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在把其他无辜的乘客往火坑里推?
但除了航空公司的问题,我们也应该从这起事件中看到:万一不幸碰上同机乘客中有新冠患者或是无症状感染者,确实是有几率感染新冠的!

2021年1月4日,印尼富豪理察穆贾迪(Richard Muljadi)和妻子莎薇(Shalvynne Chang)乘坐Batik Air’s ID-6502班机, 从雅加达飞往丹巴萨。
航程虽短,但为了避免自己接触到新冠病毒,理察一口气包下了飞机上所有的机位。
这架飞机上原本可以容纳12名商务舱乘客,还有150名经济舱乘客。最终,理察花了大约1万新币,承包了整个飞机。

只能说,既然我们没法像理察一样有钱任性,就只能在能力范围内做好防护工作,再踏上回家的飞机。
03.疫情期间坐飞机防护指南
为了防止飞机上有新冠病毒感染者,降低在机上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海外华人在坐飞机回家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防护:
1、预订机票时,选择一个靠窗的座位
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流感季节,飞机上最安全的地方是靠窗座位。
研究人员以10次飞行时间为3至5小时的航班上的乘客与机组成员为研究对象,观察到坐在临窗座位上的人们与可能患病的人接触较少。

所以,要回家之前买机票的时候,最好订一个靠窗座位,减少与其他乘客的非必要接触。
2、登机前,准备足够的防护用品
准备机上需要防护用品,如:几个口罩、几个塑料封口袋、一次性手套、纸巾、消毒湿巾等。
这里要注意,对于一些不会造成安全隐患的物品,携带乘机是没有限制的,比如医用口罩、N95口罩、护目镜、正常防护服均可以携带。

含酒精含量的免洗类消毒剂,酒精的百分含量>70%则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酒精的百分含量≤70%的消毒剂不能随身携带登机,但可以托运,托运时应放置在零售包装内,每瓶不超过500ml,允许托运个人自用的合理数量。
目前多数免洗洗手液均含有高浓度酒精(无水乙醇),浓度在60%-80%之间。
市面上还有一些产品标识不含酒精,但有可能含有异丙醇。异丙醇是易燃液体,属于航空运输的危险品,旅客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
3、乘机时,尽量做好全程的从头到脚防护
乘机时,尽量全程佩戴口罩,保持手的清洁卫生。有防护服、一次性手套、护目镜、鞋套的朋友都安排上!

值得注意的是,口罩潮湿会影响其过滤效果,降低防护作用,佩戴时间不要超过8小时,只要潮湿了,就及时更换,因此有必要随身多备几个以便更换。
飞机飞行过程中,尽量不要在机舱内来回走动。在条件允许时,尽量和其他旅客分散坐、隔出空位,以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或吸入其咳出的飞沫。

在飞机上用餐和上厕所其实是不建议的,但是这也是人基本的生理需要。
在需要用餐时,要摘下口罩和手套,放入塑料封口袋中,用消毒湿巾或酒精消毒片擦拭双手后,再快速用餐,用餐完毕后,迅速换上新的口罩。
上厕所时,则要尽量减少直接用手触摸高频接触的公共物体表面, 如门把手、扶手等 ,也不要触摸口罩外表面。
如果触摸了,需要及时清洗双手,或用消毒湿巾或酒精消毒片擦拭双手。手未做清洁或消毒的情况下,不要触摸自己的口、鼻、眼部。
如果备有一次性手套,可以佩戴手套再触摸高频物体表面;如果没有手套,可以将纸巾放在手上,隔着纸巾触碰门把手、按钮或扶手,减少手直接接触物体表面的机会。

下机后,机场工作人员会引导旅客进入测温通道,通过红外测温仪或测温枪对入境旅客进行体温检测。
最后,排队凭护照过海关,并根据规定要求配合检测与隔离。

春节将至,世界却还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之下。
特殊时期,回国不易,不管是暴涨几倍的机票、双阴性证明的时效、还是机上安全的防护,都给即将归国的海外华人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回国路上,我们不能忽视每一个细节的防范,但大家也不要过度恐慌。勤洗手、戴口罩、做好防护、不要用手触摸脸部、眼睛,相信大家都会安全乘上归国的飞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人怀抱!
愿每一个海外华人的返乡之路,都能顺利、平安。
资料来源:
1. 澎湃新闻:世卫组织:机舱传染新冠风险虽然低,但并非不可能
2. 中航未来:新冠疫情期间乘坐飞机的注意事项
3. 旅行健康网:坐飞机得新冠概率有多大?
4. 澎湃新闻:国际航协:机上感染新冠的风险与遭雷击概率相仿,微乎其微
5. 医学信使:新冠疫情期间,为何飞机比其他封闭环境更安全?
6. INSIGHT视界:突发!新冠阳性男子死在飞机上,美联航居然擦了擦座椅继续飞???
7. 英国那些事儿:美国新冠症状乘客在飞机飞行途中突然死亡,机上乘客全吓呆了!
8. 参考消息:返程参考:坐飞机如何防范新冠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