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完疫苗的不用担心。突破性感染还重症的几率就跟中4D一样小。所以很高兴年轻人可以理智看待问题,向前进吧。”

“那就继续吧,我们心理上准备好了。”

“新冠不可能被真实消除的,所以抓紧机会去适应它,不然跟新冠斗了两年以后,难道你希望重新解封时还是一样的结果吗?”

也有网友设想了一下,如果病例日增上千,到时就不止是住院的问题了。
“如果真的日增2000例,那只要1个礼拜,我们的医院就会被挤满,准备好睡走廊吧,即便你给了一样的医药费。”

而且对于现在的情况来说,有几点很奇怪。
比如,一边要求本地居民要有责任感,一边放外国游客进来。
“当你们要求我们要保持警惕,并且将社交活动减到最低的时候,却同时保持对那些外国游客开放,让他们进来到处耍。这真的不奇怪吗?”

(当局已经又批准了1400多个德国已接种疫苗游客的旅游申请。)
另外,放任传播的话如果情况严重再来一次阻断,到时候伤害难道不比现在大?
“已经有一些人从普通病房转移到ICU了!当然现在第一要务就是降低住院率。但是你想的太简单了,不是说去ICU的人少,日增病例再高就都OK。做点什么吧,不要后悔莫及。你想要等到餐饮业、商场都被感染关门,然后到时重开都没人敢做生意?对经济不也是重创?

基本上,网友们有支持的,但不算多。大部分人还是会担心。
有小伙伴吐槽,说不定以后朋友见面聊天问候方式都得“新冠体”

。。。 从现在当局的意思来看。
新加坡是经济要,人也要。
想像新加坡是一支船队。
当局在疫情、人命、经济中把著大船的龙头,这点很不容易,我们知道。但也要考虑到身后的小船。
感染新冠落在单独的家庭上都会是个大事,更别提还要做好可能会有人因此重症、甚至死亡的准备。

“一句话总结,所有人在这一波都准备好了,稳住了,大风浪就要来了。”
下一步怎么走 新加坡共存路线没地方可抄
新加坡国家小,人口570万,但是疫苗接种率却有81%。
放眼全球,英国疫苗接种率65%,以色列61%。
据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副教授表示,英国的病例激增了,但住院、重症、死亡人数没有跟着病例大幅增加。
所以,接下去这一周会是非常关键的一周。
决定着新加坡到底该何去何从。

来源:the star
现在的感染病患,大概需要2周时间病情会恶化到需要入住ICU的程度。
就看接下来这两周的情况。 如果重症死亡人数跟病例激增一样大幅上升,那么我们就得采取措施抑制病毒传播。
但如果,病例激增,重症跟死亡数量保持稳定,或者缓慢增长,本地医疗系统足以应付。
那么新加坡就可以继续跟病毒共存。

所以说,接下来几周可能会是新加坡自疫情出来以来的“最黑暗”时期。
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但也有机会成功。
因为当局在摸索属于新加坡的共存路线。
这个路线,不是英国的,不是以色列的,也不是美国的,欧洲的。

正如网友所言,新加坡有自己的国情,土地小,人多密集,如何控制、爆发可能出现的后果并不能完全参照其他国家。
偏偏经济也熬不起长期封锁。
为了不再出现像去年的经济衰退、失业潮、倒闭潮,为了保住新加坡惯有的国际地位,只能开放。
要怎样共存,能不能真正共存。
是继续开放解封,还是重新捡起去年的防疫策略,就看接下来这几周了。
一直到昨天,本地的重症病患保持稳定,26人吸氧,7人住在ICU。

前日住院情况
现在的决策,是新加坡要做到2个避免。
避免医疗系统崩坏、死亡人数失控。
避免重新收紧措施,封城,回到阻断期。 这种两全,要做到得有多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