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新加坡。
有人為了子女教育遠渡南洋,有人為了事業和理想背井離鄉;也有人只是在懵懂時撥動了改變命運的齒輪,還有人在出國看世界的浪潮下勇作先鋒,從此就在新加坡紮根。
如果你是匆匆而過的旅客,你可以乘著克拉碼頭的風品酒夜遊享受異域風情,也可以品嘗特色的肉骨茶、海南雞回味熟悉的味型,還可以在小吃集市上搜羅各地美食感受多元文化的交融。
如果你在這裡久居,你會看到不一樣的新加坡。嚴苛又奇怪的法律法規、勤奮努力但周末絕不加班的工作氛圍、慢熱內斂但友好的新加坡同事、剛學「1+1」就讓你造飛機的西式教育……

為了子女教育,為了事業理想,中國人遠渡重洋;但大家很快發現,新加坡不是終點,更像人生的嘗試與轉折點
中午漫步在新加坡CBD,既可以聽到純正的東北口音程式設計師在交流國際業務,也能聽到對新環境的吐槽。
隨著中新兩國的連接不斷加深,以及世界經濟融合發展的趨勢,加上新加坡寬鬆的金融環境,不少中國企業選擇在新加坡上市,例如智能電動車公司蔚來、製造業巨頭亞細亞陶瓷;華語環境和科技創新氛圍,讓不少中國人選擇到新加坡工作、投資、安家。
新加坡——一顆散落在東南亞的明珠,在733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上容納了564萬人口。這個土地面積僅為上海市浦東新區一半的城市之國,正在逐步建設成亞洲金融中心、航運中心、旅遊中心。

新加坡城市夜景
圖源/IC
新加坡的成長與一代代華人密不可分。明清時代開始的下南洋,為新加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華工,經過百年發展,現在華人在新加坡的占比超70%。
新一輪遷移融合大潮下,新加坡真的能吸引中國創業者嗎?在新加坡,我們採訪了四位不同背景、在新加坡工作時間或短或長的華人,藉此探尋新出海浪潮下的個人與世界。
01 F先生 美資企業中高層來新加坡10個月
為了子女教育,他做出一個決定落地新加坡,F先生的第一感受是聞到了一種奇妙氣味,它有點類似於男性古龍水,又像是空氣清新劑,或者是潮濕空氣的味道。他每次去一個東南亞國家,都有類似這樣的感覺,他猜測,可能是當地人愛用這樣的香水。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動物的靈敏嗅覺會第一時間辨認出陌生的空氣因子。新加坡的味道像是一種陌生又熟悉的印記,讓F先生意識到自己身在他鄉,但又不是完全突兀的闖入者。

新加坡街景
攝/陳亮
在舉家搬往新加坡前,他曾來過這裡。在馬來西亞的工作經歷以及福建的生活經歷,也緩和了新南洋的文化環境對他的衝擊。
F先生搬來新加坡的直接原因是,他所在美資公司的中國業務2022年關停,在另謀高就和調任新加坡之間,他選擇了後者。
這樣的決定,對於F先生和F先生的家庭來說並不容易。經歷了二十年的打拚,F先生在北京,有房、有業、有舒適的社交網絡,妻子也有自己的事業,家中兩個孩子,老大上小學二年級,剛適應學校環境。
從前,「80後」是「為自己代言」的個性弄潮兒,被時間和經歷賦予更多重的社會身份後,現在F先生的人生序列中,排名第一的是孩子。
「前往新加坡,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的教育通路問題。」F先生回望來時路,將自己全家搬來新加坡的理由總結為這一點。
2019年,F先生和妻子傾盡全力,在北京朝陽區買了一個很小的學區房,確保孩子有一個中上的學校可以上。眾所周知,北京的升學率比起國內絕大部分省份都要高,但要上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也並非易事。

新加坡聖淘沙海洋館
圖源/IC
新加坡的升學率比北京要高得多,這意味著孩子擁有更多的可能獲得優質教育。
F先生舉例,在北京也許前1%的優秀孩子才能考上清華北大,但在新加坡前25%的學生就能上南洋理工或者是新加坡國立,更優秀的前15%可以申請美國的常春藤或者是英國的頂級名校。教育通路不一樣,卷的程度也從困難到難。
犧牲最大的也許是妻子,為此她辭去了工作。換了環境後,孩子很快就適應了新的學校,反而是大人在一開始的兩三個月感受到困難。
紙質郵寄的水電帳單、沒有排煙管的廚房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昂貴的物價、車價和房價讓原本中產的F先生難免感到落差。
F先生的心對新加坡是游離的,現在的工作他很喜歡,但如果家人適應不了這裡的生活,他還是會更看重家人的感受。
02 J先生 支付公司創業者
來新加坡20年
18歲懵懂做出的選擇,撥動了命運的齒輪
教育,也是J先生來新加坡的重要原因。
2000年前後,他還在國內西北知名的大學剛上大一,得到了公費去新加坡留學的機會,出於對國際化教育的好奇,他懵懵懂懂地啟程了,誰知一待就是二十年。
作為留學生,他切身體會到了新加坡與中國大陸教育方式的差異。

