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怎样一个国家

2021年02月07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在国家制度设计层面是一个高度效仿西方制度体系的国家,但与此同时新加坡同样珍视传统的东方文化。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始终认为:西式民主并非适用于任何国家,所以他一生始终提倡”亚洲价值观“。新加坡的鞭刑一直被西方国家视为侵犯人权的落后制度。由于新加坡议会始终坚持保留这一刑罚,因此无论是谁如果被法庭判决鞭刑即使他愿意多赔钱多坐牢也不能使自己免于鞭刑。

1993年一名18岁的美国少年在新加坡被判鞭刑,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亲自向新加坡求情。这时的李光耀尽管已不是新加坡总理,但仍对新加坡保持着巨大影响力。李光耀坚持认为:在法律面前任何人都不得搞特殊化,即使是美国总统求情也不能免除这名美国少年的鞭刑,否则对在新加坡被判处鞭刑的其他国家人士是不公平的。上世纪80年代李光耀曾对自己的“亚洲价值观”进行过系统的总结。

李光耀将自己提倡的”亚洲价值观“总结为: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宽容,宗教和谐;实用理性,中和思维;先有经济,后有民主;权利义务,平衡发展;自由虽贵,责任更重;民主目标,良好政府;领袖贤明,政府强大;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政府人民,互尊互信;以法治权,以德治国;法纪严明,井然有序;机会平等,扶贫济困......

李光耀根据他的”亚洲价值观“提出了一个好的政府应当实现的目标:使人民在食、住、就业、保健等方面都受到良好的照顾;在法治下社会有秩序、有正义,国家不是由反复无常、独断独行的个人统治者管理,人民不分种族、语言和宗教都不互相歧视;人民尽可能享有个人自由,但却不侵犯别人的自由;经济能取得成长,社会能取得进步;有优良的基础措施,消闲、音乐、文化和艺术设备......

李光耀执政的第二年新加坡政府修改防止贪污法令并根据法令成立了新加坡贪污调查局。经过数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之后新加坡在2010年“透明国际”发布的世界清廉指数排名中同丹麦、新西兰并列第一。在加强政府内部的廉政建设的同时新加坡在经济民生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64年起新加坡开始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新加坡的住房理念是:政府建造房子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国内民众。

新加坡试图以此确保低收入群体也能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政府还会赠送公民基本的家具以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迄今为止超过80%的新加坡公民人居住在政府承建的房子,其余20%的居民则住在有地房地产以及私人公寓,全国居民住房拥有率达到90.5%。新加坡所有雇员每月都要缴纳月薪的5%作为公积金,雇主也需缴纳雇员月薪的5%作为雇员的公积金,这个比例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而调整。

新加坡规定:雇主若不缴纳公积金,那么公积金局首先会通知会员,然后强制雇主缴纳。公积金制度在新加坡实行近30年,经过10次修改之后不断完善。如今公积金不仅用在住房方面,而且也用在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许多人由当初的被迫执行公积金制度变为自觉行动。从1984年起新加坡政府就开始推行医疗储蓄计划:规定每个职工把月薪的6%-8%存入银行,设立个人医疗储蓄户头。

这一计划为每个居民预备了一笔即时支付费用,并不足以完全支付重病、大病患者的所有医疗开支。贫困家庭可免交医药费或享受政府其他的医药补贴。病人住政府办的C级医院只需交15%的医药费就行了,完全无支付能力的穷人可以向政府申请补助或全免。60岁以上的老人在公立医院看病只需交一半的门诊费和药费。如今新加坡全国平均每一万人有医生23人,共有病床1.2万张。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新加坡的经济就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61年新加坡政府为加快工业化过程、促进经济发展创建了裕廊工业区。该区的面积为70平方公里,包含了来自各地的跨国公司和本地的高技术制造业公司。新加坡政府也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将新加坡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沿海的西南部、裕廊岛和毛广岛等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

这一时期正值发达国家将自己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向外转出的时期,新加坡乘着这一东风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如今的新加坡已成为仅次于纽约、伦敦、香港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与此同时新加坡的人均寿命已达到82.5岁,15岁以上公民的识字率为96.7%。每千人拥有私家车110辆,手机渗透率达到148%,家庭电脑拥有率81%,上网率77.7%。

20世纪70年代处于市中心的新加坡河和加冷河盆地附近有2.1万户居民的粪便、生活污水、垃圾直接倒入河中。如今被称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在当年却是一片脏乱差的景象。李光耀为把新加坡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城市制定了“10年浚河计划”和“城市花园行动”。身为总理的李光耀身体力行在新加坡的许多公园里亲手植树。到1983年新加坡已有450万株树木。

如今新加坡的人均GDP位居亚洲四小龙第一,甚至还超过日本而名列亚洲发达国家第一,然而新加坡并没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损害自然环境。尽管国土面积狭小,但新加坡政府仍坚持保留10%的土地用来建造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同时新加坡政府还规定了人均8平米的绿化指标。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政府认为绿化程度还不够。新加坡政府的规划理念是必须做到让民众“开门见绿”。

这种理念认为只有地面绿化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新加坡政府进而提出了“垂直绿化”的概念。新加坡政府用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开发商和建设商在大厦的垂直墙面上种植密集的绿色植物。新加坡国家公园局还设立了“花园城市基金”用于公园建设或垂直绿化项目。新加坡的城市绿化工作是政府号召倡议,与此同时也是全民参与的:新加坡所有居民都会参与一年一度的植树活动。

新加坡通过建设新镇来避免人口密集容易带来的大城市病。在新加坡最早的新镇之一大巴窑不仅建有多栋住宅楼,还拥有餐饮区、商业区、银行、医院、交通换乘站等完备的配套设施。居民绝大部分日常需求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甚至连办理购房贷款之类的业务也能就地解决,不必跑出大巴窑在多个单位之间奔波。这样的布局既方便了居民,又可最大限度避免交通拥堵。

这样的新镇在新加坡有20多个。多个功能完善的新镇加上便捷的交通系统以及高度遵纪守法的社会共识使新加坡在“治堵”上给大城市做出了范例。新加坡还格外重视对城市历史的保护,从而较好保留了新加坡的文化底蕴。新加坡尽管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然而却颇为注重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前局长刘太格曾说过:“每个城市都要有它的紫禁城”。

这一观点道出了新加坡对城市历史的敬畏感。如今高速发展的新加坡仍保留了约7000栋老房子。这其中既有政府建筑楼,也有民间住宅楼和商业楼,都是上世纪具有各地风格的建筑,每栋老房子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新加坡正是借此留住了自己的历史记忆并将其传承和传播。如今地狭人稠的新加坡竟有28个高尔夫球场,如果用这种规划模式足以用一个法国的面积容纳全球人口。

事实上200年前的新加坡比今天还要小:那时的新加坡只有578平方公里。随着人口的增长促使新加坡不得不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缓解人地矛盾。新加坡填海造陆的历史甚至比新加坡作为国家的历史更为悠久:1819年新加坡成为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3年后英国殖民者就开始在新加坡填海造陆,而新加坡成为独立主权国家是1965年8月9日之后的事。

早在新加坡成为独立主权国家的143年前就已开始填海造陆了,新加坡独立后的五十多年间依然对这项事业持之以恒。1965年新加坡独立时的国土面积为581.5平方公里,在经过五十多年的填海造陆之后新加坡的国土面积增加了将近1/4。新加坡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间领土增长幅度位居全球第二。尽管新加坡是全球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国家,然而通过填海造陆以及合理的城市规划使其显得并不拥挤。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6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