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硬币有两面,规则的严苛和环境的友好在新加坡同时存在。不知情的人会被周围的人友好提醒,所以大多数情况都会及时在违法的边缘刹车。
也正因如此,人们用苹果手机占座不用担心被偷,居民家中不用安装铁门铁窗,甚至可以放心让儿童独自出门——上一次出现儿童拐卖还是在20年前。

樟宜机场是花园之国新加坡的缩影
摄/陈亮
这样严丝合缝的规则社会养育出的新加坡人,似乎更愿意按部就班地工作和生活。T先生接触到的新加坡人,大都比较内敛,说话比较圆滑,不太愿意越出雷池和想像自己工作的可能性。
这造成一个后果,对于高创造力的公司和项目来说,会推进得比较吃力。这也就从侧面上解释了为什么新加坡有很多大公司和成功的金融企业,但是几乎没有一家强有力的独角兽企业诞生,而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多年了。
虽然创意人才少,但是新加坡的政策环境好,尤其是出版环境宽松,给了文学机构和人才足够的创作空间。同时,新加坡天生包容性强,对西方文化和文明接受度高,能够让内容工作者更多元的接触世界。
因此,和所有人一样,新加坡只是全球业务的连接点。T先生打造科幻IP目标并不限于新加坡市场,他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全球,竞争对手是欧美的同行。目前T先生正在做一个国际级的科幻大赛,是戴森球(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的一种理论:直径2亿千米不等,用来包裹恒星开采恒星能源的人造天体)主题,这是他跟刘慈欣在10多年前形成的一个概念。
T先生以此为题征文,几乎吸纳了半个地球的科幻圈加入比赛。比赛分中文和英文两个赛区,中外作者谁科幻写得好,也会在这场大赛中表现出来。
不过,中国作家赢面不大。一是国内报名参赛的人数只有两三百人,但有1000多位欧美英语作家参加,从基数就有较大差距。二是戴森球是个非常硬的科幻主题,很多国内的科幻作家甚至没听说过,但这个概念在英文科幻圈就普及很多。
T先生坦言,目前团队还处于草创阶段,虽然新加坡有很多人看科幻,但写科幻的少之又少。新加坡会成为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锚点吗?答案要由时间书写。
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新加坡,它是中国人出国学习、创业的必选地;深受西方思想浸润的新加坡,它是中国企业连接东南亚和西方的锚点。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通过数字技术,在新加坡创造一条新的海上丝绸之路。
微信公众号出行一客丨来源
翟芳雪,陈亮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