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值李光耀一百歲冥誕,舉國上下的紀念活動也許快要過去,但是傳統媒體的輿論,以及網上各種有關李光耀的文章和視頻的轉發卻還保持高熱度。
亞洲新聞台(CNA)有關李光耀的兩部紀錄片,在Youtube上廣為分享,從他舊日在國慶群眾大會演講、競選大會演講到國會中的演講,讓國人溫故知新。人們似乎從種種的分享中加深了對李光耀的治國理念、個人演講作風的認識,也因此上了一堂寶貴的建國歷史課。

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螢幕上)出生於1923年9月16日,今年是他的100歲冥誕。(聯合早報)
李光耀的一生就是新加坡歷史的縮影,讀李光耀、看李光耀、聽李光耀就是從不同的窗口進入新加坡的世界,世界的新加坡。
我們可以從樟宜機場、海港、組屋、公園、一草一木、一事一物,從微觀到宏觀……了解李光耀到底是怎麼樣成為這個時代的政治巨人。
李光耀用政績、各種數據(包括新加坡的競爭力、機場海港和大學等等在國際上的排名)否定了來自國際和國內的一些負面看法。
李光耀生平只以新加坡的利益為優先,行事重於效率和結果,對一切不利的個人評價,他一點也不在意。

李光耀攝於總統府。(海峽時報)
新加坡國內一向存在一些不喜歡李光耀強硬作風的人。李光耀若是討得人人喜歡,李光耀就不會有今天的國際聲望和地位,李光耀就不是那個只講硬道理,不耍嘴皮的李光耀。
不喜歡李光耀的部分國人,也許永遠不會給他正確的評價,儘管他們享受著李光耀給新加坡帶來的各方面成果。
今天當我們從一個距離看李光耀,怎麼看也很難想像上世紀90年代初曾經有一位「來自體制內」的記者預言:
「當李光耀喪失權力的話,新加坡將會有一個紐倫堡審判。」
當時該記者說,在他看來,李光耀就跟當時的伊朗王以及菲律賓總統馬可斯沒有什麼兩樣。
所謂的「紐倫堡審判」是指二戰後在德國紐倫堡對二戰戰犯的審判,李光耀到底犯了什麼滔天大罪,該記者並沒有說明。
他的「預測」事實上就是對李光耀的詛咒。如此極端的言論,連李光耀的政敵都從來不敢怎麼說。

為紀念建國總理李光耀100歲冥誕而製作的製作沉浸式展覽「光耀時代在未來」(Now is Not The Time)。(聯合早報)
在那時候或在今天,對李光耀作此惡毒評價,肯定會被人當作腦子有問題,沒有人會當作一回事。
但當時卻有個名字叫做塞斯爾(Stan Sesser)的美國人相信,並如獲至寶地當作指控李光耀的有力證據,而發表在美國標榜自由主義的政治雜誌《紐約客》(The New Yorker)的一篇長達26頁,題為「一個充滿矛盾的國家」的文章中。
塞斯爾是該雜誌的自由撰稿人,為了寫一篇觀察新加坡的專門報道,而來新住上一個月,訪問了許多人,當然其中少不了反對黨領袖和反對派人士,相信這些人給他提供了一大堆不利新加坡的看法。

由塞斯爾撰寫,1992年1月5日刊登於《紐約客》,題為「一個充滿矛盾的國家」的文章。(紐約客官網截圖)
這些看法是否影響了這位美國撰稿人,或是他原本就對新加坡存有極端負面的既有成見,無從得知。他做了不少功課,來新的目的是為收羅更多第一手證據,以支持他預先設下的立場。
於是乎,這樣荒唐的「預測」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這份頗有分量的美國政治雜誌上。
《聯合早報》前總編輯林任君,不久前出版的力作《世事任君談》中一篇「紐約客看新加坡」的評論,駁斥了該雜誌撰稿人的荒謬言論。今天讀來,更讓人覺得難以置信。
那麼,蟻粉可能有興趣想要知道該位「來自體制內的記者」到底是何方神聖?
也許,這已無關重要。因為,眼前已屬世界著名都會行列的新加坡就是最好的答案。
也許,查無此人。看官們姑且當作一樁志怪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