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被殖民、被屠杀、被抛弃,然后到独立、富强,并成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新加坡的发展史可堪称一部在混沌中重生的涅槃史,国民从迷茫自身归属到认可新加坡人的身份,也经历了重重波折。
然而,正是这样的波折,造就了新加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强大精神力和凝聚力,成就了新加坡的“逆袭”传奇。
恰逢新加坡58周年国庆,以此文致敬始终奋勇向前的“新加坡人”。
01.归属的混沌 不知前途的新加坡
1965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哭了,他担心这个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的新生国家是否能够生存。那时候的新加坡,几乎没有自然资源、淡水缺乏、经济不发达,夹在马来族为主的伊斯兰国家马来西亚和以穆斯林为主的印尼之间。这个狭小的岛国,内外均危机重重,生存艰难。

新加坡的未来在哪里?
新加坡国民的归属在哪里?
在英语、汉语、马来语、泰米尔语混杂的狭小岛屿,新加坡的未来又在哪里?
所有的问题,在当时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答案,这个新生国家内忧外患重重,国民混沌迷茫。

02.精神的混沌 不知“我是谁”的国民
与国情相照应的,是国民精神的混沌。生活在同一片区域同一个国度的国民,却没有“我是谁”的共同认知,或漠然地无视一切精神存在,或独立地强调自我的生存。
精神的混沌,使新加坡的国民,没有国家的归属感,没有国民的凝聚力,国家发展步步维艰。

03.混沌中重生 意识觉醒的新加坡
如何让新加坡这个各种族人群混居、各语言混杂的新兴国家的国民在心理上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呢?痛定思痛之后,执政党提出了“共同价值观”,发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
1988年开始的“国民意识周”主题活动、1990年学生社区服务计划、推行租屋混居政策、扶持跨种族跨帮派的社团等,共同发力,提高国民的归属感,让新加坡这个小岛国的国家凝聚力和战斗力迅速提升。
“我是新加坡人”的意识不断提升,集体主义思想不断渗透,最终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助力着新加坡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04.精神的崛起 独具特色的新加坡
从四面野草丛生、蚊蝇遍地,发展到“美丽的花园城市”;从贫瘠狭小的岛蜕变到 “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以“国民共同价值观”为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加坡精神。这种精神,如一支指挥棒,指引着新加坡人拧成一股绳,不屈不挠、奋勇向前、永不言弃。

“黑暗尽处有曙光”。困境中不折不挠,逆流中凝聚团结,新加坡这个狭小的岛国,一次次让世界“刮目想看”,新加坡国民,在共同价值观的精神支柱下,在儒家精神的浸润下,持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