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就是新年了,新加坡的年味浓吗?
立春存钱
兔年的第二个立春落在星期天,尽管大部分银行4日休息,但仍有不少公众特地到银行外的提款机存钱,除了讨个好兆头以外,也认为更有“仪式感”。
受访风水师指出,今年的第二个立春从今天下午4点30分左右开始,申时(下午3点到5点)会是最旺的时间,但因为立春4点半左右才开始,所以这一天的福星只有短短半小时,也就是下午4点半到4点59分。
立春,大部分银行都休息,唯独华侨银行营业至下午4点30分,但银行提款机前尚未出现人龙。
但是临近立春开始的时间,越来越多人开始排队存钱,形成了一条条的人龙。
存入吉祥数字求顺利
一位民众表示,她每年都会在立春时到银行提款机存钱,讨个好兆头。
“我就是跟着我的生肖的吉时来(存钱),也会存比较吉利的号码,像168元、888元……,也不是说要求什么,主要是跟着风俗走,每年都很顺利、很好。”
另一位民众说,每年在立春存钱时都会特地选择存88元或888元,主要是希望来年能够顺顺利利。
“今天是立春,就是要穿红色。有感觉(立春存钱后更旺),相信就有啦。工作顺利就好,平平安安,孩子乖乖就好。”
也有首次在立春存钱的民众说,以前不太了解这个习俗,但从网上得知背后的含义后,打算存入50元讨个吉利。
线上转账没有仪式感。很多人说,每年亲自到提款机存钱已经是一种习惯。
“我已经习惯拿存折到提款机‘打一下’,(把钱)进到银行户头里,线上转账跟普通(存钱)没有分别。”
亲自到银行提款机存钱“更有仪式感”,在立春存钱后也感觉运势会更好一点。
买年货
农历新年前最后一个周末,不少公众赶到湿巴刹采购食材。受访摊贩表示,面对超市在新年期间继续营业的竞争,加上现在到除夕还有五天,有些人担心食材难以保鲜,买气同比少了三成。
星期天一早义顺忠邦城湿巴刹人头攒动,不少人聚集在摊位前等待取货,一些通道几乎挤得水泄不通。

不少超市在春节期间继续营业,加上距离除夕还有一段时间,一些食材无法提前购买存放,影响了巴刹买气。
一名摊主认为:“到最后一分钟下个礼拜才会买,这个礼拜还是会差一点,因为菜方面你要新鲜,来巴刹买就是要买新鲜的嘛。”
另一名摊主说:“应该差不多少30%,因为东西也是很贵,什么都起了。”
在西海岸巴刹约50个摊位中,15个在疫情爆发期间,把食品放到线上平台销售。受访平台负责人说,来临春节已接到约50个订单,占整体销量的两三成。
近年来到巴刹采购的人逐渐老龄化,不过这个巴刹的网络平台发现,在过去四年来有一半的顾客是大约30到40岁比较年轻的族群。因此平台希望接下来,可以扩展这个服务到整个巴刹,让更多摊主可以受惠。
阴雨天气并没有阻碍公众到牛车水感受节日气氛,年货市场从下午时分就人来人往十分热闹。但受访摊贩都表示,人气并没转化成买气,销售额比往年下降一至三成。
只要天一放晴,登婆街、史密斯街、丁加奴街等临时步行街就人头攒动,许多公众携家带口,还有不少游客和非华族人士走走看看,现场可谓挤到水泄不通。

不过,当雨势转大,人潮就散去,只有寥寥几人撑伞逛街。一些摊贩则撑开雨棚,以便公众躲雨和继续挑选。
看的多,买的少。连续20多年在年货市场售卖散装零食的摊主受访时表示,今年的人潮甚至比往年更多,但销售额比往年减少了一成。
“不仅是本地人多,游客也是很多。(顾客)以往买得比较多,现在可能只是买刚刚好的(数量)。”
好在他们未雨绸缪,进货比往年少一半,还引进了新口味的商品来吸引顾客。
“(到了除夕夜)应该是刚刚好卖完,这样也不需要降价卖。”

也有摊主认为,销售额少三成的主要原因是天公不作美。
警方也在牛车水一带采取安保措施,部署警员、辅警和保安人员,防止罪案和管制人流,确保公众安全。
“龙”元素装饰
甲辰龙年将至,很多品牌推出带有龙元素的商品和装饰。然而一些民众发现,部分商家诠释的并非东方文化中的龙,而是化用西方龙甚至恐龙的形象。受访者纷纷认为,用东方龙更符合新春传统,不过对西方龙元素褒贬不一。
一些品牌的龙年特别版商品和新年装饰中,出现了借助翅膀飞行的西方龙、恐龙和精灵宝可梦中的快龙等设计图案。
包括外国人和非华族在内的受访者中,多数都表示,在农历新年更希望看到传统东方龙的元素。
“因为(农历新年)是华人的一个传统节日,所以我认为,华人的东方的龙会更适合。”
“西方龙随时都可以看,东方龙就12年一次,所以我觉得东方龙比较有特色、比较有品味。可是不是每个商家都有品味。”
中西合并或吸引更多关注。但也有受访者认为,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入创意和趣味并不是件坏事。

在龙年用西方龙的设计,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这其实是很有创意的。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和喜爱东方龙文化。
也有人认为,品牌是为了迎合西方社会的审美,才使用西方龙的造型。这一切都归结于品牌,比如创意角色、龙的视觉效果。(我们在亚洲、在新加坡,他们应该更多地研究东方龙的历史和文化。
也有人认为年轻一代可能会觉得西方龙更有趣。不过,甲辰龙年是一个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的好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