新加坡果園路人行道
圖源/IC
例如學計算機,不同於中國循序漸進的教授方式,在新加坡,學生連電腦都沒摸過的情況下,老師會先告訴你,期末考試要去設計一個電梯,接下來的時間中,學生就要想方設法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樣的教育方式,實際上能幫助學生更從容地走上社會,J先生認為,在社會上面對的大部分問題都是開放性的,海外教育能夠開發學生的想像力,面對問題有多樣的解決策略。
大三的時候,J先生就和幾個朋友做了一個新加坡本地的美食網,算是創業的第一次嘗試。
畢業求職時,J先生做了一些職業性格測試,他的競爭意識和承壓力都比較高。招聘官建議他去創業,因為他有很好的風險管理能力,卻並不適合到一個結構化的體系中工作。
於是,他開啟了創業之旅。但事實上,第一個項目是在中國做的,聚焦地產領域。
為什麼沒有選擇在新加坡進行創業?J先生認為,新加坡更像一個學校,因為市場比較小,比較適合練手。但新加坡創業如同溫室中養花,想要真正鍛鍊能力,還是要到中國、美國這樣殘酷的商業環境中去。
「講規矩」三個字一再被J先生提到。新加坡的各種法律法規特別健全,政府提供創業基金,起步比較容易。但是小小的溫室終究培育不出強悍的植物,只有中國這樣的統一大市場才能出現頭部公司。
他覺得,中國市場消費者需求比較統一,市場規模又足夠大,在北京、上海做出的項目可以很順暢地推廣到全國。但像東南亞各國語言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消費文化不同,這樣的市場是很割裂的。由於習慣了中國的市場優勢,很多中國企業出海會遇到瓶頸。
中國的市場優勢,讓身處新加坡的J先生現在仍做中國公司的生意。他的公司是阿里巴巴在東南亞合作的第一家支付公司,幫助做商務落地、商戶清算等板塊。

新加坡CBD聚集了無數國際金融公司和時尚品牌
攝/陳亮
立足新加坡,連接中國與全球經濟,是新加坡創業者的秘密武器。
新加坡的文化優勢,地理優勢,法制優勢,在一定程度上代償了市場的缺點。在地球村時代,他決定留在新加坡。這個國家給J先生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他的家庭、事業,包括二十年的光陰都紮根在這裡。
「不可能再搬再動了」,J先生肯定道。
03 Wendy 監管科技公司Beosin CEO
來新加坡15年
從黃土高原到花園城市,見證東南亞支付寶崛起
從小見慣了黃土高原的西安人Wendy,在21世紀初從西安交大去復旦讀碩時,曾感嘆過上海的綠化真好。
那時的她也沒有想到,畢業兩年後,她會一個人拎著兩個箱子,沿著充滿熱帶風情的東海岸大道,闖入「花園城市」新加坡。
在那裡,她開啟了在東南亞支付領域長達十餘年的征戰。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讓無數外國人湧入中國,也讓更多中國人走出去看世界,同時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開始出海鋪設國際業務。走出去的幸運,降臨在當時27歲的Wendy身上。
在中國銀聯工作的Wendy,獲得少數的國際崗機會,前往新加坡開拓東南亞市場。

中國餐飲企業進入新加坡機場
攝/陳亮
一開始,新加坡對於Wendy而言只是短擇,一個讓她將案頭的戰略研究付諸實踐的試煉場。「那時候還帶著一種把中國品牌做到海外去的民族情結,還是很青澀的。」Wendy回憶道。
2013年外派到期後,Wendy短暫回國過。恰逢支付寶創立海外業務,那時支付寶和馬雲還沒有這麼大的名氣,但被這家公司的激情觸動到,她當機立斷辭職加入。
東南亞支付寶最開始的班底是什麼樣的?四個人,四張桌,這就是全部。
最初項目交給Wendy時,連具體目標都沒有,只是說這件事必須要去做、大膽地做。4年東南亞支付板塊的業務經驗,讓Wendy有從0到1把東南亞支付寶做起來的底氣。現在,東南亞支付寶的員工規模可觀,形成了足夠強的戰鬥力。
回憶打怪升級之路看似輕描淡寫,但只有深入局中的Wendy深刻明白,在新加坡闖出一番事業並不簡單。
新加坡的商業和社會體制非常西化,在溝通和流程體制上和中國很不一樣。例如在新加坡不需要應酬,也沒有酒桌文化,比拼的是硬實力,有時候喝一杯咖啡就能談成一筆生意。
早年Wendy剛到新加坡的時候,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水平還沒有現在這麼高,她在外談生意,有時會感受到不被特別尊重。尤其當時有的中國女孩在新加坡的夜總會工作,部分新加坡人對來自中國的職場女性也帶有一些刻板印象。
但在Wendy整體看來,新加坡擁有穩定的政策環境和開放公平的營商環境,這是對中國企業最有吸引力的地方。立足新加坡,放眼全球,對於創業者而言是比較合適的發展路徑。

中國咖啡企業出海新加坡
攝/陳亮
「在新加坡創業永遠都不能只把你的目光放在本地市場上,因為本地的人口規模和市場都非常有限。你可以立足在新加坡,然後調動整個供應鏈去滿足更大的,例如亞洲、歐美的市場。」Wendy這樣評價。
04 T先生 資深科幻編輯來新加坡1年
打包理想,即刻出發
科幻,對於T先生來說,是他在羈旅中安身的船錨。他最早在成都《科幻世界》雜誌社工作,從見習編輯開始,一路做到了編輯部的主任和《科幻世界》英文版的主編。目前科幻圈比較著名的作者,T先生基本上都看過他們的作品,而且相當一部分是他做責編。
2000年以後網文崛起,T先生對網文的發展潛力十分看好,於是毅然決然離開了故鄉成都,奔赴北京數字出版機構中文在線任職。隨著寒冬凜冽,中國科幻的想像力在某種程度上無法突破,T先生決定到新加坡送中國科幻遠航。
作為異鄉客,T先生認為新加坡的一些法規很容易讓人情緒崩潰,比如說禁止在室內裸體、絕大部分地區禁止吸菸、甚至不許在街上大聲唱歌等等。不知情的人其實非常容易觸犯這些法律,一旦觸犯就會受到很重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