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4月16日發文告宣布公開招標時說,
清心園將採用開放式公園概念,辟出數條小徑作為行人道和撒骨灰處。
清心園也將設計成一個開放給所有宗教信仰者使用的世俗設施,但不允許進行任何宗教儀式,以保持清潔和環境清幽。

(圖片來源網絡)
新骨灰撒土園命名為蔡厝港清心園(Garden of Peace)。
國家環境局規劃給清心園的發展地段位於蔡厝港墳場現有的一個公園內,在舊蔡厝港路和墳場南18街之間。
環境局昨天發文告宣布公開招標時說,清心園採用開放式公園概念,並辟出數條小徑作為行人道和撒骨灰處。
環境局補充說,清心園將設計成一個開放給所有宗教信仰者使用的世俗設施,不允許進行任何宗教儀式,如燃燒香燭和祭品等,以保持清潔和環境清幽。

(圖片來源網絡)
園內將種植灌木和其他植被來清楚區隔不同空間,並分開各個撒骨灰的小徑,以提供足夠隱私。綠意盎然的布置也營造出莊重的撒骨灰環境。
環境局指出,骨灰撒土壇內的小卵石將允許骨灰自然滲透到土壤中。
另外,園內將設有輪椅道、休息區,以及讓家屬觀禮的平台。
在新加坡土葬十分昂貴,而且墓地只能用15年,過後還是要火化。
所以除非有宗教原因,一般喪家都會直接選擇火化。新加坡最大的火化場由政府經營,另一個較大的在光明山普覺禪寺。
一般都設有火化設施和安置骨灰瓮的靈塔。而提供骨灰甕安置服務的,除三個由政府管理的大型安置所,還有兩百多家教堂、寺廟和會館等,也提供骨灰甕安置服務。

(圖片來源網絡)
雖然,現在部分人選擇海葬,但是,讓有人希望入土為安,
年長者更希望能夠撒土,親人們也可以由地方緬懷逝者!
清心園預計最遲在2020年投入運作。有關骨灰撒土服務的更多細節,如運作程序和預訂安排,當局會在稍後公布。
