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一城終老,你會選擇哪個城市?」
今天跟幾個網友在微信群里聊著天,有人突然發了這麼一條消息。
對於已經習慣在新加坡生活的我們來說,一時間竟然有點回答不上來。

來源:ScandAsia
「以後會在哪裡養老?」 這個問題很現實,但,對新加坡來說卻有點矯情。
平時大家都來回奔波在新加坡地鐵、街道、辦公室或者工地,時間很緊也很趕,生活忙碌也好像想不到那麼多。
有的是因為年輕,還在上升期,有希望拿到新加坡公民。但他也不敢打包票說這輩子就確定在新加坡了。

來源:經濟時報
有的則是來新加坡快20年,現在年齡越來越大,當初想著來新加坡掙個錢,最後還是要回中國的。
可是20年過去,他還沒回國。
在新加坡也仍舊只是拿著一張准證。再待下去嗎?可是他又覺得......「一路越走越遠,年齡大了,突然想回故鄉。」

這話真的是戳心了。
貌似來新加坡的中國人,總有一刻是在留與不留,走與不走之間做掙扎。
01 來新14年,血檢呈陽性 「還想留在新加坡,但落葉歸根」
2020年很特殊。
新加坡10年以來第一次人口縮水就發生在今年。而受到影響走最多的一部分人,可能就是客工群體。
今天跟一個客工椰友倉先生(化名)聊了聊,來看看他的故事。(以下為根據聊天內容整理出來的文字)

「我來新加坡十四年了,拿的Spass准證。 喜歡新加坡,但沒有想過要拿身份,也不會想在新加坡養老。畢竟落葉歸根,終究還是要回去的。
今年其實身邊很多工友都回國了。不管是在這裡待了很多年的,還是剛來不久的。
他們回國,有的是因為家裡確實有事情,有的就是純粹想家了。
我現在還沒法回去。

前段時間血檢才呈陽性,短期內Igm還不會轉陰。
現在回國都得陰性證明,估計連飛機都上不去。
現在我也沒法做工。
准證已經到期,現在拿的是白卡。今天才跟公司的人去了一趟人力部,希望准證能繼續延期。
所以處境就是進退兩難。
而且我自己還有一些小糾結。

想留下來,是因為在新加坡也待了十四年,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工作。
雖然工作很辛苦,但做工的人,不怕!
我們也很有成就感。新加坡一棟棟的大樓拔地而起,有我們的功勞在裡邊。 不過現在。。。

今年這個疫情,很多工友離開了新加坡。其中有好一些人都對當局的處理方式不滿意。
但我覺得,新加坡政府已經做得很好了。
我們是小人物,不管政府怎樣做,都有他們的考量。

只是說到底,小人物也有小人物自己的生活。
我現在處境就很尷尬。
回國需要陰性證明,在新加坡准證又到期。不能做工,沒有收入,吃飯馬上都是個問題。
上個月18號做的檢測,檢測費是自己出的,236.45新幣。快1200的人民幣,差不多快一半的機票錢了。

來源:BT
而且在那個時候,要做冠病檢測得先有機票證明。
所以我就又買了機票,前後花了差不多要七、八百新幣。
而想回國,就是因為念家了。
現在已經2020年年底,再過兩個月就是中國春節。
一家人團圓的日子。
我的母親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我不想讓她為我擔心。

另外還有好一些事情需要本人親自到場處理,比如國內銀行系統升級,需要做人臉識別......
我不回去,在家裡的老婆一分錢也沒法從銀行取出來......
所以如果可以回家的話,我肯定,還是要回去的。
現在就等公司跟人力部的消息了。」

從聊天對話來看,倉先生應該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比較務實,他海漂就是為了養家餬口。
而這也是很多來新加坡的中國客工的寫照。
一個在新加坡的中年打工人,上有老,下有小,親人都在國內。
今年客工宿舍疫情爆發,家裡人也為他們擔心,也會想著幫著勸就不要掙那些錢了,回家吧... 希望倉先生能等來他想要的。
02 剛畢業,充滿希望 「但我找不到工作」
前幾天椰子收到一條評論。
一個計算機科學專業的應屆畢業生,竟然在新加坡找工作找了2個月還沒有找到!
要知道,計算機科學專業,在目前的就業市場已經算是一個比較吃香的了。

據這位椰友吐槽,是有很多人來找他。然鵝,他更多更經常聽到的一個問題是:
「你需要工作準證嗎?」
這,就說明現在很多新加坡公司都沒有準證配額了。
尤其是在今年兩次上調EP、Spass的准證薪金門檻之後,可能有的公司就連原本要到期的准證員工都不想用了。
因為人力成本增加得太狠了。

來源:CNA
這對大公司來說也許沒什麼影響,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疫情時期業務量本來就不大好。
那這會准證員工被迫漲薪,公司如果不願意加錢的話,准證到期走人的命運不更顯而易見?
而且這個市場行情,在新加坡找下家又哪有那麼容易?

來源:海峽時報
從前在新加坡,畢業即失業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
但經過了這一年疫情之後的新加坡,就得學著點了。應屆畢業生畢業即失業,就是擺在面前的一個赤裸裸的現實了。
椰友小靜,就是這麼說的。
「當初來新加坡讀書,就是抱著想拼一下的衝動來的。 家裡人也希望我能繼續留在新加坡,最好在這裡成家立業,以後他們出國玩也能多一個選擇。

來源:Forbes
但現在畢業了,才發現社會就是社會。也是我們運氣不行,今年碰上疫情,很多公司面試第一句上來就是『我們沒有配額了』。
這還能愉快地面試嗎?」
但就這麼離開新加坡嗎?
這個決定很難做。
每次她生出要回國的心思,就忍不住回憶起她在新加坡讀書的點點滴滴。
新加坡是她海外的第一站,一個跟中國有剪不斷的關係,又完全不同的國度。重點是感情真的很深啊!

來源:duty free magazine
「第一次剛來的時候,一落地,被樟宜機場匆匆人流迷花了眼。
從機場出來,雖然有人接送,但看著車窗外飛快略過的街景,那些跟國內完全不一樣的印著英文、馬來文的指示牌。
一切都很新鮮,但我卻突然很想家。
我把行李搬進組屋,看到外邊一片熱帶風光,來的路上還下著雨,很快又是大太陽,一片明媚。
我開始獨自在新加坡的生活。

第一次自己搭公交車內心非常忐忑,總擔心坐過了站。一個站兩個站過去,它沒有停也沒有報站點。
我才發現,這裡的公交車不會報站。
後來我自己出門,就養成了緊盯地圖的習慣。
再後來,連地圖都不需要,線路都熟透,還能在車上睡個覺,到站準點醒過來......

這種沒有準備的事情在新加坡碰到很多。
去電影院,到圖書館、這裡的麥當勞跟星巴克自習,第一次都被凍成了狗。
點咖啡,看人家非常熟練地脫口而出:
「Kopi C」、「Kopi O」 、 「Kopi Kosong」、「Teh」。

頓時有種自己是「山龜(鄉巴佬)」的感覺。
後來自己回寢室偷偷上網查了一下新加坡的「咖啡菜譜」,練習叫法、熟悉那些C、O、kosong到底都是個什麼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