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硬幣有兩面,規則的嚴苛和環境的友好在新加坡同時存在。不知情的人會被周圍的人友好提醒,所以大多數情況都會及時在違法的邊緣剎車。
也正因如此,人們用蘋果手機占座不用擔心被偷,居民家中不用安裝鐵門鐵窗,甚至可以放心讓兒童獨自出門——上一次出現兒童拐賣還是在20年前。

樟宜機場是花園之國新加坡的縮影
攝/陳亮
這樣嚴絲合縫的規則社會養育出的新加坡人,似乎更願意按部就班地工作和生活。T先生接觸到的新加坡人,大都比較內斂,說話比較圓滑,不太願意越出雷池和想像自己工作的可能性。
這造成一個後果,對於高創造力的公司和項目來說,會推進得比較吃力。這也就從側面上解釋了為什麼新加坡有很多大公司和成功的金融企業,但是幾乎沒有一家強有力的獨角獸企業誕生,而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多年了。
雖然創意人才少,但是新加坡的政策環境好,尤其是出版環境寬鬆,給了文學機構和人才足夠的創作空間。同時,新加坡天生包容性強,對西方文化和文明接受度高,能夠讓內容工作者更多元的接觸世界。
因此,和所有人一樣,新加坡只是全球業務的連接點。T先生打造科幻IP目標並不限於新加坡市場,他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全球,競爭對手是歐美的同行。目前T先生正在做一個國際級的科幻大賽,是戴森球(美國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提出的一種理論:直徑2億千米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源的人造天體)主題,這是他跟劉慈欣在10多年前形成的一個概念。
T先生以此為題徵文,幾乎吸納了半個地球的科幻圈加入比賽。比賽分中文和英文兩個賽區,中外作者誰科幻寫得好,也會在這場大賽中表現出來。
不過,中國作家贏面不大。一是國內報名參賽的人數只有兩三百人,但有1000多位歐美英語作家參加,從基數就有較大差距。二是戴森球是個非常硬的科幻主題,很多國內的科幻作家甚至沒聽說過,但這個概念在英文科幻圈就普及很多。
T先生坦言,目前團隊還處於草創階段,雖然新加坡有很多人看科幻,但寫科幻的少之又少。新加坡會成為中國科幻走向世界的錨點嗎?答案要由時間書寫。
同屬於東亞文化圈的新加坡,它是中國人出國學習、創業的必選地;深受西方思想浸潤的新加坡,它是中國企業連接東南亞和西方的錨點。一批又一批的中國人通過數位技術,在新加坡創造一條新的海上絲綢之路。
微信公眾號出行一客丨來源
翟芳雪,陳亮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