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東部的奧匹拉住宅區(Opera Estate)。(海峽時報)
作者 侯佩瑜
新加坡總人口首次突破600萬大關,達604萬人,人口增長主要來自非居民人口增加5%,從去年6月的177萬人,增至目前的186萬人。
人口持續增長,新加坡人自然不喜歡,因為我們不僅已經感受到小小的小紅點太擁擠了,資源的競爭也太激烈,更重要和最主要的是擔心居住空間變得更少了,熟食中心和公共運輸很難找到座位......
不過也有人認為人口增長,特別是非居民人口增長,最大的贏家是房地產投資者和房東,因為有更多人想租房子、買房子,他們可以從中受益。
那麼,人口增長會讓誰從房地產市場得益最大,誰又是輸家? 房地產平台Stacked Homes在這方面有些見解。
損失最大:買不到房子,必須租房的人
根據目前的條例,兩者都是永久居民的夫婦不能購買預購組屋,並需要在成為永久居民滿三年後,才能在公開市場購買轉售組屋。
除非他們比較富裕,有能力購買公寓,不然他們得在租賃市場上與更多的外國人競爭,還得面對房租上漲、房源減少的風險。
再來,是選擇單身的新加坡人,尤其是那些完全無法跟家人同住,需要自己搬出去的人。
這群人至少要到35歲才能購買組屋,因此將面臨更高的租金。在這個漫長的等待過程中,單身人士收入的一大部分都得用於支付租金。
其實新加坡人口增長,外國人(非居民人口)本身也不好受, 雖然有些人會情緒化地把這一切歸咎於他們,但在某種程度上,新加坡的確需要外國人來填補關鍵行業的空缺,例如醫院的護士、專業人士、技師等。
如果外國人想要在新加坡購房,得支付60%的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這意味著他們當中,只有最富有的人才買得起。
除了一些外派人員可以獲得公司豐厚住房補貼,不受房租增長影響,但其他在新加坡打工的外國人將面臨更大的租金壓力。
所以房東和投資者是贏家?
這是一個很容易做出的假設,但它並不是完全正確的。
人口增長同時加快新加坡辦公樓「去中心化」的步伐,這可能會影響核心中央區(CCR)和其他中央區(RCR)房產。
裕廊湖區是占地6.5公頃的白色地段,政府去年6月推出供發展商競投,希望將它打造為新加坡第二個中央商業區,結合生活、消閒與工作。(市建局構想圖)
為了讓辦公地點靠近居住區,緩解交通擁堵和減少國人上班通勤時間,新加坡早在1990年代開始,將辦公空間從中央商業區分散到全島各地,如諾維娜、巴耶利峇、兀蘭、淡濱尼和裕廊東等。
隨著人口的增長,新加坡不得不加快辦公樓去中心化的步伐,這意味著會有更多的中央商業區以外的商業區崛起。
對房地產市場來說,這個趨勢還意味著,即使人口不斷增長會增加整體租賃需求,但也不能保證需求會延續今天的模式,核心中央區(代表高檔私宅的Core Central Region,簡稱CCR)和其他中央區(代表中檔私宅的Rest of the Central Region,簡稱RCR)的房子日後未必跟現在一樣吃香。
所以目前擁有CCR或RCR的房子,不代表一直會有市場,有意在這兩個地區購買房子的買家可能要三思而後行。
填海造地工程和土地重新規劃可能會影響房地產價值
新加坡東南部海岸線景觀。政府考慮在「長島」上建造一個新蓄水池,提高新加坡防洪和水供的韌性。「長島」計劃在1991年概念總藍圖中首次提出,當時的計劃是將它發展為另一個靠海的住宅區。圖為新加坡東南部海岸線。(聯合早報)
Stacked Homes以碧灣區為例子:
當初,購買位於東海岸的公寓碧灣園(Bayshore Park)、翠灣園(The Bayshore)和旭日灣(Costa Del Sol)的業主,應該沒想到會有視野被阻擋,無敵海景只能追憶的一天,因為上述這幾座公寓已經很靠近海灘了,理應無法再建任何房子,直到長島計劃出現。
該計劃的主要目的雖然是為了建造一個新蓄水池,提高新加坡防洪和水供韌性,不過建造住宅單位也在計劃的一部分。所以,東海岸公寓的住戶幾十年後,很可能「只在乎曾經擁有」了。
已有分析師指出,新造的人造島可建造約3到6萬個新的住宅單位。
其實,在很久以前,馬林百列的業主們也同樣因為填海造地工程失去了海景。
有更多人口,就要填海造地,就要建造更多房子。少了海景,多了新建的公寓,房子的價值自然會受影響。
除此之外,還有重新規劃的問題。
即使你目前住的公寓可能位於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區,但隨著人口的增加,就要重新規劃,譬如建更多的房子,容納更多居民。
你的公寓附近可能就會出現大型住宅項目,這不僅會壓低你的公寓的租金,還會限制了轉售收益,因此,並非所有房產投資者都對未來的人口增加感到高興。
從組屋提升至公寓,從公寓提升到有地住宅變得更難了
位於芽籠士乃一帶的沈氏道(Sims Avenue)的組屋和公寓。(海峽時報)
從組屋提升至私宅,是許多新加坡人的夢想。 人口增加可能推高房租和房價,儘管價格全面上漲,組屋和公寓的價格差距可能會擴大。
隨著城市密度提高,有地住宅的價值也可能會進一步攀升。 這可能會讓組屋屋主難以提升到公寓,公寓屋主也難以再向有地住宅躍進。
因此,人口增長未必會給所有投資者和房東帶來同等好處。 雖然他們可能會看到一些直接的好處,但預測市場走勢時仍不宜過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