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寬鬆而自由的宗教政策和新加坡政府剛柔並濟的治理之下,無論是古老的宗教還是新興的宗教,無論是跨國界的世界性宗教還是人數極少的民族性宗教,在新加坡都得以享有一席之地,和諧共處。

03. 當宗教遇上疫情
此次新加坡疫情爆發早期,宗教場所成為了聚集性疫情的高發區,共有四個宗教場所相關的疫情感染群。

圖片來源:8視界新加坡
基督生命堂是新加坡本地第三個感染群,共有十例確診病例,且出現了新加坡第一例死亡病例,逝世的是患有慢性心臟疾病和高血壓的75歲老人。

神召會恩典堂於2月12日被衛生部列為感染群,共有23例確診病例,一度成為新加坡本地規模最大的感染群。
《聯合晚報》在2月25日發布的文章中曾稱其為「本地最大冠病感染群」。

神召會恩典堂主任牧師也是確診病例之一,此外,教會的一名男職員出現症狀後仍抱病上班,進而感染教會的7名同事和9名教友。
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之前在受訪時也曾表示:神召會恩典堂感染群的情況,可被稱為「超級傳播事件」。
而且,這兩個教會感染群之間還存在關聯:

圖片來源:8視界新加坡
3月18日,衛生部公布宏茂橋Al Muttaqin回教堂為新的感染群,這個感染群總共有三起病例,第一例是曾到馬來西亞吉隆坡大城堡回教堂參與萬人集會的輸入型病例,在3月12日確診,另外兩起分別在3月17日和18日確診。4月16日,經過兩輪病毒潛伏期(28天)都未出現新病例,不再被列為感染群。
衛生部同樣在3月18日宣布將位於武吉知馬的新加坡教會列為感染群,共有五起病例,第一例確診病例跟裕廊戰備軍人協會俱樂部(SAFRA)新春晚宴感染群有關聯,於3月7日確診;最後一例病例在3月17日確診;4月16日不再被列為感染群。
宗教場所因信徒聚集、人員難以追蹤,且宗教儀式時間較長,極易成為疫情高發地,新加坡幾個宗教場所相關感染群也是如此。
新加坡宗教抗疫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加強防控。
3月14日,新加坡政府宣布一系列措施減少社交接觸的措施。針對私人聚會和宗教聚會,政府除了勸請主辦方儘量把活動人數限制在250人以下,也建議應減少擁擠,以及確保通風等措施。
2-3月的「佛系」防疫階段,更多宗教場所只是短暫性關閉或加強消毒措施。

圖片來源:8視界新加坡
第二階段,暫停集會。
隨後,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在宗教場所的傳播,新加坡各個宗教都陸續發放了暫停集會的通知:
2月14日,天主教新加坡教區總主教吳成才在發給信徒的信函中指出,由於目前的冠病疫情顯得難以控制,所有在平日和周末舉行的彌撒活動將從2月15日中午開始無限期暫停,直到情況更為明朗。同樣的,所有大型聚會包括研討會、交流會等都應暫停。
3月20日,聖公會新加坡教區宣布,所有教堂的禮拜活動和聚會暫停。同周,新加坡衛理公會會督張振忠致函教會會員說,為了配合當局的措施,提倡保持安全距離、減少社交接觸,衛理公會將暫停活動。
據悉,聖公會新加坡教區有27個不同大小的牧區,每星期平均約有2萬1000人出席教會活動。衛理公會在新加坡共有46所教堂,信眾超過4萬4000個。

第三階段,關閉宗教場所。
3月24日,新加坡政府發布新的防控措施,宣布所有的宗教儀式和聚會須取消,宗教場所可向私人開放,但不能超過10人。
4月7日,新加坡開始落實阻斷措施,所有宗教場所都必須關閉。
由於宗教自身特定活動,回教幾乎成為此次新加坡抗疫中受影響最大的宗教。
每一周的星期五正午過後,全世界不同地區的穆斯林信徒都會到清真寺集體禱告,這一活動在回教中稱 Salat al-Jumu'ah,意為「齊聚一堂的禮拜」。3月,五名新加坡人曾到吉隆坡大城堡回教堂參加大型活動並在返新後確診,曾去過新加坡本地至少10所回教堂,帶來傳染風險。新加坡本地70餘所回教堂隨即關閉,星期五祈禱也暫停。
齋月是回教的一個習俗,會在伊斯蘭曆的第九個月進行,期間回教徒會進行自省懺悔,自黎明至黃昏時段禁食。開齋節在新加坡是法定假日之一,被稱為 「Hari Raya Aidilfitri」 或 「Hari Raya Puasa」,它標誌著齋月的結束。2020年的齋月是4月24日到5月23日,開齋節是5月23日,剛好在阻斷期之內。
此外,5月15日,新加坡回教理事會宣布,由於疫情影響,今年900名已註冊前往中東朝聖的本地回教徒,須把行程延後至明年。

