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東巴西一帶的居民過去兩年,都受到一種噪音的嚴重困擾,但卻又無計可施。原因在於,製造噪音的就是一種本地常見,長有黃喙的黑色小鳥-爪哇八哥(Javan Myna)。它們的「家」,就在距離這些居民住家不到50米遠的樹上。每天晚上,鳥兒歸巢就會引起一陣喧囂。
居住在Sennett Residence私人公寓的一位60歲居民表示,這種噪音在早晨和晚上都「很糟糕」。
「不管什麼時候,只要附近的地鐵站有廣播通知,或是一名司機鳴笛,都會引起鳥群一陣嘰喳喧鬧。」
這位居民還說,曾多次看到過鳥兒「大群」飛過。
「這對我的兒子造成了困擾。我們在大約兩個月前搬到這裡,他抱怨這些鳥兒幾乎每天早上都會在鬧鐘響之前,把他叫醒。」
對於居住在附近兩個公寓項目,汕莊公寓(Sant Ritz)以及星苑居和星苑坊(The Venue Residences and Shoppes)的居民來說,這個問題也同樣令他們煩惱。
波東巴西議員司徒宇斌告訴《今日報》,過去一年半,的確收到一些有關鳥叫聲擾人的郵件,自己也曾向居民了解有關情況。
「這個噪音的確很大,所以當居民們告訴我在鬧鐘響之前就會醒來,或是不能夠聽到電視機里的聲音時,我能夠理解他們的問題。」
司徒宇斌就曾在國會上提出詢問。國會上一次復會時,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就針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回答。
黃循財表示,農糧與獸醫局已經與國家公園局合作開始修剪樹木,以阻止鳥兒在實龍崗路上段一帶的居民區築巢。
農糧局也在去年9月進行了為期四天的雷射試驗,試圖通過雷射,來嚇走這些鳥兒。
然而,一名農糧局發言人卻表示,這個辦法只有在工作人員「每天到現場」,進行驅趕才有效。
《今日報》星期二(7日)走訪該地區時,發現在傍晚7點左右,大約有50隻鳥兒開始陸續棲息在Sennett Residence對面的樹上,隨後就開始嘰喳喧鬧。不過噪音在大約7點30分開始消退,並於7點45分完全平靜下來。
試驗辦法和錯誤
多年來,本地不少地區的居民都受到鳥患問題的困擾。從金文泰到義順,樟宜機場到烏節路,各種有關鳥叫聲吵、糞便掉落的投訴不時出現。
以烏節路來說,這一帶因此經過重新發展,樹木也被砍掉,八哥不得不尋找新的棲息地。
為解決鳥患問題,當局曾經試過不少的方法,包括動用聲波裝置、修剪樹木、在樹枝上塗抹熱凝膠、噴灑藥劑、使用雷射,甚至從裕廊飛禽公園租來一隻老鷹來恐嚇驅趕。
不過鳥患問題未能完全解決,好幾位議員也曾經在國會上提出有關詢問。
今年1月,宏茂橋集選區議員顏添寶就曾建議改種其他種類的樹木。
當時擔任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代表黃循財回應時表示,這不是使用更多科技就能解決的問題,沒有科學辦法能夠阻止鳥兒尋找食物來源。許寶琨說,使用科技意味著市鎮理事會需要花費更多的錢,居民所支付的雜費需要被納入考量。
一直以來,農糧與獸醫局都在強調,餐飲場所不恰當的食物丟棄方式、沒有遮蓋的垃圾桶、隨地亂丟垃圾,以及不負責任地喂食鳥兒和野貓,都可能吸引八哥並增加它們出沒的頻率。這是農糧局根據早前針對關八哥進行的一項調查所發現的結果。
農糧局表示,公眾可以通過維持周圍環境衛生以及不喂食野生鳥兒,為解決鳥患問題盡一份力。
鳥兒們也需要一個家
2016年發表的《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估計,爪哇八哥的數量在2000年大約是16萬8000隻。這個名錄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
雖然這種鳥類在新加坡的數量較多,但是在周邊區域,例如印尼爪哇和峇厘島地區,爪哇八哥的數量近年來正在銳減,而且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
一些住在波東巴西一帶公寓的居民,例如Vasmi Priya就表示,這些鳥兒會「歌唱」,有時「很糟糕」,不過這種噪音能夠忍受,鳥兒們也不應該被驅逐。
一名28歲的家庭主婦表示:「它們是鳥兒,這些樹木是它們的家園。說真的,交通噪音比這個糟多了。」
對於八哥鳥,農糧與獸醫局表示,與鳥兒有關的問題「通常很複雜「,也沒單一有效的解決辦法,需要市鎮理事會、政府部門,以及公眾共同攜手,來緩解有關問題。
農糧局將繼續與有關各界合作,尋找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辦法。
- CH8/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