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宽松而自由的宗教政策和新加坡政府刚柔并济的治理之下,无论是古老的宗教还是新兴的宗教,无论是跨国界的世界性宗教还是人数极少的民族性宗教,在新加坡都得以享有一席之地,和谐共处。

03. 当宗教遇上疫情
此次新加坡疫情爆发早期,宗教场所成为了聚集性疫情的高发区,共有四个宗教场所相关的疫情感染群。

图片来源:8视界新加坡
基督生命堂是新加坡本地第三个感染群,共有十例确诊病例,且出现了新加坡第一例死亡病例,逝世的是患有慢性心脏疾病和高血压的75岁老人。

神召会恩典堂于2月12日被卫生部列为感染群,共有23例确诊病例,一度成为新加坡本地规模最大的感染群。
《联合晚报》在2月25日发布的文章中曾称其为“本地最大冠病感染群”。

神召会恩典堂主任牧师也是确诊病例之一,此外,教会的一名男职员出现症状后仍抱病上班,进而感染教会的7名同事和9名教友。
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传染病专科医生梁浩楠之前在受访时也曾表示:神召会恩典堂感染群的情况,可被称为“超级传播事件”。
而且,这两个教会感染群之间还存在关联:

图片来源:8视界新加坡
3月18日,卫生部公布宏茂桥Al Muttaqin回教堂为新的感染群,这个感染群总共有三起病例,第一例是曾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城堡回教堂参与万人集会的输入型病例,在3月12日确诊,另外两起分别在3月17日和18日确诊。4月16日,经过两轮病毒潜伏期(28天)都未出现新病例,不再被列为感染群。
卫生部同样在3月18日宣布将位于武吉知马的新加坡教会列为感染群,共有五起病例,第一例确诊病例跟裕廊战备军人协会俱乐部(SAFRA)新春晚宴感染群有关联,于3月7日确诊;最后一例病例在3月17日确诊;4月16日不再被列为感染群。
宗教场所因信徒聚集、人员难以追踪,且宗教仪式时间较长,极易成为疫情高发地,新加坡几个宗教场所相关感染群也是如此。
新加坡宗教抗疫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加强防控。
3月14日,新加坡政府宣布一系列措施减少社交接触的措施。针对私人聚会和宗教聚会,政府除了劝请主办方尽量把活动人数限制在250人以下,也建议应减少拥挤,以及确保通风等措施。
2-3月的“佛系”防疫阶段,更多宗教场所只是短暂性关闭或加强消毒措施。

图片来源:8视界新加坡
第二阶段,暂停集会。
随后,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在宗教场所的传播,新加坡各个宗教都陆续发放了暂停集会的通知:
2月14日,天主教新加坡教区总主教吴成才在发给信徒的信函中指出,由于目前的冠病疫情显得难以控制,所有在平日和周末举行的弥撒活动将从2月15日中午开始无限期暂停,直到情况更为明朗。同样的,所有大型聚会包括研讨会、交流会等都应暂停。
3月20日,圣公会新加坡教区宣布,所有教堂的礼拜活动和聚会暂停。同周,新加坡卫理公会会督张振忠致函教会会员说,为了配合当局的措施,提倡保持安全距离、减少社交接触,卫理公会将暂停活动。
据悉,圣公会新加坡教区有27个不同大小的牧区,每星期平均约有2万1000人出席教会活动。卫理公会在新加坡共有46所教堂,信众超过4万4000个。

第三阶段,关闭宗教场所。
3月24日,新加坡政府发布新的防控措施,宣布所有的宗教仪式和聚会须取消,宗教场所可向私人开放,但不能超过10人。
4月7日,新加坡开始落实阻断措施,所有宗教场所都必须关闭。
由于宗教自身特定活动,回教几乎成为此次新加坡抗疫中受影响最大的宗教。
每一周的星期五正午过后,全世界不同地区的穆斯林信徒都会到清真寺集体祷告,这一活动在回教中称 Salat al-Jumu'ah,意为“齐聚一堂的礼拜”。3月,五名新加坡人曾到吉隆坡大城堡回教堂参加大型活动并在返新后确诊,曾去过新加坡本地至少10所回教堂,带来传染风险。新加坡本地70余所回教堂随即关闭,星期五祈祷也暂停。
斋月是回教的一个习俗,会在伊斯兰历的第九个月进行,期间回教徒会进行自省忏悔,自黎明至黄昏时段禁食。开斋节在新加坡是法定假日之一,被称为 “Hari Raya Aidilfitri” 或 “Hari Raya Puasa”,它标志着斋月的结束。2020年的斋月是4月24日到5月23日,开斋节是5月23日,刚好在阻断期之内。
此外,5月15日,新加坡回教理事会宣布,由于疫情影响,今年900名已注册前往中东朝圣的本地回教徒,须把行程延后至明年。

