个客工椰友仓先生(化名)聊了聊,来看看他的故事。(以下为根据聊天内容整理出来的文字)

“我来新加坡十四年了,拿的Spass准证。 喜欢新加坡,但没有想过要拿身份,也不会想在新加坡养老。毕竟落叶归根,终究还是要回去的。
今年其实身边很多工友都回国了。不管是在这里待了很多年的,还是刚来不久的。
他们回国,有的是因为家里确实有事情,有的就是纯粹想家了。
我现在还没法回去。

前段时间血检才呈阳性,短期内Igm还不会转阴。
现在回国都得阴性证明,估计连飞机都上不去。
现在我也没法做工。
准证已经到期,现在拿的是白卡。今天才跟公司的人去了一趟人力部,希望准证能继续延期。
所以处境就是进退两难。
而且我自己还有一些小纠结。

想留下来,是因为在新加坡也待了十四年,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
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做工的人,不怕!
我们也很有成就感。新加坡一栋栋的大楼拔地而起,有我们的功劳在里边。 不过现在。。。

今年这个疫情,很多工友离开了新加坡。其中有好一些人都对当局的处理方式不满意。
但我觉得,新加坡政府已经做得很好了。
我们是小人物,不管政府怎样做,都有他们的考量。

只是说到底,小人物也有小人物自己的生活。
我现在处境就很尴尬。
回国需要阴性证明,在新加坡准证又到期。不能做工,没有收入,吃饭马上都是个问题。
上个月18号做的检测,检测费是自己出的,236.45新币。快1200的人民币,差不多快一半的机票钱了。

来源:BT
而且在那个时候,要做冠病检测得先有机票证明。
所以我就又买了机票,前后花了差不多要七、八百新币。
而想回国,就是因为念家了。
现在已经2020年年底,再过两个月就是中国春节。
一家人团圆的日子。
我的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我不想让她为我担心。

另外还有好一些事情需要本人亲自到场处理,比如国内银行系统升级,需要做人脸识别......
我不回去,在家里的老婆一分钱也没法从银行取出来......
所以如果可以回家的话,我肯定,还是要回去的。
现在就等公司跟人力部的消息了。”

从聊天对话来看,仓先生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比较务实,他海漂就是为了养家糊口。
而这也是很多来新加坡的中国客工的写照。
一个在新加坡的中年打工人,上有老,下有小,亲人都在国内。
今年客工宿舍疫情爆发,家里人也为他们担心,也会想着帮着劝就不要挣那些钱了,回家吧... 希望仓先生能等来他想要的。
02 刚毕业,充满希望 “但我找不到工作”
前几天椰子收到一条评论。
一个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竟然在新加坡找工作找了2个月还没有找到!
要知道,计算机科学专业,在目前的就业市场已经算是一个比较吃香的了。

据这位椰友吐槽,是有很多人来找他。然鹅,他更多更经常听到的一个问题是:
“你需要工作准证吗?”
这,就说明现在很多新加坡公司都没有准证配额了。
尤其是在今年两次上调EP、Spass的准证薪金门槛之后,可能有的公司就连原本要到期的准证员工都不想用了。
因为人力成本增加得太狠了。

来源:CNA
这对大公司来说也许没什么影响,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疫情时期业务量本来就不大好。
那这会准证员工被迫涨薪,公司如果不愿意加钱的话,准证到期走人的命运不更显而易见?
而且这个市场行情,在新加坡找下家又哪有那么容易?

来源:海峡时报
从前在新加坡,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但经过了这一年疫情之后的新加坡,就得学着点了。应届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就是摆在面前的一个赤裸裸的现实了。
椰友小静,就是这么说的。
“当初来新加坡读书,就是抱着想拼一下的冲动来的。 家里人也希望我能继续留在新加坡,最好在这里成家立业,以后他们出国玩也能多一个选择。

来源:Forbes
但现在毕业了,才发现社会就是社会。也是我们运气不行,今年碰上疫情,很多公司面试第一句上来就是‘我们没有配额了’。
这还能愉快地面试吗?”
但就这么离开新加坡吗?
这个决定很难做。
每次她生出要回国的心思,就忍不住回忆起她在新加坡读书的点点滴滴。
新加坡是她海外的第一站,一个跟中国有剪不断的关系,又完全不同的国度。重点是感情真的很深啊!

来源:duty free magazine
“第一次刚来的时候,一落地,被樟宜机场匆匆人流迷花了眼。
从机场出来,虽然有人接送,但看着车窗外飞快略过的街景,那些跟国内完全不一样的印着英文、马来文的指示牌。
一切都很新鲜,但我却突然很想家。
我把行李搬进组屋,看到外边一片热带风光,来的路上还下着雨,很快又是大太阳,一片明媚。
我开始独自在新加坡的生活。

第一次自己搭公交车内心非常忐忑,总担心坐过了站。一个站两个站过去,它没有停也没有报站点。
我才发现,这里的公交车不会报站。
后来我自己出门,就养成了紧盯地图的习惯。
再后来,连地图都不需要,线路都熟透,还能在车上睡个觉,到站准点醒过来......

这种没有准备的事情在新加坡碰到很多。
去电影院,到图书馆、这里的麦当劳跟星巴克自习,第一次都被冻成了狗。
点咖啡,看人家非常熟练地脱口而出:
“Kopi C”、“Kopi O” 、 “Kopi Kosong”、“Teh”。

顿时有种自己是“山龟(乡巴佬)”的感觉。
后来自己回寝室偷偷上网查了一下新加坡的“咖啡菜谱”,练习叫法、熟悉那些C、O、kosong到底都是个什么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