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一代华人不喜欢华文,是新加坡这个国家的问题

2018年10月06日   •   3万次阅读

1990年代初期,新加坡教育家刘蕙霞指出:母语社会日渐低落、母语应用范围狭窄、母语水准下降,假如这三种不好情势继续发展下去,将直接导致新加坡变成一个单语社会,并严重威胁到母族文化的存在问题。

她说:“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种语言的学习,不可能只是学习语文,还无形中学习到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没有了母语的学习,便自然而然地失去了学习母族文化的大好机会。这是形成母族根基的另一危机。”

她甚至预言,如果新加坡的母语教育情况没有改善,新加坡华族将来的文化会式微至下列的样子:“将来我们的文化,会变成形存实亡,那时的华人社会,将会接近目前美加华裔年轻一代的社会一样,只说英语、写英文,对华族文化可能还多多少少抱有怀旧的情怀。另一个可能性是我们会回复到过去峇峇文化的模样,只保留某些华族文化的表面形式,如过去的峇峇遵照清代的婚礼仪式、拜祖先等,他们向英国文化认同,而丧失了自己语言和文化的认同,前些时,前高级部长拉惹勒南曾说过,峇峇娘惹是最有华族精神的社群。我不敢同意他的意见,也不愿意华人社会变成峇峇社会或美加华裔社会!”

“宁卖祖先田,不卖祖先言。”这句客家俚语一语道破了母语之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文化认同不但是中国人,同时也是其他国家华人社会中华人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表征。2000年代初期,暨南大学教授饶芃子在《海外华文文学与文化认同》一文中明确地指出:

华人远涉海外,首要的需求是生存,因而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学会居住国的“游戏规则”,以便支撑起自身的存在地位;其次才可能考虑到既学到了居住国的文化精神,又不把自己的族群文化精髓丢弃。不解决第一个问题,华人便无以为生;不解决第二个问题,作为“华人”的文化意义将完全消失。

1980年代留学加拿大的杜雪美在写于1990年代初期的散文《失去夕阳的天空原来是如此阴霾》中,回忆她在加拿大念书时与一名印第安族女孩的交往并因而触发许多文化省思,她所认识的安琪原是印第安人,在被白种人同化的过程中渐渐丧失了自己身为印第安人的文化符号,对男女朋友同居之事等闲视之。杜雪美庆幸自己没被白种人所同化,更在文中骄傲地宣称“我仍是悠悠五千年的炎黄子孙”。目睹美加华裔社会丧失华人的“文化意义”的杜雪美,无疑是饶芃子笔下重视文化认同的海外华人典范。

1999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高级讲师张汉音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23%的新加坡华族学生不想做华人,其中11.8%想做洋人,8.2%想做日本人,想当洋人的学生表示,有机会希望移居到白人国家去。马来西亚留台学者锺怡雯认为,这个调查结果显示新加坡华人从早期对新加坡强烈的认同,到今日崇洋的大幅变化,个中原因,必然与新加坡长期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政策有密切关系。

2006年,时任新加坡《联合早报》总编辑林任君曾发出这样的警讯:年轻一代华人不喜欢华文,不看华文书报,对本族文化没有兴趣,其实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一个影响到新加坡长期发展和盛衰的重大课题,不单单是华社或华文报馆的问题。

2013年,美国学者杜维明曾经一语中的地指出,在文化认同的领域中,最难处理的就是语言问题。新加坡把语言看得太简单,以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一般人只能掌握一种语言,只有头脑比较好的才能掌握双语,如果只能掌握一种语言,那就应该以英语为主。他批判这种英语至上的单元语言观的论调,认为这无形中导致华语华文被边缘化,而语言是认同感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当语言被边缘化时,感情世界也会受到很大的创伤。

1988年,著有《五四运动史》一书的美国学者周策纵,在新加坡歌德学院举行的第二届东南亚华文文学国际会议上,特地受邀前来作总评。在听取了27篇论文的报告和讨论后,周策纵指出:中国本土以外的华文文学的发展,必然产生“双重传统”(Double Traditions)的特性,同时目前我们必须建立起“多元文学中心”(Multiple Literary Centres)的观念,这样才能认识中国本土以外的华文文学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华文文学对新加坡华社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下列三方面:

(一) 华人的文化意义的保存与延续。

(二) 巩固国家社会根基。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大多数的国家,华人的文化历史根基不稳固,可能会动摇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根基。

(三) 使新加坡华文文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华文文学的一个中心。

这也就是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情系狮城:五十年新华诗文选》出版的意义。通过这本文学选集的写作、出版与阅读,我们可以加强新加坡华人的国家意识和自身的文化认同。

文:伍木

伍木,原名张森林,祖籍福建泉州晋江。1961年生于新加坡。1979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初级学院,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新加坡班金牌奖),2011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

《情系狮城:五十年新华诗文选》,是为了庆祝新加坡书籍理事会成立50周年发行的限量新作。

本书承载了63位诗歌作者和66位散文作者对祖国新加坡不同层面的情感。他们有的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作家,有的是入籍新加坡不久的新移民。无论出身背景有着多么大的不同,他们都是新加坡的子民,都有着热爱新加坡之心。凭着他们对新加坡这块国土的挚爱与赤子之情,他们的文学作品一起呈现于这同一本书之中,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形成了情系狮城超过半个世纪一次强有力的凝聚。

2018年10月6日,来临星期六下午三时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举行的《情系狮城:五十年新华诗文选》发布会,主办方新加坡书籍理事会煞费苦心,在张齐娥主席和潘志云总监的带领与策划下,张罗了一箩筐的精彩节目,把发布会筹备得像一场文学的嘉年华会。

除了大会主宾张挥畅谈他五十年来的写作心路历程,三位散文作者白荷、辛白、杜文贤朗读散文,三位诗作者陈志锐博士、郭永秀、余宁朗读诗歌之外,主办方还邀请翻译家白雪丽和罗玉芳把书中的两首诗作翻译成英文,并邀得新加坡管理大学学生许慧怡和蒋菡菀、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学生赵芳茗和叶璟仪,以双语朗读这两首诗歌的原作和英文译作,同时有长笛演奏者陈庆伦的长笛伴奏,精彩可期。想知道到底是哪两位诗作者如此幸运,诗歌受到垂青被翻译成英文,那就请光临发布会吧。

伍木将在发布会上谈谈包括《情系狮城:五十年新华诗文选》在内的华文文学,对新加坡华社的意义。

权威学者王赓武教授和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梁秉赋博士等知名人士,将会莅临现场观礼。

《情系狮城:五十年新华诗文选》

新书发布会

时间:2018年10月6日(星期六) 下午3点到4点30分(有茶叙)

地点: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 Auditorium 第9楼 1 Straits Boulevard,Singapore 018906

无需报名,可直接入场

— END —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8892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8550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7695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182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5301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513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4617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27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