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結婚生子,
你有何看法?
- 為打造更親家庭的社會,新加坡國家人口及人才署將通過網上調查、社區活動、工作坊以及對話會,了解新加坡人對組織家庭和養兒育女的看法和需求。

(圖片來源:Heybaby.sg)
對組織家庭和養兒育女的看法
其中,網上調查已於20日起展開,每個月的調查會有不同的主題,公眾可通過家庭政策與資訊網站Heybaby.sg的Play A Part欄目參與網上調查,對結婚生子的課題給予反饋。
例如,其中一道題就要求參與者從各選項選出他們認為利於組織家庭的要素,選項包括親家庭設施、支持雇員的工作環境、負擔得起的學前教育等。

同時,國家人口及人才署還將舉辦各類親家庭的社區活動,像是「全家共享親子樂」(Embracing Parenthood)、父親節慶祝活動、家庭嘉年華等,以及工作坊和對話會。這是為了聆聽各方意見,了解新加坡人在組織家庭方面的需求和顧慮,以制定相關政策。
協助管理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的人力部長楊莉明指出,養兒育女是值得慶祝的,政府與社區也會給予家長支持。
她希望,家長能利用網站提出他們的需要與意見,讓新加坡成為一個更親家庭的社會。
「因為這樣子我們在設計一些未來的政策,或者是措施的過程當中,能夠更針對性。」
新加坡的整體生育率已跌至1.14
雖然新加坡結婚和新生兒人數呈上升趨勢,不過去年的整體生育率卻跌至1.14!
雖然在過去五年期間,新生兒人數每年平均達到3萬3000個,比2009年至2013年的平均3萬1400個,以及2004年至2008年的平均3萬2000個還要高。

不過近年來維持在1.2的整體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簡稱TFR),在2017年跌至1.16,2018年更是進一步跌至1.14。人力部長楊莉明指出,這主要是因為新加坡人花費更長時間尋找合適的伴侶,也選擇更晚才開始組織家庭。
新加坡2018《人口簡報》同樣證明了這一點:老人多、生育率低等問題依舊沒有解決,「單身狗」也是越來越多了……
單身者比率越來越高
根據簡報的數據顯示,新加坡的結婚總數從前年的2萬3873對新人,增至去年的2萬4417對,超過過去10年的平均數。儘管有更多新加坡人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單身者比率也越來越高。但與此同時,幾乎所有適婚年齡段的未婚者比率跟10年前相比都提高了。
目前新加坡也步入了老齡社會,65歲及以上年長者持續增加,從2008年的9.6%升至今年的15.2%,同期的公民年齡中位數也從37.8歲增至41.7歲。
政府探討措施更好支持新加坡人生育
單身者多、整體生育率低的狀況,近幾年一直沒有得到改善。為了鼓勵國民結婚、生子、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新加坡政府也是絞盡腦汁,比如推出了下面幾條政策:
你約會,政府買單
新加坡政府曾推出了為期1個半月的大型相親交友活動,活動形式可謂是非常的豐富多樣,可以品嘗美食、可以健身跑步,甚至還可以出海旅遊、一起做手工、開Party等。

最關鍵的是,參加活動的費用新加坡政府給你承擔一半!由此也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催婚」的心情是有多麼迫切!
生育津貼
政府規定,只要孩子父母任意一人是新加坡公民,孩子出生後就是新加坡公民,就可以獲得新加坡政府發的生育津貼:第一個和第二個孩子出生就分別給6000新元;第三和第四個孩子出生分別給8000新元。
產假&陪產假
如果你是職場媽媽,還可以享受16周的政府帶薪產假(GPML)或者12周的產假。
生孩子可不是一個人的是,作為爸爸你得擔起相應的責任,職場爸爸可以享受2周的帶薪陪產假(GPPL)。

(圖片來源:The Business Times)
職場爸爸也可以分享妻子的16周帶薪產假,作為共同育兒假使用,最多可以申請4周,可以是連著休也可以分開休,但是必須在孩子出生1年內用完。
結婚和生子優惠計劃
新躍社科大學(SUSS)去年7月份宣布,就讀學校兼職課程(大學本科文憑、法律或研究所)的成年學生,若在求學期間結婚或生子,都可免費報讀兩門課程。

SUSS表示,該計劃就是為了響應政府續鼓勵國人結婚生子的政策。符合資格的學生可選擇報讀兩個5學分的課程,或者選擇一個10學分的課程。
約會少花錢,生孩子免費上學,為了「催生」新加坡可真是十分拚命了~
而為鼓勵生育,新加坡政府在學前教育下的力氣最大
人力部長楊莉明透露,與2012年相比,如今新加坡的學前教育學額已增加超過一倍,並有望在2023年達到20萬個學額。
1
增加學額方面
具體來說,全天學額將再增加4萬個,使總數達20萬個。新組屋區的主要業者會開設照顧4歲以下幼兒的嬰幼兒教育中心(Early Years Centers),並同附近的教育部幼兒園配對。
2
提升素質方面
政府也已經著手提供更多全日制的託兒服務,以讓年輕夫婦安心多生育,不必為了托嬰託兒的安排而有後顧之憂。為了提升幼兒園的素質,教育部將陸續設立更多的教育部幼兒園(MOE Kindergarten,簡稱MK),希望在2023年以前增至大約50所。
3
加強師資培訓方面
2017年設立的國立幼兒培育教育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將集中培訓幼教教師。專門拉弱勢家庭兒童一把的「幼兒培育輔助計劃」(Kid START)也初見成效。
延伸:新加坡生育政策三階段
新加坡人口增長的歷史和中國很類似,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
1959年新加坡開始新紀元,進入自治時期,1965年正式建國。建國初期政府提倡國民每個家庭只生三個孩子,但許多家庭還是生了第四、第五個孩子,主要是低收入家庭和低文化水平的人,導致這部分家庭越窮越生,越生越窮。
階段二
到70年代,為抑制人口過快增長,政府通過婦女生第三孩沒有產假,沒有政府津貼(政策內生育是有政府津貼的)、申請組屋推遲四至六年(新加坡82%的人居住政府組屋,正常情況從申請到進駐需等三至四年)、子女就讀名校資格受限等等措施限制人口增長。

到80年代初,少生已經成為新加坡的普遍現象。
階段三
從80年代後期開始,年輕一代生育觀念開始變化,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現象開始出現。
至此,新加坡再次調整了人口發展政策,鼓勵國民生育。2000年開始,新加坡正式施行「嬰兒花紅計劃」,政府直接對多生育的家庭給予津貼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