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只有719.1平方公里、人口只有564万的弹丸小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弹丸小国的经济总量却达到了3610亿美元,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34位,人均GDP约为6.4万美元,排名全球第6位。经济发达的新加坡也因为在城市治理方面的独特经验被誉为“花园城市”。应该说新加坡作为一个小而精的国家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远远超越其体量的影响力。

公元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中出现了对新加坡最早的历史记载:当时东吴的船队在马来半岛的最南端发现了一个叫”蒲罗中“的小岛。”蒲罗中“成为了中国史籍中对新加坡最早的称呼,这比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早了一千多年。公元1299年三佛齐王国的一位王子圣多罗伏多摩来到新加坡岛建立僧伽补罗国( 又译为新加坡拉)。新加坡的名称最早就得自于此。

公元1398年崛起于爪哇岛东部的满者伯夷王朝出动号称20万人的军队乘坐300艘大型战舰与100多艘辅助小船通过巽他海峡抵达新加坡岛。在持续作战长达1多月之后满者伯夷士兵拥入城内大肆劫掠,这座中世纪的新加坡城因此被彻底摧毁。这个中世纪的新加坡本土王朝就此灭亡,此后直到现代新加坡国家独立为止新加坡再也没诞生过独立的本土政权。

18世纪英国逐渐征服印度次大陆之后就把打开与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贸易作为下一步的目标。这就要求英国必须在东南亚获得一个从南亚通往东亚的航路上的中转站,而新加坡所在的马六甲海峡恰恰最适合发挥这样的作用。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雇员史丹福·莱佛士在新加坡登陆。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新加坡一开始是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从1867年新加坡升级成为英国直接管辖的海峡殖民地。

到19世纪末新加坡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新加坡的贸易增长了八倍。英国为促进当地的开发建设大力吸引外来移民以充实新加坡的劳动力。新加坡的土著民族主要是马来人,然而在英国殖民时期大量华人和印度人涌入新加坡,同时也出现了来自英国等欧洲国家的移民与华人、马来人、印度人通婚的现象,由此形成了如今新加坡的华裔、马来裔、印度裔、欧亚混血裔四大族群。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本侵占。在被日本占领的三年间这个弹丸小岛上就有数万人被日军屠杀,就连日后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也险些命丧日军之手。这还只是直接死于日军屠杀的人数,并不包括被日军强征后死亡的劳工。被日军占领的三年时间是新加坡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与此同时也是新加坡人自主意识抬头的岁月。1945年8月15日新加坡人终于迎来了日本的战败投降,然而仅仅一个月后英国人又重回新加坡。

战后的新加坡与战前已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发言权,英国所任命的总督所掌握的权力被分散,一个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组成的顾问组成立。该体系于1947年7月变为两个分开的行政及立法会议。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举行了第一次选举。1953年底新加坡通过修改宪法获得了较大的自治权。1959年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职,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

尽管新加坡已取得自治地位,然而当时的新加坡其实并不想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由60个小岛组成的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仅相当于北京的1/23,常住人口只有448万。在这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上各类资源少之又少,连淡水都要从对岸马来亚的柔佛州进口。可以说新加坡人无时无刻不面对着严峻的生存压力。1961年5月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砂拉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马来西亚。

对此李光耀决定举行全民公投,最后71%的人投了赞成票。1963年9月新加坡在脱离了英国的统治之后正式加入马来西亚。然而这场结合从一开始就潜伏下了分家的种子:新独立的马来亚联合邦是个多元种族社会——马来人和非马来人(主要为华人和印度人)几乎各占一半。新加坡人口中74.2%是华人,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后直接改变了马来西亚的种族结构。

本来新、马两地之间的种族冲突就比较尖锐,而两地之间的党派矛盾进一步刺激了双方的对立:马来西亚的独立是在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巫统奋斗下实现的,于是巫统成为了独立后的马来西亚的执政党;而新加坡的执政党则是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1963年由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党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加坡州选举。然而联盟党不仅未添一席,连原有的三个选区也被人民行动党夺取。

一时间在马来西亚国内“马来人至上”和反种族主义两种呼声针锋相对。最终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并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新加坡就这么被动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事实上新加坡并非对此心甘情愿——李光耀在其回忆录里不无伤感地提到:在新马正式宣布分离那天他感到马来人如休妻般地抛弃了新加坡。

新加坡的独立并不是自主选择,而是被马来西亚排挤的结果。独立之初的新加坡是一个潮湿、混乱的小岛,黑社会势力猖獗、妓娼遍地、毒品泛滥,卫生条件极差,教育水平落后,没有统一的文化和语言……当时的新加坡面临着为害甚巨的社会公害:自新加坡开埠以来涌入这里的移民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秘密结社组织,由于当时法律制度的缺失,普通百姓出于生计往往选择依附于这些帮会组织。

这些帮会组织不时会爆发暴力冲突,一时间黑帮组织的暴力犯罪行为成为困扰新加坡社会的首要顽疾。在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的早期移民中男性占据绝对多数,这就导致新加坡一度出现过光棍遍地的现象,这些光棍同样有生理需求,正是这种生理需求催生了拐卖妇女、强迫卖淫的黑市市场。在当时的新加坡抢劫、盗窃、吸毒等犯罪现象也和卖淫一样相当普遍。

不过新加坡却有一样与生俱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新加坡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咽喉要地马六甲海峡,成为控制国际贸易和能源安全的关键节点。正是靠着国际自由港的优势和国际一流的服务为世界各地的船舶提供转口贸易的平台才使新加坡得以坐地生财发家致富。时至今日新加坡作为国际航运的重要港口之一拥有东南亚最大的修造船基地、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最大的燃油供应港口。

如今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新加坡通过200多条航线连接着世界600多个港口。新加坡还拥有世界第二大货柜吞吐量和世界第一的燃油销售量。不能否认新加坡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扼守马六甲海峡这一天然的地缘优势,不过新加坡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新加坡政府和人民多年来的奋斗。早在新加坡正式独立前的1959年就已开始对诸如色情业等社会公害进行整治。

在整治过程中李光耀及其追随者很快发现了困扰新加坡的症结所在——法治意识的欠缺: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在当时和旧中国一样是一个人情社会而非法治社会,特权阶层形成了官官相护的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种黑道组织纷纷通过向官员行贿的方式取得政治保护伞,事实上在李光耀之前的英国殖民时期也曾打击过暴力犯罪、卖淫嫖娼等社会公害。

然而由于黑帮和官场之间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导致每次打击都像刮风一样——刮的时候声势浩大,可风头一过就虎头蛇尾了。李光耀下决心将新加坡的发展寄托在法律制度的规范之上,严格杜绝一切私人请托行为。1960年春节新加坡的大法官在高等法院致词时向全新加坡表示:“在新加坡没有人可超越法律之上”。新加坡的法律甚至达到了严苛的程度。

李光耀自己也声称:“新加坡的法律在开始时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但我们做到了人人平等,因此我们很快成为法律社会的典型”。李光耀要求自己和自己的政府为人民做出表率:新加坡第一夫人柯玉珠管理的法律公司里有一名受雇的会计师因为做假账被发现,依据法律被判6年徒刑。一名新加坡高级警官误入禁猎区射杀了一只鸟,而恰好一位年轻的小警察抓到,结果这名高级警官被送上了法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