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封城”一周了
估计大家现在都想问一个问题
“
在新加坡生活
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如初?
”

想撸串,想吃火锅
关于这个问题
新加坡部长和哈佛研究院
最近都有新的公布
新加坡卫生部长
新加坡卫生部长
颜金勇在发布会上直言:
“就算是5月4日阻断期结束后 生活也不会马上恢复正常“
主要是,阻断期在5月4日能不能结束?
这都是个变数
“如果有必要会延长”

图源:yahoo news singapore
甚至,有些措施会收紧
但是同时,有些措施也会放松
措施放松会逐步进行
说白了,一切都是未知数
5月4日已经不是个
板上钉钉的日期了
“我们不应该认为
马上就能不必戴口罩了
不必再保持距离了”

本地网友由衷地
发出了一声惊叹
“wah lao!”

“这不是阻断期
这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那些翻著日历画圈圈
等著下个月4日“解封”
好到外面撒欢的小伙伴们
只能给你们“泼冷水”了!
哈佛:保持距离,或要持续到2022!
美国哈佛大学科研小组
得出了一个结论
“一次性的封锁措施
并不能有效阻止病毒的蔓延
应该长期持续地实行安全措施
以防加重医疗设施的负荷
直到2022年!”

报道来源:Tribune News Service
研究是在美国进入
疫情高峰时提出的
并表示会关注著当地
最终将可能放松的严格封锁措施
哈佛大学将新冠肺炎
当成季节流行病作为假设
在使用电脑模拟估算后
得出了这个结论
为避免新冠病毒
像流感一样 卷土重来
全球或需要间歇性的
实施“保持安全距离”的措施
这样的情况要 持续2年!

*示意图
除非疫苗或其他治疗方法出炉了
否则,贸然取消安全距离措施
可能延迟峰值的到来
疫情会反扑或者加重
甚至导致社群无法集体免疫
病毒可能会存留下来
目前,基于新冠肺炎的猜测显示
可以有大约一年的免疫力
如果被普通的感冒性冠状病毒感染
可能还存在针对COVID-19的
交叉保护性免疫

图源: CNA 亚洲新闻台
研究小组表示
没有足够强大和长期的免疫力
so不足以使病毒在初潮后消失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
病毒将继续存在

图源:dw.com
看看各国各地的“进度条” 做好长期抗战准备 大家都期盼着生活如初 这是一种迫切的期待和向往 椰子最近跟椰妈椰爸通话 聊得也都是这些: “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去新加坡啊? 你什么时候能回国看看啊? 全球疫情年底能不能结束啊?” 但是,看看全球“进度条” 深感防疫这件事 任重道远

图源:rfi 这个报告无疑打碎了很多人 眼前的“复工梦” 比如,美国原本准备5月1日复工 现在看来不太现实

图源:中国新闻网
马来西亚最近宣布
将目前的“行动管制令”
再次延长两个星期至4月28日

图源:scmp
印度总理莫迪
也发表了全国电视讲话
宣布封城延长到5月3日
“大家的性命最重要”
法国总理也表示
封城令及限制出行令
延长到5月11日
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都纷纷官宣
暂时 不会“解封”

“解封”都是未知数
更别说是全球飞来飞去了
泰国,已经是第二次
宣布延期客机禁止入境令了

图源:海峡时报 ST报道
东京奥运会
也一早就官宣延期举行了

图源:BBC报道
武汉“封城”76天后才解封
最近,国内终于开始逐步复工
生活渐渐恢复了常态
但是,4月14日
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新增确诊病例46例
其中36例为境外输入病例
10例为本土病例
其中黑龙江8例,广东2例

图源:中国网
最近,黑龙江绥芬河
内蒙古满洲里等边境口岸
境外输入疫情压力持续增加
有多支医疗援助队赶赴边境
这些战袍还尚未脱下来的医护人员
再度出征了!

图源:央视新闻
这不是引发焦虑
而是,奉劝大家不要过于乐观
不要总是想着
什么时候才能摘掉口罩?
什么时候才能解封?
毕业典礼是不是能举行了?
不要将全部的希望
就寄于“一次性”封城措施上

*遵守安全距离,却仍然排长队的椰浆饭摊位
我们应该多想一想
只有大家都严格地遵守规定
才能缩短“封城”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