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的一切,難道不是在把其他無辜的乘客往火坑裡推?
但除了航空公司的問題,我們也應該從這起事件中看到:萬一不幸碰上同機乘客中有新冠患者或是無症狀感染者,確實是有幾率感染新冠的!

2021年1月4日,印尼富豪理察穆賈迪(Richard Muljadi)和妻子莎薇(Shalvynne Chang)乘坐Batik Air’s ID-6502班機, 從雅加達飛往丹巴薩。
航程雖短,但為了避免自己接觸到新冠病毒,理察一口氣包下了飛機上所有的機位。
這架飛機上原本可以容納12名商務艙乘客,還有150名經濟艙乘客。最終,理察花了大約1萬新幣,承包了整個飛機。

只能說,既然我們沒法像理察一樣有錢任性,就只能在能力範圍內做好防護工作,再踏上回家的飛機。
03.疫情期間坐飛機防護指南
為了防止飛機上有新冠病毒感染者,降低在機上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海外華人在坐飛機回家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強防護:
1、預訂機票時,選擇一個靠窗的座位
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流感季節,飛機上最安全的地方是靠窗座位。
研究人員以10次飛行時間為3至5小時的航班上的乘客與機組成員為研究對象,觀察到坐在臨窗座位上的人們與可能患病的人接觸較少。

所以,要回家之前買機票的時候,最好訂一個靠窗座位,減少與其他乘客的非必要接觸。
2、登機前,準備足夠的防護用品
準備機上需要防護用品,如:幾個口罩、幾個塑料封口袋、一次性手套、紙巾、消毒濕巾等。
這裡要注意,對於一些不會造成安全隱患的物品,攜帶乘機是沒有限制的,比如醫用口罩、N95口罩、護目鏡、正常防護服均可以攜帶。

含酒精含量的免洗類消毒劑,酒精的百分含量>70%則不能託運,也不能隨身攜帶;酒精的百分含量≤70%的消毒劑不能隨身攜帶登機,但可以託運,託運時應放置在零售包裝內,每瓶不超過500ml,允許託運個人自用的合理數量。
目前多數免洗洗手液均含有高濃度酒精(無水乙醇),濃度在60%-80%之間。
市面上還有一些產品標識不含酒精,但有可能含有異丙醇。異丙醇是易燃液體,屬於航空運輸的危險品,旅客不能託運,也不能隨身攜帶。
3、乘機時,儘量做好全程的從頭到腳防護
乘機時,儘量全程佩戴口罩,保持手的清潔衛生。有防護服、一次性手套、護目鏡、鞋套的朋友都安排上!

值得注意的是,口罩潮濕會影響其過濾效果,降低防護作用,佩戴時間不要超過8小時,只要潮濕了,就及時更換,因此有必要隨身多備幾個以便更換。
飛機飛行過程中,儘量不要在機艙內來回走動。在條件允許時,儘量和其他旅客分散坐、隔出空位,以避免直接接觸患者或吸入其咳出的飛沫。

在飛機上用餐和上廁所其實是不建議的,但是這也是人基本的生理需要。
在需要用餐時,要摘下口罩和手套,放入塑料封口袋中,用消毒濕巾或酒精消毒片擦拭雙手後,再快速用餐,用餐完畢後,迅速換上新的口罩。
上廁所時,則要儘量減少直接用手觸摸高頻接觸的公共物體表面, 如門把手、扶手等 ,也不要觸摸口罩外表面。
如果觸摸了,需要及時清洗雙手,或用消毒濕巾或酒精消毒片擦拭雙手。手未做清潔或消毒的情況下,不要觸摸自己的口、鼻、眼部。
如果備有一次性手套,可以佩戴手套再觸摸高頻物體表面;如果沒有手套,可以將紙巾放在手上,隔著紙巾觸碰門把手、按鈕或扶手,減少手直接接觸物體表面的機會。

下機後,機場工作人員會引導旅客進入測溫通道,通過紅外測溫儀或測溫槍對入境旅客進行體溫檢測。
最後,排隊憑護照過海關,並根據規定要求配合檢測與隔離。

春節將至,世界卻還籠罩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之下。
特殊時期,回國不易,不管是暴漲幾倍的機票、雙陰性證明的時效、還是機上安全的防護,都給即將歸國的海外華人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回國路上,我們不能忽視每一個細節的防範,但大家也不要過度恐慌。勤洗手、戴口罩、做好防護、不要用手觸摸臉部、眼睛,相信大家都會安全乘上歸國的飛機,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人懷抱!
願每一個海外華人的返鄉之路,都能順利、平安。
資料來源:
1. 澎湃新聞:世衛組織:機艙傳染新冠風險雖然低,但並非不可能
2. 中航未來:新冠疫情期間乘坐飛機的注意事項
3. 旅行健康網:坐飛機得新冠機率有多大?
4. 澎湃新聞:國際航協:機上感染新冠的風險與遭雷擊機率相仿,微乎其微
5. 醫學信使:新冠疫情期間,為何飛機比其他封閉環境更安全?
6. INSIGHT視界:突發!新冠陽性男子死在飛機上,美聯航居然擦了擦座椅繼續飛???
7. 英國那些事兒:美國新冠症狀乘客在飛機飛行途中突然死亡,機上乘客全嚇呆了!
8. 參考消息:返程參考:坐飛機如何防範新冠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