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如何成为疫情防控模范生的

2020年03月28日   •   5301次阅读

新加坡人口不足600万,可做事却雷厉风行!

这些年,国际社会都非常关注新加坡,最早是研究新加坡的廉政体系,进而开发建立了企业的廉洁体系,后来又研究新加坡的城市治理,同样受益匪浅。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新加坡是最先遭难的国家之一,但是他们的防治举措可圈可点,防治效果走在了全球前列,这次又吸粉无数。

如果说中国在疫情防控上果断出手,严防严控,联防联控,为世界做出榜样,那么新加坡多管齐下,科学防控,堪称是比中国还有效的防疫典范。

截止3月25日,新加坡累计确诊病例558例,在亚洲排名倒数,但是他们治愈出院数高达152例,死亡人数只有2例。

WHO以新加坡为例称,该国一度是除中国大陆外、第二大疫情国。新加坡能控住疫情,靠的就是“坚持循证和科学,不遗余力检测每一起类似流感和肺炎的病例”。

事实上,新加坡抗疫两个多月以来,其结果不得不服:从2月21日以来,多日治愈人数大于新增病例,治愈率和数量都是中国境外最高。多数单日零新增。新加坡针对本次疫情都做了哪些有效防控?

1.下手早

公开资料显示,疫情来袭,看似的“佛系”新加坡反应速度却如豹般迅猛,是中国境外首个应对新冠病毒的国家。

1月3日,中国武汉卫健委通报“未发现明显人传人证据”。而前一天晚上,新加坡卫生部发布公告,通知医疗从业人员留意疑似新冠肺炎感染者,并按照不同年龄设置定点接诊医院。

同时,新加坡国际机场针对来自中国武汉的旅客,启动体温检测和异常者隔离。

1月29日,新加坡禁止14天内曾前往湖北的旅客及持有中国湖北签发护照的旅客入境或转机。

2天后,该国政府宣布,将入境禁令延伸至所有过去14天曾到中国大陆的旅客。而对从中国大陆入境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长期准证持有者,启动强制休假计划。

其反应之快速,大部分归功于“疾病暴发应对系统”(Disease Outbreak Response System Condition,简称DORSCON)。该系统建立于2003年SARS期间,经过SARS和2009年H1N1流感的考验,并不断完善。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新加坡将警戒级别定为第二级“黄色”。因为该国并非疫情原发地。只要减少境外输入,严控境内存量,就能实现防控目标。

2月7日,本地传播出现,新加坡将疫情警报级别,调至第三级“橙色”。是指“疫情严重,且容易人传人,但尚未在新加坡普遍传染,疫情仍受控制”。2003年SARS、2009年H1N1流感疫情,也是“橙色”预警。

从数次大型传染病防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机制很好地帮助新加坡度过了难关。

2.追踪快

新加坡是世界上率先采取用警察来追踪传染病链条的国家,且对每个病例都做了传播链条分析。所以他们很早就清晰梳理出了人传人的路线图,明确判断标准。

政府组织各部门快速成立联合追踪小组,联合交通、警察、社区等各方,快速追踪到确诊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并实施隔离措施。

从某种程度上讲,新加坡在疫情早期就开始实施的传染链条追踪措施,从源头上控制住了传染者的流动,从而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

3.医疗强

新加坡拥有强大的医疗保障资源,从而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支撑。

1月2日开始,新加坡800多家诊所就接到中国武汉的新冠疫情警报。1月3日起,它们开始就疫情分检和转运做准备。

这些私人诊所一般只有一间房。在防疫中,它们的职责在于发现可疑病人(有流行病学史,有呼吸道症状),然后按流程,转到上一级医院。每一个“哨点”都完全融入整体防疫系统,并同步高效运转。

来看一组数据: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是721.5平方公里,不及北京市大兴区(约1012平方公里)。1月24日,北京一级响应,启动发热门诊为101家,数量约为新加坡的1/10。

与英国,瑞典不同,新加坡不建议健康群众戴口罩。具体措施如下:

-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

-N95留给医护人员,普通人不要戴;

-如果你咳嗽和喷嚏,戴普通医用口罩;

-保持个人卫生和常洗手优于戴口罩。

为什么这样做?新加坡卫生部的官员表示,此措施可以在避免浪费的同时保障医护人员的“救命”资源。

笔者认为,此举一方面也出于新加坡官方对病毒传染源有效快速隔离的自信。从效果上来看,他们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4.手腕铁

新加坡对疑似感染人员进行隔离事,实施“不服从,必严罚”的铁腕政策。

在此基础上,新加坡对疑似者、有密切接触史者,实施“强制休假令”(Leave of Absense)和“居家隔离令”(Stay-Home Notice)等,亦旨在减少社区传播。

“这些措施堪称铁腕。”《财富》杂志援引新加坡法务大臣发言称,“新加坡毫不犹豫地对违反规则的人采取强硬行动。”

一旦“被隔离”,新加坡政府会安排专人,每天打电话、登门拜访,确保人们留在隔离场所。据称,相关行动小组每天“突击检查”,超千次。

如果有人试图隐瞒疫情、提供不正确资讯、破坏上述规定,都属违法行为,代价高昂。

5.速辟谣

针对疫情,新加坡政府自建“辟谣专题页”,用WhatsApp“强推”信息。

截至3月25日,新加坡政府不下10次发布辟谣通报。社交媒体脸书接到政府指示,在有关“造假文”下,自动附上政府打假专题页连结。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表示,“恐惧比病毒更有杀伤力”。而信息透明,也能避免恐慌带来的麻烦。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新加坡这次防疫出彩,不是靠侥幸,也不靠过度防控,而是依靠逐步建立的医疗基础体系和日积月累的运作,从而有效保障突发紧急事件后的快速正确处置。

新冠疫情还在继续。新加坡也未完全摆脱病毒困扰。但希望深受疫情之苦的各国,能严谨借鉴别国经验,别再“抄错作业”。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