集体祷告暂停;斋月在家进行,不能聚会;朝圣也要延后……这次疫情给新加坡的回教徒带来不少考验,而回理会也推出多项措施,以保证本地回教徒在安全的情况下履行宗教义务:
回教宗教司纳兹鲁汀和其他教士在开斋节前夕和当天早上,通过线上频道、回理会Facebook和各回教堂的Facebook专页、新传媒马来语电台等渠道,带领回教徒祈祷;
总统府也首次举办虚拟开放日,借助科技让无法实际参观总统府的公众,通过视讯同总统一起参观,以别开生面的方式欢庆开斋节。

图片来源:联合早报
新加坡总统哈莉玛指出:当疫情过去,她相信本地回教社群将能从这次经历中变得比以往更坚韧,对信仰更坚定。
随着宗教场所的关闭和集会活动的暂停,新加坡没有再出现新的宗教相关感染群。
6月2日,新加坡安全开放第一阶段,各宗教场所逐步重开。
这也不由得让人担心:宗教集会是否会再次成为防疫缺口,给新加坡疫情带来反弹?
据8视界新加坡报道,早在5月20日,神料店获准重开四天,有店家提早半小时营业,没想到天未亮开店前,就有顾客开始排队;光明山普觉禅寺6月已有500人预约,其中包括祭拜祖先的家属、以及到大殿礼佛的信徒。

这么一看,6月2日开放宗教场所后,迎来大批人潮或许是在所难免的?
好在目前的情况还算乐观。
新加坡政府规定,宗教场所必须确保现场没有人龙,也只可以有单向出入口;只获准进行私人宗教活动,每次以5户为限;信徒可以到宗教场所祈祷,允许与同住的人共同前往,但以5人为限。
据《联合早报》报道,光明山普觉禅寺虽然预约满满,但现场井然有序。

图片来源:联合早报
韭菜芭城隍庙重开一上午迎来近百名信徒,香客出入现场、测量体温烧香烧金纸都严格遵守规则。
新加坡基督教全国教会理事会早前受询时说,大部分教堂选择暂时不开放,多数较倾向于第二阶段,也就是能进行简单宗教仪式和圣餐仪式时才开放。6月3日,则一改初衷,允许教堂在第一阶段解封期重开。
新加坡回教理事会受访时表示:70所回教堂中,6所暂时不开放。6月8日起,46座回教堂将延长开放时间,让回教徒进行私人祷告。
香火鼎盛的四马路观音堂受限于人潮控管等因素,决定继续关闭,待解封第二阶段再视情况决定。
……
早前,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于6月4日在国会会议上表示,若太快恢复太多活动,2019冠状病毒病例和感染群或再次涌现,到时新加坡将必须重新收紧措施,放慢开放的步伐。
我国将继续针对较高风险的活动采取较谨慎的做法,例如涉及大批人长时间共处在封闭式空间的活动。这就包括宗教活动、戏院、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夜总会、酒吧、卡拉OK等公共娱乐场所。

宗教与信仰,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当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还是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早期积极控制宗教传染群疫情,中期严格关闭宗教场所,解封后保证安全活动,同时一直采取各种方式帮助教徒们履行宗教义务,新加坡基本达成了尊重宗教与防控疫情之间的平衡。
伴随疫情而来的有恐惧,也有重重的未知,而希望和信仰越发成为积极迎接挑战的源泉。希望不会泯灭,信仰也不会动摇。正如新加坡白领,天主教信徒 Sarah 所说:
“事情总会过去的。”
希望这一日早日到来,也希望信仰可以一如既往地抚慰人们心头的创伤。

⊙文章版权归“SingPlus新加坡直通车”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