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口不足600萬,可做事卻雷厲風行!
這些年,國際社會都非常關注新加坡,最早是研究新加坡的廉政體系,進而開發建立了企業的廉潔體系,後來又研究新加坡的城市治理,同樣受益匪淺。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新加坡是最先遭難的國家之一,但是他們的防治舉措可圈可點,防治效果走在了全球前列,這次又吸粉無數。
如果說中國在疫情防控上果斷出手,嚴防嚴控,聯防聯控,為世界做出榜樣,那麼新加坡多管齊下,科學防控,堪稱是比中國還有效的防疫典範。

截止3月25日,新加坡累計確診病例558例,在亞洲排名倒數,但是他們治癒出院數高達152例,死亡人數只有2例。
WHO以新加坡為例稱,該國一度是除中國大陸外、第二大疫情國。新加坡能控住疫情,靠的就是「堅持循證和科學,不遺餘力檢測每一起類似流感和肺炎的病例」。

事實上,新加坡抗疫兩個多月以來,其結果不得不服:從2月21日以來,多日治癒人數大於新增病例,治癒率和數量都是中國境外最高。多數單日零新增。新加坡針對本次疫情都做了哪些有效防控?
1.下手早
公開資料顯示,疫情來襲,看似的「佛系」新加坡反應速度卻如豹般迅猛,是中國境外首個應對新冠病毒的國家。

1月3日,中國武漢衛健委通報「未發現明顯人傳人證據」。而前一天晚上,新加坡衛生部發布公告,通知醫療從業人員留意疑似新冠肺炎感染者,並按照不同年齡設置定點接診醫院。
同時,新加坡國際機場針對來自中國武漢的旅客,啟動體溫檢測和異常者隔離。

1月29日,新加坡禁止14天內曾前往湖北的旅客及持有中國湖北簽發護照的旅客入境或轉機。
2天後,該國政府宣布,將入境禁令延伸至所有過去14天曾到中國大陸的旅客。而對從中國大陸入境的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和長期准證持有者,啟動強制休假計劃。

其反應之快速,大部分歸功於「疾病暴發應對系統」(Disease Outbreak Response System Condition,簡稱DORSCON)。該系統建立於2003年SARS期間,經過SARS和2009年H1N1流感的考驗,並不斷完善。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新加坡將警戒級別定為第二級「黃色」。因為該國並非疫情原發地。只要減少境外輸入,嚴控境內存量,就能實現防控目標。

2月7日,本地傳播出現,新加坡將疫情警報級別,調至第三級「橙色」。是指「疫情嚴重,且容易人傳人,但尚未在新加坡普遍傳染,疫情仍受控制」。2003年SARS、2009年H1N1流感疫情,也是「橙色」預警。
從數次大型傳染病防控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機制很好地幫助新加坡度過了難關。
2.追蹤快
新加坡是世界上率先採取用警察來追蹤傳染病鏈條的國家,且對每個病例都做了傳播鏈條分析。所以他們很早就清晰梳理出了人傳人的路線圖,明確判斷標準。

政府組織各部門快速成立聯合追蹤小組,聯合交通、警察、社區等各方,快速追蹤到確診者及其密切接觸者,並實施隔離措施。
從某種程度上講,新加坡在疫情早期就開始實施的傳染鏈條追蹤措施,從源頭上控制住了傳染者的流動,從而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
3.醫療強
新加坡擁有強大的醫療保障資源,從而為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支撐。
1月2日開始,新加坡800多家診所就接到中國武漢的新冠疫情警報。1月3日起,它們開始就疫情分檢和轉運做準備。

這些私人診所一般只有一間房。在防疫中,它們的職責在於發現可疑病人(有流行病學史,有呼吸道症狀),然後按流程,轉到上一級醫院。每一個「哨點」都完全融入整體防疫系統,並同步高效運轉。
來看一組數據:新加坡的國土面積是721.5平方公里,不及北京市大興區(約1012平方公里)。1月24日,北京一級響應,啟動發熱門診為101家,數量約為新加坡的1/10。

與英國,瑞典不同,新加坡不建議健康群眾戴口罩。具體措施如下:
-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
-N95留給醫護人員,普通人不要戴;
-如果你咳嗽和噴嚏,戴普通醫用口罩;
-保持個人衛生和常洗手優於戴口罩。
為什麼這樣做?新加坡衛生部的官員表示,此措施可以在避免浪費的同時保障醫護人員的「救命」資源。
筆者認為,此舉一方面也出於新加坡官方對病毒傳染源有效快速隔離的自信。從效果上來看,他們也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4.手腕鐵
新加坡對疑似感染人員進行隔離事,實施「不服從,必嚴罰」的鐵腕政策。
在此基礎上,新加坡對疑似者、有密切接觸史者,實施「強制休假令」(Leave of Absense)和「居家隔離令」(Stay-Home Notice)等,亦旨在減少社區傳播。

「這些措施堪稱鐵腕。」《財富》雜誌援引新加坡法務大臣發言稱,「新加坡毫不猶豫地對違反規則的人採取強硬行動。」
一旦「被隔離」,新加坡政府會安排專人,每天打電話、登門拜訪,確保人們留在隔離場所。據稱,相關行動小組每天「突擊檢查」,超千次。
如果有人試圖隱瞞疫情、提供不正確資訊、破壞上述規定,都屬違法行為,代價高昂。
5.速闢謠
針對疫情,新加坡政府自建「闢謠專題頁」,用WhatsApp「強推」信息。
截至3月25日,新加坡政府不下10次發布闢謠通報。社交媒體臉書接到政府指示,在有關「造假文」下,自動附上政府打假專題頁連結。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表示,「恐懼比病毒更有殺傷力」。而信息透明,也能避免恐慌帶來的麻煩。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新加坡這次防疫出彩,不是靠僥倖,也不靠過度防控,而是依靠逐步建立的醫療基礎體系和日積月累的運作,從而有效保障突發緊急事件後的快速正確處置。

新冠疫情還在繼續。新加坡也未完全擺脫病毒困擾。但希望深受疫情之苦的各國,能嚴謹借鑑別國經驗,別再「抄錯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