集體禱告暫停;齋月在家進行,不能聚會;朝聖也要延後……這次疫情給新加坡的回教徒帶來不少考驗,而回理會也推出多項措施,以保證本地回教徒在安全的情況下履行宗教義務:
回教宗教司納茲魯汀和其他教士在開齋節前夕和當天早上,通過線上頻道、回理會Facebook和各回教堂的Facebook專頁、新傳媒馬來語電台等渠道,帶領回教徒祈禱;
總統府也首次舉辦虛擬開放日,藉助科技讓無法實際參觀總統府的公眾,通過視訊同總統一起參觀,以別開生面的方式歡慶開齋節。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新加坡總統哈莉瑪指出:當疫情過去,她相信本地回教社群將能從這次經歷中變得比以往更堅韌,對信仰更堅定。
隨著宗教場所的關閉和集會活動的暫停,新加坡沒有再出現新的宗教相關感染群。
6月2日,新加坡安全開放第一階段,各宗教場所逐步重開。
這也不由得讓人擔心:宗教集會是否會再次成為防疫缺口,給新加坡疫情帶來反彈?
據8視界新加坡報道,早在5月20日,神料店獲准重開四天,有店家提早半小時營業,沒想到天未亮開店前,就有顧客開始排隊;光明山普覺禪寺6月已有500人預約,其中包括祭拜祖先的家屬、以及到大殿禮佛的信徒。

這麼一看,6月2日開放宗教場所後,迎來大批人潮或許是在所難免的?
好在目前的情況還算樂觀。
新加坡政府規定,宗教場所必須確保現場沒有人龍,也只可以有單向出入口;只獲准進行私人宗教活動,每次以5戶為限;信徒可以到宗教場所祈禱,允許與同住的人共同前往,但以5人為限。
據《聯合早報》報道,光明山普覺禪寺雖然預約滿滿,但現場井然有序。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
韭菜芭城隍廟重開一上午迎來近百名信徒,香客出入現場、測量體溫燒香燒金紙都嚴格遵守規則。
新加坡基督教全國教會理事會早前受詢時說,大部分教堂選擇暫時不開放,多數較傾向於第二階段,也就是能進行簡單宗教儀式和聖餐儀式時才開放。6月3日,則一改初衷,允許教堂在第一階段解封期重開。
新加坡回教理事會受訪時表示:70所回教堂中,6所暫時不開放。6月8日起,46座回教堂將延長開放時間,讓回教徒進行私人禱告。
香火鼎盛的四馬路觀音堂受限於人潮控管等因素,決定繼續關閉,待解封第二階段再視情況決定。
……
早前,新加坡衛生部長顏金勇於6月4日在國會會議上表示,若太快恢復太多活動,2019冠狀病毒病例和感染群或再次湧現,到時新加坡將必須重新收緊措施,放慢開放的步伐。
我國將繼續針對較高風險的活動採取較謹慎的做法,例如涉及大批人長時間共處在封閉式空間的活動。這就包括宗教活動、戲院、博物館、圖書館以及夜總會、酒吧、卡拉OK等公共娛樂場所。

宗教與信仰,這是一個永遠無法迴避的問題,而當宗教遇上疫情,新加坡還是交上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早期積極控制宗教傳染群疫情,中期嚴格關閉宗教場所,解封后保證安全活動,同時一直採取各種方式幫助教徒們履行宗教義務,新加坡基本達成了尊重宗教與防控疫情之間的平衡。
伴隨疫情而來的有恐懼,也有重重的未知,而希望和信仰越發成為積極迎接挑戰的源泉。希望不會泯滅,信仰也不會動搖。正如新加坡白領,天主教信徒 Sarah 所說:
「事情總會過去的。」
希望這一日早日到來,也希望信仰可以一如既往地撫慰人們心頭的創傷。

⊙文章版權歸「SingPlus新加坡直通車」所有,轉載請聯繫後台。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